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師鋼琴教學中心理因素的探討論文

才智咖 人氣:1.63W

內容摘要 :針對高師鋼琴教學中的特殊物件,積極調整和訓練學生的心理因素,對提高鋼琴演奏水平起著重要的作用。

對高師鋼琴教學中心理因素的探討論文

關 鍵 詞 :教學物件 心理因素 理解力

鋼琴基礎課,是高等師範院校為音樂專業的學生設定的一門必修基本學科。鋼琴基礎課與鋼琴專業課的教學相比,有其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學生年齡大,鋼琴基礎差;學習時間短,要求高。根據學生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因素在學生身上體現不平衡的特點,我們應當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對生理的訓練方面,要完成這一任務,就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心理因素,利用它的相對優勢作為對生理因素的彌補。學生心理因素,包括理解力、音樂思維能力學習的自覺性和演奏心理等幾個方面。那麼應如何積極調動和利用學生的心理因素來提高他們的鋼琴演奏技術呢?

正確理解實質,不做單純模仿

利用學生有較強的理解力這一心理因素的特點,啟發和要求學生對技術動作有所理解,而不能一味地要求學生對某個技術動作做機械、單純的模仿。教師要把具體的技術動作從生理上給予解釋,使學生清楚地瞭解每一個動作的實在意義,“知其所以然”。比如,力量的運用主要靠放鬆和相對的穩固。肩、肘、腕等身體各部位的放鬆是力量動作到指尖的前提,然而放鬆如果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絕對放鬆,那就是“鬆懈”了。成年學生彈琴一般容易緊張、僵硬,可以讓他們體會走路時肩以下各部位的放鬆感覺。先在鋼琴前做走路時的自然擺臂動作,這時從肩到指關節都是放鬆的,再把手提到比琴鍵稍高的地方自然落下並懸掛在鍵盤上。這樣反覆體會,手臂的自然下垂問題就會很快得到解決。同時在力量的運用上,各部位又要相對的穩固,也就是在觸鍵的一瞬間所呈現的相對緊張狀態。要使學生理解放鬆和穩固是生理上的動作過程,放鬆是前提,而有控制的穩固是力量通暢的保證。反之,只要求學生單純模仿動作,他們對於“鬆”和“懈”、“挺”和“僵”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和理解,在短時間內就較難正確運用力量了。

理解是一個心理過程,學生對技術動作的掌握還有一個從理解到記憶的過程。課堂教學概念形成(即理解過程);課下練習使概念鞏固(即記憶過程)。學生課後的每一次練習都在鞏固、強化著課堂上確立的概念。概念正確,練習所鞏固的也就正確。如果因沒有理解造成錯誤概念,也在練習中得到鞏固,這是教學中出現反覆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理解是關鍵,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理解力這一心理因素。

利用音樂思維和音樂想象力豐富演奏內涵

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的音樂思維對於加強技術訓練有著重要意義。無論哪種技巧,是在積極的音樂思維中獲得,還是在機械的練習中獲得,意義是完全不同的。是否積極地調動學生的音樂思維,會在他們的學習進步幅度上有著明顯差別。

教師應通過示範和講解給學生以完整的音樂感受,使之瞭解音樂作品的內容、風格,並激發他們表現音樂的慾望。這種對於音樂表現的追求,會積極地促進他們技術的提高。學生對示範的模仿是必要的,但決不應要求他們做刻板的模仿,尤其是在音樂上,這是對學生音樂感受、理解和想象力的束縛。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自身的理解,不斷積累和凝聚審美的感受和體驗,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以充滿激情的演奏去表現有感染力的作品。

學生在對於音樂的理解和對於音樂表現的追求中,會產生表現音樂的信心,從而增強他們在技術上的信心。著名鋼琴教育家涅高茲曾說過:“音樂上的信心越大,技術上缺乏信心的情況越少。”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能力,注意保護他們表現音樂的熱情和信心。例如,學生在完整演奏時,即使他們由於技術的原因個別地方彈得不好,也不要輕易打斷來解決技術問題。否則長此下去,學生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樂思,會在音樂表現上缺乏信心,在技術上容易緊張,以至於演奏中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啟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因為想象力和具體技術動作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絡。例如《紅頭繩》是一首根據歌劇《白毛女》中喜兒的唱段改編而成的小曲。第一段旋律部分就是模仿喜兒唱歌亮麗、親切的人聲,要想象它的歌唱性和連貫性,左手的伴奏始終是輕快、跳躍的。如單純從動作上體會跳音感覺,這種感覺就比較抽象,要彈得有彈性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想象著喜兒跳著足尖舞歡快舞蹈的情景,手指就像足尖跳時的動作一樣輕快地在鍵盤上跳,這時的跳音感覺是具體的、生動的,就會容易獲得乾淨、有彈性的跳音。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某些技巧動作可以在豐富的音樂想象中不自覺地獲得。

