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探討論文

才智咖 人氣:1.56W

摘 要:從高職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規律以及面對的社會、學習、生活、就業等問題,分析了高職學生心理問題成因,並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提出了教育管理人員對高職學生心理幫助方法和學校教育管理的應對策略。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探討論文

關鍵詞:高職學生;心理問題;幫助策略;應對策略

1 高職學生心理問題成因

(1)生理的基本成熟和心理的尚未成熟的矛盾帶來的心理問題。

高職學生年齡大多在17-20歲之間,生理已基本趨於成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觀念和道德習慣,但還不夠完善,甚至不正確,缺乏社會生活經驗,思想還比較幼稚,不能很好地把理想與現實結合起來,對事物的分析、判斷還沒有達到完全成熟,很多學生醜惡不分,是非不明,善惡不辨,好奇心強,具有盲目的衝動性和模仿心理,自控能力差,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人生和社會的認識飄忽不定,有時正確深刻,有時錯誤膚淺;有時客觀全面,有時主觀偏激。他們承受著學習的壓力,還面臨著就業的嚴峻考驗,在他們的意識中也常存在自相矛盾的狀況:為理想將要變為現實而躍躍欲試,也為缺乏經驗而感到不安;自豪感與自卑感共存;獨立性與依賴性交織;情緒與理智並存;強烈的求知慾和相對較差的識別力等等。一些學生只要求權利而不盡義務,只要求理解而又不理解別人,只要求被愛而又不懂得愛別人。這種不穩定、不成熟的心理狀態,必然要對他們的學習和個性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2)人際關係緊張產生的心理問題。

青年學生交往不但需要互相依存,而且更強調彼此之間的品質和情趣,或者說,更強調對方的氣質、性格、能力和興趣愛好等。高職學生來自不同地區,匯聚在一起,由於各自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性格等的不同,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磨擦衝突和情感損傷。有的同學性格開朗外向,言行舉止不拘小節,說話做事不注意方式方法,可能損傷其他同學的自尊和利益;有的同學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養成懶散習慣,不考慮他人感受;有的同學性格孤僻內向,不善於與他人交流,很容易產生孤獨和抑鬱,久而久之經不起生活中的挫折,偶因一點不愉快,都會產生心理問題。凡此種種,如果處理不當,造成人際關係緊張,產生衝突,很容易導致心理失調。

(3)對前途的憂慮和就業壓力帶來的心理問題。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加上社會目前對高職教育的偏見,高職學生在就業市場上不佔多大優勢。一些同學憂心忡忡,產生緊張焦慮和迷惘無從的心理,對走向社會缺乏心理準備,表現出嚴重的危機感;有些同學為適應市場的需要,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除了專業課程,又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學習計算機、外語等熱門專業,參加各種考證考試、自學考試、專升本考試等。長期的緊張狀態,一旦努力失敗,會產生消極心理,甚至嚴重的心理挫折和失敗感。

(4)社會認知帶來的心理問題。

高職教育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但人們對它總帶有一些不正確、不全面的認識,如社會上有一種“高職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觀念,在學生中形成高職大學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加之受某些不健康思潮、傳媒傳播的不健康資訊影響,必然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高職學生的心理。高職學生生源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大學聯考招錄的統招生;二是通過參加獨立考試的“三校生”;三是五年連讀的高職生。其中“三校生”和五年連讀高職生對升入高職學習有一定的滿足感和自豪感,但基礎較差;而統招生總是感到失落,相比考上大學的高中同學總覺得“壯志未酬”,對高職教育有一些不正確的認識,不能正視現實,帶有心有不甘的態度屈尊來讀高職,失落感、挫折感十分強烈。一些同學在進入高職學習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相互比較,自己在學習或者其它能力上顯得平常,甚至處於下游,受外界因素影響,理想和現實的落差產生的失落感常會帶來心理問題。

(5)學習目的不端正和學習困難帶來的心理問題。

在高職學生中,學習動力不足是一個較普遍的問題,有的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對自己產生懷疑或對自己的未來過於擔憂,惶惶不安,時間一長,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有的同學學習基礎差,在他們的潛意識中認為應該學習,但又畏懼學習,對學習目的認識模糊或不端正,沒有毅力和恆心,有的同學不適應高職學習的需要,學習吃力,逐漸產生厭學、畏難、怕學的思想,產生挫折感,引起心理障礙。

(6)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不完善產生的心理問題。

高職學生已進入青春期,性生理已基本成熟,性意識增強,開始出現一種對異性情感上的相互吸引和彼此接近的需要,注意顯示自己和吸引異性,渴望與異性交朋友,渴望得到異性的友誼和愛情。但由於性心理髮展不完善,經濟上不獨立,生活經驗欠缺,缺乏與異性相處的技巧與經驗,對青春期的性衝動和性要求理解不當,常會產生緊張、恐懼、羞澀,甚至不正當的行為,還有因陷入感情旋渦、失戀、單相思等問題困擾,產生苦悶、惆悵、失望、悔恨、憤怒,甚至極端行為,荒廢學業,給身心帶來嚴重影響。

另外還有許多因素,如家庭經濟困難、家庭矛盾、周邊生活環境、缺乏與人溝通、師生關係緊張、考試焦慮以及個性差異等,都會給學生心理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2 高職學生心理問題幫助策略

