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6.93K

導語:微信作為手機媒體旗下的新生事物,以其獨特的功能強烈地吸引著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學生群體,在給大學生群體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提出了挑戰。以下是小編整理心理學期末論文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微信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微信使用的現狀來探討微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面作用與負面影響。並探討了如何發揮微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關鍵詞:微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微信及大學生微信使用現狀

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所推出的一款快速傳送文字和圖片、支援多人語音對講的手機應用軟體。微信具有迅速廣泛的資訊傳播、簡易上手的操作方式及個性多樣的創新模式等特性,這使它快速成為流行的即時通訊軟體,自從2010年11月微信專案正式啟動直到今天,它已滲入教育、醫療、酒店、零售、百貨、餐飲、票務等數十幾個傳統行業,使用微信正在成為一個全新的“智慧型”生活方式。到2016年的第二個季度,中國94%以上的智慧手機已經被微信覆蓋,每個月的活躍使用者達到8.06億,2016年12月28日,微信團隊在2017微信公開課上公佈了《2016微信資料報告》,資料顯示微信日使用者高達7.68億,且還在不斷增長。在眾多微信使用者中,由於大學生群體具備迅速接受和掌握新鮮事物的特性,使其迅速成為使用微信的主要群體,調查資料表明,大學生一天時間內最少會開啟一次微信的佔比高達59.7%。當前微信已經成為大學生社交的一種重要方式。鑑於此,怎樣將微信平臺,與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聯絡起來,從而使其更好的為心理健康教育服務,便成了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必須考慮並解決的問題。

二、微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微信對大學生具有獨特的吸引力,但同時也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多種的影響。

(一)微信對其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

微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正面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

1.微信能夠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由於微信聊天不受時間地域的阻隔,因而其只需要擁有一部智慧手機及消耗部分流量就能在任何時候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參與小組互動討論、線上諮詢等活動,這種條件十分利於將心理健康知識滲透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

2.微信能夠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受眾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部分公共必修課程是面向全校新生開設外,只有部分在校大學生能夠直接參與到團體心理輔導、心理主題班會或心理拓展訓練中去,而微信平臺能夠極大的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受眾面。包括那些有意願報考的學生、甚至畢業生,均可隨時關注並持續關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微信平臺,從入校前到離校後都可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持續受益。

3.微信能夠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學生大多在課外的休息時間利用微信平臺接觸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通過過度專業的說教方式進行宣傳,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厭煩甚至牴觸情緒。因此在微信平臺釋出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應等同於理論化和專業化的教材內容,而應該向通俗心理學靠攏,讓學生以休閒娛樂的心情接觸微信平臺釋出的心理健康知識或相關活動,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自願選擇內容進行關注。具有顯著的網路虛擬特性的微信平臺,這會使其不用考慮自己會因為表達不當言論而受到別人的當面嘲諷,使學生能夠更加自由的在微信平臺上即時抒發自己的看法,並在表達和互動中鞏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微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

微信在方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使大學生對虛擬社交產生迷戀,對正常學習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微信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手機通訊軟體,其負面影響往往與手機網路一起出現,對微信產生上癮症狀的人如同“網癮患者”一樣,時刻離不開微信,潛意識裡覺得不上微信就會錯過重要資訊,症狀嚴重的人一會兒不上微信就會難受,有些人則會不斷地重新整理朋友圈,重新整理間隔很短。大學生群體仍應以學業為重,這樣的習慣會浪費他們很多寶貴時間。微信畢竟是一種虛擬的社交方式,部分大學生過度沉溺微信的虛擬環境,一定程度會造成對現實人際交往的忽視,形成大學生人際關係問題。

2.增加了大學生接觸不良資訊的可能性。大學生對手機媒體的依賴日益明顯,但對不良資訊的鑑別能力卻較為缺乏。微信對大學生人際交流有促進性,但同時也對其接觸不良資訊的可能性有所增加。從調查資料發現,56.5%的大學生判斷不良資訊的能力在較差、一般間。

