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創業教育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

才智咖 人氣:8.13K
基於創業教育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

摘要:目前,中國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很多問題:專業特色不明顯,偏重於系統的書本知識傳授,實踐環節比重偏少且效果不佳,創業教育薄弱,學生創新能力不足。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探索並建立創業教育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是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需要。
  
  關鍵詞: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業教育
  
  一、當前中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千篇一律,專業特色不明顯。由於專業技能的實用性和專業知識的綜合性,決定著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對國民經濟各行各業都應有極高的就業適應性,就業渠道十分廣泛。但是,由於長期以來工商管理本科生的培養相對封閉,過分強調理論與已有教學資源優勢,忽視了學生的潛力與興趣,各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基本相似,專業特色不明顯,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需求,造成了人才培養結構與就業市場需求存在結構性偏差,同一型別和層次的人才過剩,所以,一方面,社會急需的具有良好創業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管理人才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能被動地求職,“就業難”的問題比較普遍。
  
  2.偏重於系統的書本知識傳授,實踐環節比重偏少且效果不佳。中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整個課程教學體系反映為單一知識傳授的課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特徵表現為: 在教學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課內、輕課外的“三重三輕”和傳授書本知識多、培養興趣少,理論教學多、實踐環節少,講課學時多、動手機會少的“三多三少”現象,課堂教學沒有把創業能力的培養和專業知識的傳授有機結合起來。教學計劃缺乏對各種實踐教學環節的總體設計,難以形成合理、優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對實踐環節的考核標準要求不嚴,導致一些學生重視理論課的學習與考試,對實踐性教學環節則較為輕視,從而直接影響了實踐能力培養的效果。在實驗內容上,與實際脫節,更多的是紙上談兵,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太少,課外科技活動由於受條件限制難於大面積開展。許多企業講求經濟效益和害怕影響生產秩序,不願接收實習學生,使得學生的專業實習、畢業實習流於形式,成了“走馬觀花”式的參觀,致使培養出的學生基礎知識紮實,但知識面相對較窄,專業應用能力較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能力差,在人才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3.創業教育薄弱,學生創新能力不足。創業教育在西方國家的大學中已有較長的歷史,高校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通過開設系列課程傳授創業知識和技能。中國高校的創業教育開始於1997 年的“清華大學創業計劃大賽”,至目前為止,創業教育在中國高校開展了12 年,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還處於起步和試點階段。工商管理專業創業教育的課程結構和體系尚未形成,多數高校的創業教育課程只是在臨近畢業期間才開設,課程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全過程性。在教學內容上,以專業為中心、以行業為目標,知識結構單一、人文教育薄弱,創業教育僅僅停留在就業指導層面上,其教學模式也往往侷限於知識傳授型,沒有給學生足夠的實踐機會和發展空間,創業教育的開展僅侷限於少數學生,其落後局面讓人擔憂。由於受傳統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的影響,培養的人才普遍缺乏創新精神。當前畢業生就業都傾向於到現有的大公司去任職,而不願到小企業去工作,更不知道自己如何興辦企業。這與他們在校期間學校沒有為他們作好充分準備不無關係。
  
  二、發展創業教育,優化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建議
  
  1.整合工商管理課程體系,突出學生的特色培養。改變長期重專業理論教學、重知識傳授的做法,以增強學生的獲取知識能力、研究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實踐創新能力為核心,精心設計和構建培養創新人才所需要的“能力主導型”課程體系。第一,高校在準確判斷其定位後,關鍵是要使其學科適應社會需要,滿足地方對人才的需求。在工商管理專業教育中應結合本校專業優勢,不斷增強學生對相關產業管理知識的瞭解,突出學生的特色培養,使學生在就業中具有專業優勢。第二,可以借鑑國外的教育經驗,通過將創業教育與學科課程有機結合,合理設定創業教育課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和能力。例如,必修課中增設創業管理入門、創業實務、創業投資與管理等創業教育課程;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發展,學校要加大選修課程的比例,拓寬學生自主選修的空間,例如,工商管理專業的選修課可多設定一些如演講與口才、團隊訓練、拓展訓練、創業市場調查、公司法與合同法、創業財務基礎、企業家精神等課程。此外,還可以設定有集體性質的專題活動課、個體性質的專案活動課程以及模擬實驗和社會實踐的創業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和開創型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