高校學生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才智咖 人氣:5.69K

摘要:從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複雜關係來看,它們應是兩門相對獨立的學科,不可相互取代。但是,兩者在保持自身學科特色的同時,又可以在諸多方面相互借鑑、相互補充、相互依託。特別是在當前社會大變革的背景下,這種學科間的融合更加頻繁和緊密,把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不僅是學科教學的要求,更是時代的需求。

高校學生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關鍵詞:高校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融合 德育

心理健康與德育都能促進高校學生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發展,對發展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起著直接的影響,把這兩者有效融合起來,可以擴充套件兩者的功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雖然心理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但與德育還是有著明顯的區別。教師只有清楚地區分兩者,才能更好地開展高校學生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

一、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意義

1、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係

道德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內在前提,這一命題既肯定了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對獨立性,又強調了兩者的一致性與依賴性,對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工作具有啟示。

高校是學生樹立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如果沒有正確引導他們,他們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而解決心理問題的關鍵,在於注重德育與心理健康的教育。

現階段,很多教育工作者研究了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通過不同方式對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了研究,而這兩者的本質與最終目的的一致性,也為兩者的融合提供了基礎。

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都是育人,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培養綜合性人才。這就要求高校應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加強高校學生的德育工作,完善學生理想信念、思想品德以及行為養成等。

2、德育離不開心育的支援

當前,我們所在地區還沒有一個正規化架構的學校,師資薄弱的學校也存在心育與德育工作不科學、教學效率較低的問題,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者沒有科學地把握被教育者的心理,教育者基本上是根據自己的個人經驗、固有的思維模式,想當然地實施教育,導致學校德育工作陷入了經驗主義的泥潭。而心理健康水平較低,正是實施德育的障礙;反之,則是實施德育的有利條件。

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一個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人,其心理防衛機制很敏感、很牢固,這就導致他對別人的信任度低、很自然地抗拒別人的建議和幫助;而一個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則容易感受和接受別人的善意,更容易溝通和合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德育離不開心育的支援,心育對於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係

1、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聯絡

心理教育與德育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雖然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兩者之間是有直接聯絡的。德育主要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提高他們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整體素質。德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延伸,它們都是以人的發展作為教育目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幫助高校學生樹立健全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健全自身的人格,形成良好的教育品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高校進行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直接影響高校教育的效果。

2、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區別

(1)理論上的差異

高校的德育與心理教育遵循的理論來源存在一定的差異,德育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原理與倫理學原理,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來源則是教育學與心理學。

(2)特徵上的差異

德育與心理教育的特徵受外界與自身的影響較為明顯,一方面,由於外界影響因素的不同,所需要的學科方法與社會形態改進之間存在一定的差別;另一方面,自身的`特徵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如穩定性、恆常性與時期性等。

(3)學生觀上的差異

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學生稱之為教育者和求助者,這也表明了對教師的態度,即把教師與學生放在同等地位上,使雙方可以不必顧忌身份差異,暢所欲言地討論問題,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給予學生正確地引導與幫助。但是,德育不是這樣,它主要從階級社會開始,被看做是統治階級用來維護自己權益的手段,具有一定程度的權威性,要求教育物件遵守這一規範。

(4)目標上的差異

心理健康教育面向的主要是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來改善學生的認識與觀念,這不僅與教師有關係,也與家庭有著直接關係,其工作核心是治療心理不正常的學生,矯正他們不正常的心理狀況。

在價值取向上,德育主要是服務社會,其目標是轉變人們的觀念,使學生在思想、政治以及道德等方面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保持一致,進而保障社會的穩定與進步。

三、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途徑

心理諮詢的理論和方法來源於精神分析主義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等。特別是社會心理學的態度轉變理論,對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離開個體心理特點談德育,或者離開社會規則談心理健康,都是片面的,兩者整合的目的在於實現“教育關心人”。

在教育形式上,為了使之與內容相適應,高校可以開設專門的心育課程,進行專門的心理訓練。心育重在開導、引導、疏導和防治,心理諮詢也是一樣,輔導教師要滿腔熱情、撥霧點睛地給予患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有效的幫助。開展心育,一定要學生積極配合和參與,使其樂於接受,正如開展體育活動一樣,不是有病了,才進行體育鍛煉,所以不是有了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才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筆者建議,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創設優良的學校環境

學校是學生學習與生活的主要地點,所以它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素質的形成,筆者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1)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是教育的主體,也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想要完善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由於教師的道德品質與心理健康都會影響學生,所以學校應該著重培養教師,以此來提高高校教師的工作責任心、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等,以為人師表促進學生的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