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探討論文

才智咖 人氣:9.98K

摘要:本文通過探討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並提出如何通過體育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幾點建議。

大學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探討論文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育;心理健康;學生

隨著大學校園惡性傷人及學生自殘事件不斷增多,相關研究人員發現學生心理狀況不佳甚至部分學生產生心理障礙,自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始走進人們視野並獲得廣泛關注。與此同時,國內各大高校也對自身開設課程及教育體制進行反思,並提升學生心理健康關注度。體育課程相較於其他課程而言教學方式更具開放性,對改善學生心理狀況、強化學生心理素質及塑造學生良好心理品質都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因此,國內各大高校已逐步加大體育課程教育力度,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一、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一)調控學生情緒,消除心理障礙

人對自身情緒的調控能力可直接反映其心理健康狀態,若學生情緒經常出現易急易怒或日常生活態度消極程度較高等其他情緒反常現象,則說明學生情緒調控能力較差或學生心理健康狀態處於亞健康狀態。體育教師可觀察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時的狀態,如表情、行為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判斷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相關學者對體育活動進行研究發現,大部分人自身消極情緒如沮喪、壓抑、緊張等非健康情緒均可通過參與體育鍛煉得以發洩,從而使人心情愉悅,繼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情緒調控能力,並消除學生心理障礙,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二)提升認知能力,適應社會活動

高校體育教師通過讓學生參與體育鍛煉,不僅可增強學生身體協調性、抒發自身消極情緒,同時還可提升學生社會認知能力並增強學生社會交際能力。其次,從社會學角度出發體育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社會活動縮影。體育活動在進行時對社會生產、社會生活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模擬,因此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精神狀態往往是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精神狀態。學生也通過感受體育活動的成功失敗,加深自身對成功、失敗的理解,從而強化學生心理接受能力,也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的價值觀、人生觀。

二、體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改進措施

(一)教學內容合理化

由於體育運動專案不同,對學生身體素質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體育教師應豐富體育教學內容,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運動要求及心理需求。競技體育具有技術結構較為複雜、對運動員身體素質要求較高等特點。因為大部分學生身體素質較弱,所以學生難以掌握體育運動技術要領,甚至會出現學生受傷等現象,導致學生對體育運動只能望而卻步。因此教師在計劃教學內容時,應以確保學生身體健康為主,同時適當降低體育運動難度,讓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時也能最大程度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教師精簡教學內容不僅可增加教學活動開展順利程度,也可強化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收穫滿足感、成就感,進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二)教學形式多元化

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最大化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將體育教學效果理想化。教師在改進教學形式時,應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水平等進行了解同時還應把握學生心理健康狀態,方可加強學生對體育活動適應能力,進而實現通過體育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狀態良好發展的目的。其次,教師在體育教學規劃時,應充分將學生心理因素、生理因素融合,儘可能對學生採取最適宜體育運動方式。體育教師可通過舉辦“課時短跑比賽”、“課時跳高比賽”等體育競技活動豐富體育教學形式,增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其次,教師也應引導學生如何突破自我。如學生100米短跑成績為14s,教師應對其進行相應體育訓練,提升其體育百米跑成績。讓學生突破自我同時加深自身價值理解,增強學生自信心,進而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狀態。

(三)教師素質全面化

教師因其職業特殊性,對教師整體素質也具有更高要求。教師應具有良好專業素質與良好道德素質,以此對學生言傳身教,方可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可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狀態。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向學生傳達積極健康的學習生活心態,同時與學習生活態度消極的.學生進行溝通,找出其原因予並及時疏導。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時刻保持敬業精神,並對學生興趣愛好、運動技能、個性差異進行全面瞭解,且始終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三、結語

隨著社會不斷髮展,社會競爭趨勢也日益激烈,為確保學生專業知識及心理承受能力足以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各大高校應在提升學生專業素質同時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建設。國內各高校可通過強化體育教學,增加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學生情緒調控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良好發展。體育教師通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改善教學形式等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良好價值觀、人生觀的樹立,並藉此推動學生良好個人品質的形成,使其在今後社會活動中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董潤峰.探析大學體育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商,2014(02):349.

[2]張華君.論大學體育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J].

作者:劉勇波 單位:成都師範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