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有企業治理創新途徑的研究

才智咖 人氣:1.3W
關於國有企業治理創新途徑的研究
摘 要 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經營治理水平的進步,關鍵在於不斷地進行治理創新。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企業題目是一個歷史性題目,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題目,研究我國國有企業治理創新題目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國有企業;治理創新;創新途徑
  
  一、引言
  
  我國的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經濟形式,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由於其本身的痼疾,普遍存在效益低下甚至難以生存的尷尬局面。儘管我國的國企改革進行了30多年,但國有企業在治理方面還沒能按市場經濟的要求來組織生產、流通、交換、分配等環節,治理跟不上企業的社會化、市場化程序。佔有關部分2004年對我國2585家虧損企業的抽樣調查,由於治理落後造成虧損的達到2112家,佔總數的87%,題目非常嚴重。在這種形勢下,做好國有企業治理創新對國有企業的長足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本論文通過對治理創新理論的研究,結合國有企業治理創新中存在的題目,有針對性的對國有企業治理創新途徑提出了一些建議。
  
  二、治理創新的內涵和必然性
  
  1.治理創新概念
  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1912年在其名著《經濟發展理論》一書,提出了創新的概念,將其納進經濟發展理論之中。熊彼特以為:創新是指生產要素的新組合,“生產意味著把我們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氣力組合起來。”一般地講,治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既有自然的工具屬性,又有一定的社會屬性。因此,治理創新是一個非常重要而複雜的過程,既包括治理技術的創新,也包括治理制度的創新。成功的治理創新實質上是治理技術和治理制度兩方面創新的綜合體現和必然結果。
  2.國有企業治理創新的必然性
  (1)治理創新具有資源的整合激勵功能
  治理創新通過對企業人才、資本等要素的重新整合,使人才資源的配置特別是分配製度調整到最公道的狀態,讓員工都能按能力工作,積極上進。能夠通過創新,自覺地除往陳舊的和阻礙企業發展的消極要素,最大限度地吸收積極因素,形成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將各方面的先進思想和方法整合起來,整合之後的各種資源對員工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從而形成一種新的氣力來推動企業向前發展。
  (2)治理創新具有約束功能
  任何創新體制下的工作模式、治理體制都是開放式的,特別是它的用人制度、分配製度和考核制度都是公然、公平、公正的。在這種創新下,積極的、健康的、美的、善的東西將得到發揚,而那些不健康的、消極的、腐朽的思想和行為則無處躲身,因而會使人們的主動棄惡從善、追求進步,形成一種無形的而強有力的約束機制。
  
  三、國有企業治理創新存在的題目
  
  1.治理創新意識淡薄,有些企業根本沒有創新意識,在實際工作中也就談不到創新。
  2.決策靠經驗和主觀判定比較多,主要是決策機制乃至治理機制滯後。
  3.治理組織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4.治理技術落後,缺乏先進的治理手段與方法。
  5.缺少職業化的企業家,很多國企還都是國有獨資,依然是任命制,難以遴選企業家。
  
  四、我國國有企業治理創新的途徑
  
  1.企業治理理念的創新
  各種治理組織、制度和治理行為都不過是治理者思想的外在表現。據資料顯示,我國現階段仍有不少企業家長期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還不熟悉甚至還不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如不理解現代企業制度,不贊成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結構,以為設董事會使經理多了一個“婆婆”。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家仍不重視市場題目,不認真調查分析市場狀況,不熟悉國外市場,不改進營銷治理,不使用現代治理手段和方法,不懂得資本經營,不關心有關企業經營的法律法規。所有這些治理理念都嚴重阻礙著國企改革的程序。而未來的企業需要職業化的企業家,企業家的命運同企業的興衰成敗是牢牢聯絡在一起的。因此,要大力在國有企業內部倡導治理觀念的轉變,通過培訓教育或引進新的治理人才,來開闊國有企業治理者的視野和思路,要廣泛吸收新的治理資訊,進步治理者的治理專業知識和能力,使治理創新有一個良好的思想熟悉基礎。所以企業的治理者應從追求政績的“烏紗帽”轉變為承擔盈虧責任的自我治理理念   2.企業組織結構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