3.使大學生活不再單純而安全。調查顯示,66.3%的大學生經常使用“搖一搖”、“漂流瓶”、“附近的人”這些微信交友功能,41.3%的大學生會對陌生人加好友的請求進行迴應或主動與其招呼,24.3%的學生有過一兩次與陌生微信好友見面的經歷,甚至有些人會經常與微信好友見面。微信的這些交友功能在拓寬大學生交際面的同時也潛藏著危險。目前,微信交友功能已經引發了問題,媒體曾經報道過一些有關大學生使用微信而引發的犯罪案件,均與微信的交友功能有關係,這些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都是通過微信聊天的形式先去結識被害者,然後通過熱聊慢慢取得被害者的信任和好感,最後在指定地點與其見面,再對受害者進行不法行為。

三、發揮微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微信的諸多特點如:省資費、時效強、方便快捷等,都給大學生帶來方便、快捷與快樂,但同時也隱藏著諸多弊端。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發揮微信的優勢,避免它的弊端,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呢?筆者結合實際進行探討,並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公眾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公眾號應該是一個雙向的學習交流平臺,作用不僅限於單向的資訊公佈。它應該開放的、自由的、互動的釋出更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吸引他們的關注並積極參與其中。平臺的建立可以考慮從兩處著手:一是考慮建立高校各級部門的微信平臺,以教學系、學院、或心理職能部門的名義管理此類平臺,進行面向較廣範圍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考慮建立心理輔導員和心理健康老師等的個人微信平臺。對比各級部門的微信平臺,學生更有可能對教師或輔導員的個人微信平臺產生信任感,從而產生微信互動的意願。

(二)調動學生使用微信瞭解心理健康的積極性。調查發現,通訊是微信被使用最頻繁的功能,其次才是公共平臺瀏覽。大學生更多是進行娛樂休閒性質的微信瀏覽,缺少主動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學習的意識。如何使大學生意識到利用微信加強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呢?筆者認為各高校可通過課堂的宣講、成立校園專欄等方式進行宣傳,著重提醒大學生學習利用微信等自媒體在課堂之外不斷提升自己;強調通過微信自學心理健康知識對於提升自我心理健康水平的必要性。各高校還可積極探索多方合作,設立合理的獎懲措施,從外部調動學生積極性,比如與教務處、學生處合作制訂相關規定:每學期在微信平臺表現積極活躍、通過心理健康考核的同學可獲得額外學分。

(三)設定迎合學生需求的微信平臺心理服務。首先,公共平臺釋出的內容要形式新穎多樣、貼近生活實際、及時更新內容、互動積極熱情。其次,設計一些主題鮮明的網上心理團體輔導活動或沙龍,利用平臺釋出訊息,選定參與群體,建立朋友圈,舉行網路沙龍或團體輔導。與一般心理輔導相比,微信朋友圈可匿名、更隱蔽,容易引起一些有心理輔導要求但沒有充足的勇氣的學生參與。再次,建議開展網路諮詢服務,嘗試建立一支學生心理工作團隊,他們由心理學愛好者和各班級心理委員組成,可以通過系統的培訓使之擁有一些常用的心理健康調節技巧及普通的心理健康知識,通過考核的人員晉升為朋輩心理諮詢師,他們既可以通過平臺對需要的同學進行心理疏導,又能夠具體負責微信平臺的日常管理。

(四)保證微信平臺的正面引導作用。微信具有虛擬性,容易因不便監管而不可避免地出現非理性甚至虛假言論等現象。在進行管理時,高校需要健全相關制度,倡導積極正面的網路言論道德,及時發現不良言論並進行過濾,保證微信平臺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正面積極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周家華,王金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呂文靜.微信對大學生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今日中國論壇,2013(17).

[3]張祖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現狀——挑戰及對策[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35).

[4]管龍陵.論微信對大學生社交行為影響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發揮[J].教育教學論壇,2016(37):51-52.

[5]水永生.微信平臺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7):152-154.

[6]郭靜靜.自媒體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創新[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7):25-27.

[7]常雅娟.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導刊,2016(17):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