2.1 精神支援,堅定信心

尊重學生的合理要求,並積極創造條件給予滿足,即使對那些表現不佳的學生也是如此。使當事人有足夠的信心,堅信其處理問題的能力。表明對他的尊重和信心,應該真誠,有別於假安慰。

2.2 自由聯想,疏導宣洩

給當事人提供宣洩機會,誘使其把積滿心頭的一切想法都說出來,不管這些想法與主題是否有關、多麼複雜、不合邏輯、荒唐可笑、違反習俗、有傷大雅,還是令人感到瑣碎、愚蠢、羞愧、自責都儘量講出來、使其沒有顧慮。有助於疏導那些可能造成自我毀滅或損傷他人的情感,如憤怒、恐懼、憎恨等。幫助當事人表露悶在內心深出的情感,使其舒緩,逐步疏導解決。

2.3 希望和樂觀精神

選擇恰當時機,使當事學生看到希望,對自己所處的環境要有信心,對前途充滿信心。但不能在當事人處於消極情境,其精神負擔還沒有完全暴露之前進行。應該在其積滿心頭的想法、情感疏導宣洩後,傳遞希望和樂觀,給予鼓勵。

2.4 當事人為中心,有選擇傾聽

任何人都有著積極的、奮發向上的、自我肯定的、無限成長的潛力。在與當事人交談時,教育者的回答應有選擇性,這也就決定了有選擇聽取當事人的交談。肯定和鼓勵積極方面;對其不正當、消極的`方面,加以引導和勸戒。

2.5 勸告、建議和限制

有許多心理問題陷入困境,情緒、思維混亂,按實際情況提出勸告和建議,限制不利情況的發生比較合適有效。但應用勸告建議要謹慎和深思熟慮,否則會因建議的不當或消極,當事人可能責怪或直接反駁。給建議時應取得其信任,一般臨時建議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但可以有一個緩衝時間,而深思熟慮的建議可能會行之有效。

2.6 強化和消退,懲罰和鼓勵

強化是指應用強化手段去增進某些適應行為,主要是指積極、健康、向上的行為,可採取鼓勵、表揚、肯定等措施,以減弱或消除某些不適應行為。消退是指停止對某種行為的強化,主要是指消極、不良的行為,當該行為出現時不予注意,從而使該行為逐漸消弱以至消失或轉化,如可採取回避、淡化、轉視、昇華補償、降溫等措施。強化和消退中有必要輔之一定的懲罰或鼓勵,以增強效果。

3 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應對策略

3.1 強化思想教育工作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有弱化的趨勢,但事實證明,思想政治工作弱化,導致各種自由化、無紀律、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氾濫,違法亂紀事件劇增,不能專注於學習,不利於學生健康成長,也不利於學校的教學與管理。所以這項工作只能加強,通過各種形式和方法,使學生在青春期這一關鍵時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通過立志成材、情感和行為規範教育,正面引導,消減或消除市場經濟和社會因素給高職學生帶來的衝擊和壓力,正視現實,勤奮學習。

3.2 重視學生自身素質和修養的提高

一些學生勤勉向上、積極樂觀的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干擾。因而要通過各種途徑鍛鍊學生,提高自身素質和修養,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接受鍛鍊、磨練意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注重知識的積累,實踐技能的掌握和社會經驗的豐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強化正面激勵,使學生體驗成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客觀評價自我,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社會競爭和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3.3 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促進集體的和諧、融洽

對於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來說,人際交往和溝通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由於現在的高職學生,獨生子女多,又要專注於學習,從客觀上束縛了學生的人際交往。因而應通過課程、講座、諮詢、討論、實踐等形式,引導學生廣泛接觸社會,結交朋友,使學生在交往中建立理解、信任、關心的人際關係,在交往中正確理解社會、人生、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在交往中取得進步,克服緊張、恐懼、自卑、孤獨、偏見、敵意、嫉妒等不良心理傾向。

3.4 重視和開展心理諮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人的行為受心理支配,只有解決了學生的心理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簡單的說教和紀律處罰,只能治標不治本。學校必須重視對學生的研究,充分了解學生心理活動和心理狀況,當學生心理出現問題時,應及時去幫助他們,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愛人且自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除了日常學習、生活中給學生提供心理諮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外,還要注意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加強人生觀和就業觀教育,使學生既要有競爭意識,又要有承擔風險的精神,既要有爭取勝利和成功的信心,又要有承受失敗和挫折的心理準備,就業指導要轉為心理諮詢、擇業就業心理輔導方向。應建立包括獨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在內的考核學生全面發展的評估體系,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指標,引導學校的辦學行為。

3.5 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形成正確的輿論氛圍

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文藝、體育、專業技能等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滿足他們精神和心理需要,使學生在參與活動進行交流探討過程中受到教育。充分利用他們具有的強烈參與和表現意識,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形成正確的輿論氛圍,展現他們的風彩,抒發內心激情,增強競爭意識,樹立自信心,調節學習壓力,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風氣。

參考文獻

[1]@蔡哲.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干預策略[J].陝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2,(3).

[2]@伍棠棣,李伯黍,吳福元.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王有智,歐陽侖.心理學基礎-原理與應用[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