只有當學生對音樂作品有著強烈的感受、豐富的想象和對音樂的追求充滿信心時,他所獲得的技巧才是理解和鞏固的。因此,在技術訓練中調動學生積極的音樂思維和想象力是十分有益的`。

調動學習的自覺性,提高學習效率

自覺性是一個人對自身有著較全面和客觀的認識,從而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時所具有的品格或特性。鋼琴是一門技術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沒有高度的學習自覺性,很難獲得一定程度的演奏技術。學生能否主動和教師配合,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認真刻苦的練習,取決於他們的學習自覺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和利用學生的自覺性來提高學習效率。

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作為未來的中國小音樂教師,鋼琴是他們進行教學的主要教具,演奏鋼琴是他們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同時,要使學生明確技術訓練的重要意義。作為表現音樂的一種手段,它的熟練程度影響著對音樂內容的表達。要完美地表現音樂內容,必須具有好的演奏技術。技術動作不熟練,思想意識就會完全放在如何操作上面;而技術動作越熟練,對動作的注意越少,才能更多地注意音樂表現。熟練的技術,只有靠自覺地、反覆地練習才能獲得。在明確學習目的和技術訓練重要意義的同時,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不斷增強自覺性。教師要在這一方面加以注意和引導,使學生自覺地養成注意力集中的學習習慣,把有意識的注意力貫穿在整個練琴過程中。

培養良好的演奏心理

對學生來說,學習鋼琴課的最大願望,在於任何時候(考試、觀摩、演出)都能保持自己鋼琴演奏的最佳狀態,發揮演奏的最佳水平。演奏技術的三大要素,就是技術、心理、修養。

一個成功的鋼琴演奏者,除了要靠堅強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去攻克技術上、音樂表現上的難點,全面、準確、深入地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外,還必須充分做好演奏前的心理準備和演奏中的心理調節。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演奏技巧的正常發揮,內心美感的準確展現,有賴於腦力、心力、視力、耳力及運動力各系統有機統一和互相配合,而這種身體整體動作的協調又要求演奏者的身心處於舒適、輕鬆、自然、協調的狀態。其次,讓學生樹立充分的自信和保持理智清醒的頭腦。自信心是預見自己奮鬥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並堅定地為之努力拼搏的心理狀態,是對自我力量的充分認識和肯定,是成功的演奏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證。同時,學生在演奏時既要做到投入音樂,充分表現內心的美感體驗,又能客觀地傾聽自己的演奏,指揮自己的演奏。這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前保持理智、清醒的頭腦,以保證在演奏時能全面、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除了做好演奏前的心理準備之外,當學生正式進入音樂會或考試時,還需做好演奏中的心理調節。臨場時,教師應當讓學生迴避嘈雜的環境,選擇安靜的地方邊活動手指,邊讀譜。這樣的活動既可以保持手指肌肉的靈活自如,又可以緩解因激動、緊張而造成的大腦情緒中樞過度興奮。當學生坐到琴凳上之後,可以用調整座位或呼吸調節法穩定情緒,消除緊張心理,使自己處於平和、穩定的狀態。學生在奏響音樂之前,首先要讓思維進入音樂,內心歌唱所要演奏樂曲的開頭幾小節,然後再開始演奏。音樂會或考試時的演奏,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平時練習的重複、再現。要教導學生在平時訓練中儘早地把譜子背下來。良好的背譜習慣有助於加深學生對樂曲的完整印象,使學生集中於音樂的表現和聽覺的要求,並有利於將注意力放在手和鍵盤上,克服演奏中的技術困難。 背譜要貫穿學習和演奏的始終,從而為學生演奏的完整性、邏輯性、音樂的記憶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學生的演奏信心提供有力的保證,使學生增強自身表演慾望和自信心,在考試或音樂會演奏時,演奏者的神經系統、知覺系統、運動系統處於最佳演奏狀態,以保證考試、演出活動順利圓滿。

理解、音樂思維、自覺性、演奏心理都是一種心理過程,而任何心理過程最終都要歸結到行動上,這正是調動學生心理因素的全部意義。心理因素的內容是極其廣泛的,它們的體現也是多方面的。對於這一問題的探討,還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

[1]倪洪進等著《怎樣提高鋼琴演奏水平》.華樂出版社,2003年版。

[2]司徒碧春,陳朗秋著《鋼琴教學法》.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魏廷格著《鋼琴學習指南》.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