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編線玩偶造型設計探討

才智咖 人氣:1.97W

件成功的手工編線玩偶作品不僅要有一定的賞玩價值,更應該具有生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相關碩士論文範文,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

手工編線玩偶造型設計探討

摘要:隨著玩偶製作工藝和人們審美需求的提高,手工玩偶的市場和消費人群越來越龐大,它的藝術形式和市場價值受到人們的關注。文章從設計元素、製作過程等方面入手,對手工編線玩偶進行研究,以期釐清手工編線玩偶的藝術特徵和產品價值。

關鍵詞:手工編線玩偶;設計;造型

手工玩偶的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玩偶的製作方式較多,人們可利用碎布、鈕釦、線等材料製作玩偶,也可以木材或竹子為原料,用雕刻、編制的方式製作玩偶。除此之外,在宋代,由於陶瓷工藝較為發達,一度還出現了瓷質玩偶。隨著時代的發展,多種材料和工藝得到應用,玩偶的種類和造型也越來越豐富,手工玩偶已經從兒童的普通玩具,演變成承載故事、傳遞情感的藝術表達形式。特別是一些由特殊材料與工藝製作的手工玩偶(如編線玩偶),由於造型和製作的獨特性,具有較高的市場熱度和藝術價值。這些手工編線玩偶的價值到底體現在哪裡?這個問題值得我們進行研究。

一、手工編線玩偶的設計元素

手工編線玩偶的材料具有特殊性,造型具有獨特性,它的藝術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色彩。市場上不同材質的手工編線玩偶具有極具識別度的色彩,每一個玩偶都有自身的特徵,或可愛活潑,或憨態可掬,或憂鬱沉靜,具有相應的色彩表達。毛線材質的手工編線玩偶色彩淡雅清新,給人一種文藝感;麻線、棉線等線材的表達具有色彩的裝飾感,彰顯了玩偶的特徵。第二,造型。手工編線玩偶的造型風格多變,受到了現代都市青年的喜愛。手工編線玩偶設計師將無生命的物體形象化,將有生命的物體抽象化、擬人化,最終形成了極具個性特徵的造型。密集纏繞的線、鈕釦和金屬片是手工編線玩偶的重要標誌。這些纏繞的線、鈕釦和小飾品的裝點,不僅體現了點、線、面的節奏美感,更貼合毛線玩偶簡潔、生動的造型風格。這些玩偶洗盡鉛華、返璞歸真,與當下社會中存在的急躁、浮華形成鮮明的對比。人們從手工編線玩偶的造型上得到了一種心理安慰,使內心獲得平靜,滿足了自身的心理需求。第三,製作材料。手工編線玩偶的材料來源從最初的廢棄麻線、毛線、鈕釦等,發展到線質玩偶專用材料,做出來的玩偶更加精緻。手工編線玩偶上有了更多的飾品搭配後,視覺觀感更加豐滿、立體,藝術表現也更加細膩、豐富。

二、手工編線玩偶的製作流程

不同材質的玩偶需要用到不同的製作技巧。玩偶不僅具有玩具功能,還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手工編線玩偶的設計製作,從設計師頭腦中的'形象到手繪設計稿,再到實物製作,體現了從抽象到具象的轉換過程,也是一種藝術創作過程。因製作材料不同,手工編線玩偶有著不同的編織技巧和製作手法。手工編線玩偶大致的製作流程如下:其一,畫稿。很多手工編線玩偶的設計草稿和畫稿與動畫角色設計稿一致,從造型到色彩,甚至擺放的背景都是設計師精心設計的,設計稿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其二,製作玩偶主體。這是手工編線玩偶製作流程的主要內容。設計師根據造型需要,在用鐵絲搭好的結構架上,用線層層纏繞出玩偶的主體,毛線要纏繞得緊湊、細緻有序,否則造型容易鬆散。其三,裝飾。為了使玩偶的特徵更加突出,製作者可使用鈕釦、金屬片等飾品塑造玩偶的五官或其他部位,通過縫製等方法,新增假髮、配飾,提升玩偶造型的層次感。手工編線玩偶的製作不同於布偶的剪裁與縫製,也不同於塑膠玩偶的倒模翻制,它需要造型、編制、配飾、包裝等一系列工序才能完成。每一個細節都體現了製作者的創意與設計。製作者只有掌握設計、製作、編制工藝等多項技能,才能創造出具有個性特徵的手工編線玩偶。因此,這種工藝複雜、材質考究、造型獨特的手工編線玩偶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三、手工編線玩偶造型的生命力

一件成功的手工編線玩偶作品不僅要有一定的賞玩價值,更應該具有生命力。手工編線玩偶的生命力設計,不僅體現在玩偶的形體方面,還體現在手工編線玩偶被賦予的情緒、性格和意識等方面。雖然手工編線玩偶不會說話,也不會自行運動,但是如果它具有造型背後的故事,那麼它就有了生命力。一個優秀的故事指令碼能讓手工編線玩偶變得真實感人,通過了解手工編線玩偶的角色故事,觀者可以立體地感受玩偶鮮活的性格,與它進行情感交流,從而獲得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結語簡潔的造型、獨特的材料、精緻的工藝與有生命力的故事是手工編線玩偶具有藝術價值的前提。隨著動漫文化的普及,富有情感和個性的手工編線玩偶產品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人們適應快節奏、高強度生活的消費品。玩偶製作者和相關從業者已經看到了手工編線玩偶製作的市場潛力併為之努力,手工編線玩偶的發展前景變得更加廣闊,也推動著中國動漫周邊產業的發展。

作者:劉小璇 單位:安徽工程大學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呼志強.中國手工藝文化.時事出版社,2011.

[2]李聞歆.淺談玩偶設計的未來.中外玩具製造,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