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研究

才智咖 人氣:5.74K

摘要:隨著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人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微時代”。作為“微時代”最積極的體驗者和踐行者,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正在悄然轉變。本文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了適應這種轉變,就必須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創新的重點就在於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的調整。

“微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研究

關鍵詞 微時代 創新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2月,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釋出了第35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4年12月,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手機上網人群所佔比例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 8%,平板電腦的使用率已達到34.8%,保持穩步增長趨勢。以手機、平板電腦等“微介質”為載體,微博、微信等等一系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人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微時代”。作為“微時代”最積極的體驗者和踐行者,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正在悄然轉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順應這種轉變,如何在“微時代”背景下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性和實效性的提升已成為當前一項重要的課題。

一、微時代及其基本特徵

以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新型媒介,因其即時互動、內容簡潔、資訊共享、彰顯個性等優點,現如今已經成為人們發表個人見解、溝通思想、分享情感體驗的主要平臺,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無微不至”的時代氛圍與環境特色正在悄然改變著人們傳統的生活、思維方式。“微時代”在當下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學術用語,而是一個蘊涵著生活方式、文化傳播、社會心理、人際交往等多種複雜語義的時代命題。其主要特徵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即時互動性

隨著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網民無論身在何處,只要將資訊通過微博、微信等工具釋出出去,就會與其他網民即時共享這些資訊,還能收到反饋,增強了彼此之間的交流。在微時代,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成為資訊傳播的主要途徑,微博、微信、部落格等媒介成為資訊傳播的主要工具,傳受一體、去中心化、雙向互動成為資訊傳播的主要特點,實現了單個使用者資訊傳播能力的最大化,普通人在新的傳播環境中成為不可忽視的主體。

(2)個性化

微時代的個性化主要體現為傳播過程的草根化、碎片化、感性化等特徵,這與傳統媒體的精英化、格式化和理性化的特徵有著較大的差異。傳統媒體資訊傳播有著較高的技術要求,門檻較高,如其創作對文字表達能力就有較高的要求,還要有較為清晰的思路和較強的邏輯性,其創作過程也是比較費時費力的,往往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微時代,隨著微博、微信、社交網站的發展,任何人都可以釋出自己個性化的資訊,實現了媒體與人的高度結合。任何人都可以說是一個媒體,都可以自由地彰顯自己的革新,可以在不違規的情況下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意圖。

(3)關係化

在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的傳播環境中,個體所具備的交往需求會被進一步強化。人們在微博、微信等媒介上發表的言論,不僅僅是人生觀、價值觀或者生活態度的自我表露,更多的時候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迴應,特別是對某一問題持相同態度的人們尤為期待。持相同觀念的人們會結成不同的群體、圈子,在網路這一平臺上盡情交流。正如唐・泰普斯特在其著作中所說“虛擬社群又稱虛擬社群,是網際網路衍生出的社會群聚現象,是具有一定規模的人們,以高漲的熱情進行某種公開的討論,在虛擬的網路空間形成的個人關係網路。”通常,這種的交流關係很可能由網上發展到網下。“微時代”背景下的人們在網路生活中更渴望得到認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變得更加私人化與感情化。

二、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挑戰

“微時代”的衝擊給大學生學習、生活方式等方面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同時也給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挑戰。

(1)“微時代”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新挑戰

心理健康教師應能及時、準確地把握教育物件的心理變化,針對問題對其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才能不斷增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而在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面對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資訊時往往缺少辨別力,容易輕信網路謠言,致使許多虛假資訊在網路上大行其道。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垃圾資訊、網路謠言的加工廠,而這些都是由於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無屏障性”的'特點造成的。這就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微時代”背景下應充分認識到良莠不齊的網路資訊對大學生心理髮展的影響,及時準確把握大學生心理變化特點,找出引發心理問題的癥結。這無疑會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難度,許多教師面對這些紛繁複雜的問題有些束手無策,甚至出現畏難情緒。

(2)“微時代”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新挑戰

教育內容的新穎性、針對性直接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還是因循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強調課堂教育、感染教育等。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喪失了教育內容的權威性,課堂上教師所講的內容,同學們可能早已知曉,甚至知曉的更多。而同學們日常掛在嘴邊、經常關注的話題卻是許多教育者所不知道。課堂上所灌輸的教學內容與新媒體中的資訊不對稱、相對立的現象經常出現,使得同學們不知所措,容易造成思想的混亂。另一方面,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突破了傳統媒體侷限於一種或幾種符號,它不僅整合了書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的優勢,融文字、聲音、影象為一體,甚至還能綜合計算機、電視機、電子通訊等各種傳播技術的優點。在“微時代”背景下,人們可以通多媒體的形式進行資訊傳遞,既可以是純文字的,也可以是圖片、音訊的,能給人們的感官帶來強烈刺激。因此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資訊傳遞對大學生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他們也逐漸形成了接受這種多媒體資訊的偏好,而對於課堂上有些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很難引起大學生的共鳴。

(3)“微時代”給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新挑戰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傳受,多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都是一種單向的灌輸式教學,以教師的課堂講授為主,沒有重視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較差。教育方式的單一、枯燥,使得大部分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經常是“你講你的,我玩我的”,存在應付甚至牴觸心理。在“微時代”的背景下,對於追求個性、彰顯自我的“90後”大學生,他們需要的是一種注重探討式、互動式的教育形式,更喜歡個性化、生活化的表達方式。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在內容設定、主題選擇以及學習方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充分發揮“微時代”資訊傳播速度快、更新快、資源共享等優勢,創新教學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微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應對措施

面對迅猛到來的“微時代”,既應當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挑戰,也應當看到心理健康教育遇到的良好發展機遇,採取創新性的應對措施,不斷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發展。

(1)以“微時代”的興起為契機,革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個性化、去中心化的“微時代”不斷衝擊著教育者的資訊主導權與話語權。這就需要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者要即時更新教育理念,樹立“微時代”的意識。首先要有防微杜漸的意識。“微時代”資訊傳播的碎片化、隨意性,人們言語方式也由獨語轉變為共享,網路媒體上各種紛繁複雜的資訊,尤其是一些消極、反動的資訊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當代的大學生,對他們的心理造成了許多負面影響。因此,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能及時發現大學生“微生活”中存在的負面資訊,並能及時應對,引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其次,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微時代”背景下更應該注重對大學生的心理關懷與疏導。“微時代”是一個彰顯個性、集體狂歡的時代,大學生可以在網路上大聲疾呼,盡情抒發自己的情緒,充分與“微大眾”溝通交流。然而,網路畢竟不同於真實的世界,線上虛擬的情感溝通填補不了線下真實世界的寂寞、空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即時體察個體的心理需求,引導大學生走出虛擬的世界,融入現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