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課改精神,努力推進幼兒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2.04W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頒佈,標誌著我國幼教改革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如何切實貫徹《綱要》精神,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是每一個學前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筆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見解。

深刻理解課改精神,努力推進幼兒教育論文

【關鍵詞】幼兒教育 課改

一、轉變家長的人才觀,使他們更加關注孩子的思想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

多少年來,在升學率的指揮棒下,重視知識、技能等應試能力的培養已根深蒂固在我們家長的腦海中。即使是前幾年已狠抓了素質教育、德育教育的宣傳,但升學考試的指揮棒還在“舞”,升學率還在提,家長們的眼光還是盯著應試教育。當前家長們的人才觀普遍比較狹窄,只承認當科學家、當歌唱家、當知識分子才是人才,看不到人才的多層次、多樣化。 只看到上重點國小、重點中學、考大學這一條成才之路。這樣,滋長了家長“智育第一”的錯誤認識,導致了家教中“惟智化”傾向的出現,忽視孩子的思想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

因此,新《綱要》的頒佈是切實的,它倡導在使孩子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要關注孩子的情感、態度、體驗、習慣等維繫孩子終身持續發展的基本素質的培養。

維繫孩子終身持續發展的基本素質對孩子的影響是深層次的,因而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教會”“學到”“形成”的東西。我們要力爭讓家長關注: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為之付出了怎樣的代價,讓家長在為自己的孩子識了幾千字、會百以上的計算、會背幾十首詩而自豪的時候,能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自信心等是否受到傷害,讓終身教育的思想逐漸深入家長心中,這是我們轉變家長觀念的重中之重。

二、給予教師更多的課改主動性

《綱要》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根據幼兒發展需要選擇教育內容,根據孩子的學習興趣把握教育的最佳時機,它強調的是教師的創造性工作。在這樣一種背景下,顯然原有的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這一新的要求。為此,應該實行彈性管理,給予教師較大的彈性空間,讓她們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來支配自己的活動,以促進她們自主地發展。

一是自主計劃。我們應打破固定課程表、固定進度、固定組織活動的模式,允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孩子的興趣需要,靈活而合理地安排活動時間、地點、形式,鼓勵她們在內容選擇、方法的運用等方面探索與創新。特別是在捕捉來自孩子方面的資訊,生成新的課程方面,我們更是予以最大的寬容與支援,以讓教師們能從眾多的嘗試中,獲得更多的經驗與方法以及教育機智。如在一次颱風過後,撒落在操場上的樹枝、樹葉激發了孩子的興趣,該班的教師關注到幼兒這一“興趣點”後,與配班老師及時商量,馬上調整了原來的活動計劃,將幼兒的“興趣點”提升為教學的“生長點”,生成了相應的數學排序、美工貼上等一系列活動。由於活動來自幼兒的生活,是孩子們感興趣的,所以孩子們在活動中十分投入。

二是自由安排。為了讓教師能有效地利用時間,增強素質,提高效率,應該改變過去一統化的坐班制度,允許她們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讓她們去做需要做的、真正想做的'事情,如勘察周邊資料、網上查閱、圖書閱覽、學習討論、收集教學所需、記錄研究所用。這種自由,反而調動了她們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在工作上、學習上你追我趕、不甘落後已蔚然成風。可以說,在提高教師素質方面,我們為她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她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自我成長的方式、方法和內容等。

三、給予孩子更多的信任、更大的活動空間及更多的可供選擇的環境

從現代兒童發展觀、學習觀、課程觀和教育觀出發,構建一種能夠使幼兒真正成為課程主體的幼兒園,這是新世紀對幼兒教育的熱切期望,是“以兒童發展為本”教育理念得到實現的重要課題,更是每一個學前教育工作者應承擔的責任。

(一)更多的信任

教師是幼兒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教師可將幼兒園活動設計的部分空間留給孩子,讓孩子們在各種活動中充分表達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師再從中擷取幼兒興趣所致、幼兒發展所需的創意,從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課題中生成新的課程。以往準備教具是教師的工作,而今為了發展孩子的自主性、能動性,可以每週發動孩子採用自己的方式收集資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對資料進行整理,在整理資料過程中逐步接近知識本源。在教學過程中採用探索式教學,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傾向,讓孩子帶著問題、懸念,採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思考、探索,充分體現了對孩子的信任。這種信任建立在對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定位在現有能力之上,力所能及之內,能激起孩子們學習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在學習探索活動中充滿自信,調動已有的知識潛能,尋找獲得新的知識。

(二)更大的活動空間

課改以幼兒發展為本,特別關注幼兒的主體意識和初步的社會知識的孕育,倡導為幼兒學會生活、學會探究、學會表達提供靈活多樣的課程及活動空間。現在,孩子們的學習探索活動已從課堂拓展到了家庭、社會,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們在生活遊戲化的教學活動中自由自在地表現、表達,在生活遊戲活動中輕鬆自然地學習。從平面的、相對單調的課堂,走向立體的、豐富的、廣闊的多元環境,從與學習環境單項的或多項接觸,到與學習環境放射狀接觸,所有器官參與活動。他們感受到的資訊量大了,資訊的內容廣泛了,全方位、大容量的刺激,激起了他們對知識探索的需要。多種途徑、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多元互動的建構實踐機會。

(三)更多的可供選擇的環境

課改以活動為特徵,使幼兒園的一日活動都成了課程。教師在每個環節都可創設引起他們感知、探索學習的環境,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特點自由地選擇學習方式、學習內容。現在孩子們的集體教學活動,從分科式向整合型過渡。從原先單科、無可選擇內容方式的集中教學,到學科有機融合。這種方式完全按班級孩子的能力特點、興趣需要創設物質環境,其所具有的私密性、個性化佈置,深得孩子們的喜愛。分組活動中教師將選擇與操作的權利完全交給了孩子,他們不僅可以根據喜好選擇活動內容,還可以按自己的能力選擇活動方式。在一個多向的自由選擇環境中,孩子們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發展,他們在自主選擇中漸漸認識了周圍世界,認識了自己,也真正喚醒了他們內心深處探索世界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嚴碧芳.幼兒教育觀念誤讀誤行現象淺析.幼兒教學研究,2008,(5).

[2]王曉嵐.結構遊戲與創新教育.科教文匯,2008,(19).

[3]姜豔麗.幼兒德育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素質教育論壇,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