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當前體育社會學研究的問題與成因

才智咖 人氣:2.12W

論文關鍵詞:體育學 研究 問題 原因

談當前體育社會學研究的問題與成因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採用文獻分析與分析的方法,對當前中國體育社會學研究遇到的關鍵問題,如研究論域的模糊、研究方法的漂浮、研究主體的窘境進行了梳理,並深入挖掘了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

    《讀書》主編黃平先生曾指出:“冷戰結束以後,整個社會學進人了一個重新界定自己、重新界定社會生活的階段,社會學合法性遭到置疑,全球化對當今社會學提出了最大和最重要的挑戰”。同母學科社會學一樣,體育社會學也遭遇到許多難題,突出表現為學科界限的逐步模糊、研究方法的貧乏以及研究者的主體困境等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全面梳理,有助於清醒認識當前阻礙我國體育社會學的若干因素,更好地推動體育社會學研究的深人與發展。

 1模糊的論域

1. 1在科學與常識間搖擺

    隨著體育社會實踐活動內容的不斷豐富,似乎只要對體育領域的社會現象進行研究就可以冠之為體育社會學研究。許多的學術論文裡通常可以看到“新奇”的理論和漫無邊際的研究物件,這些論文典型的加工模式是用自己一知半解的母學科和他學科理論來套鮮活的體育現實,這種方法早已經被制度化、專業化了,被包裹得十分精美。就整體的研究內容來看,巨集觀的物件與龐雜的結構總是相伴相生,最後的結果是陷入大量現象的描述和堆積,而不能切人問題的要害。描述的剋星是“批判”,後者恰恰是我們扔掉的體育社會學的精髓。例如:申奧成功以來,對奧運會意義、價值、影響、作用的研究鋪天蓋地,這些研究中,主觀臆斷和歸因偏差大量存在、解釋力極其不足、對後效應的思考也極其匾乏。描述的泛濫使人們找不到體育社會學作為科學的本質,論域的廣泛並不一定導致膚淺,但廣泛性和描述性常常合二為一,抹殺了“科學”和“常識”的界限。體育社會學缺少經典社會學所表露出來的危機意識背後的批判意識,這種精神不單是馬克思和韋伯傳統的延續,也是迪爾凱姆一脈發展起來的莫斯的人類學研究,以及結構主義大師列維·斯特勞斯的理論。這使得體育社會學在縱向上搖擺不定,常常滑人零散、瑣碎、孤立、突兀的邊緣。

1.2邊界的善變與漂移

    體育社會學的邊界何在?抑或說體育社會學本來就沒有邊界?體育社會學的研究領域常被作如下劃分:研究體育的社會結構、特點及與社會的相互關係;研究體育社會學的理論和體育社會問題;不同體育形態的研究。如果按照分類的`原則,這種對體育社會學研究領域的劃分最大的問題是忽略了互斥原則。科克利也用列舉的方法來劃定體育社會學的邊界,這種劃分的非窮盡性同樣反映了體育社會學的“善變”和“漂移”。假設邊界存在,我們好像找不到體育社會學的核心和邊緣:邏輯起點何在?理論假設何在?核心議題何在?

    當然,體育社會學邊界的模糊受母學科社會學邊界模糊性的制約,難怪青井和夫在《社會學原理》開篇文章就是“社會學的暖昧性”。他認為社會學的暖昧性在於其對社會現象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學、學等力圖按照社會生活的功能領域來分析社會現實,而社會學力圖按照人格體系、社會體系、體系、物財體系這些分析性構成要素加以研究。從這個意義上講,體育社會學邊界模糊性的原因在於:我們真正研究和了解的並不是體育活動本身,而是社會人對體育活動所做的一切,社會學家鮑曼評論“社會學何為”時得出同樣的結論。體育社會學領域的“泛文化”現象加劇了體育社會學邊界的模糊性,在學科地位受到威脅之後對傳統領地的收復使得體育社會學必須面臨一個更為巨集大的詞語—體育文化。一旦研究體育文化內容,則使體育社會學的話語空間無限延伸,造成“混沌”狀況更加嚴重。

 2漂浮的方法

    從分析方法的分類來看,體育社會學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其他社會科學並無二致:規範研究和實證研究。當前,中國體育社會學研究方法的現狀和水平被某些專家稱之為“上不著天,下不挨地”,總之,我們面臨著理論和實證的雙重失位和錯位。

2.1理論建構的斷章取義

    在理論建構方面,斷章取義的理論照搬和模仿依然存在,即便是有理論預設和邏輯先導,也多以一元論的面目出現,缺少對理論的起源語境和演變的“譜系學”把握。例如:翻開中國體育社會學的“經典教材”,對體育社會學功能主義方式的理解隨處可見,功能主義作為理論解釋正規化並無不妥,但其本身的功利主義傾向可能會抹殺其作為理論公正性的本質,研究者必須慎重處理理論的公正性與自身主體價值觀的衝突。然而,這種單一的方法沒有因為解釋力的不足而退出學科界定的理論框架,反而佔據了研究內容分析和界定的主要位置。此外,體育社會學教材同母學科教材的聯絡還存有模仿與複製的痕跡,體育社會學概念、範疇過強的母學科性依賴性使得體育社會學內生性的理論建構步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