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研究

才智咖 人氣:1.27W

導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預防和教育模組的構建,不應侷限在幫助大學生髮現並矯正出現的心理問題,而應通過一些豐富的教育途徑引導所有的大學生髮現和挖掘自身所具有的抵禦心理疾病的精神力量,從而取得心理健康維護的預防效果。

工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研究

工科大學生在其獨特的專業特點、職業生涯特徵下形成獨特的心理個性特徵,這使其心理健康問題也呈現出一定的特殊性。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對工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進行了解、對教育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對教育體系進行重構的研究是應時之需。

一、工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分析

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由針對個體的心理諮詢轉變為面向全體大學生的成長過程教育。目前,大部分高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諮詢中心,並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課程;針對新生建立心理檔案,明確大學生心理特徵。以東北大學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為例,近年來建立“心理委員”制度並進行相應的培訓活動,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月”活動,成立學院心理幫扶小組,完善心理問題學生檔案並持續有效關注,近年來未發生學生惡性心理危機事件;學院6名輔導員具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認證,佔學院輔導員人數的83%。

工科大學生所接觸的課程學科性、專業性較強,在知識結構中縱向發展,人文等相關知識接觸相對較少,造成工科大學生性格相對偏內向,在人際交往能力方面偏弱。根據《工科大學生對於出現心理問題時解決方式的調查》(2009級-2012級本科生)整體資料可以看出,工科大學生在問題發生時,不願與別人分享,首先尋求自行解決。

工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研究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教育內容的確立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根據《工科大學生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調查》(2009級-2012級本科生)整體資料可以看出,工科大學生對於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所存在的問題比較關注,主要體現在課程設定不夠靈活、授課形式比較傳統和教育活動樣式單一等問題.通過以上兩組資料可以看出,工科大學生由於特殊的文化知識背景,對其設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應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幫助工科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意識、正確的認識和利用心理諮詢是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二、工科大學生心理狀況及個性特徵分析

根據《學院本科生思想狀況調研》(2009級-2012級本科生)整體資料可以看出,工科大學生人格特徵是克己忍耐、嚴肅認真、謹慎保守的,尊重傳統的觀念和行為標準。工科大學生在價值觀取向上,人格的高尚、事業的成功、生活的舒適更被學生看重,其次是對社會貢獻的大小,金錢、權利和名望沒有被過多地看重;在學習和工作的目的方面,大多數學生認為一是要擁有幸福的家庭,二是實現自我價值,大四年級學生對得到肯定和尊重較比其他年級學生表現得更為強烈。在人際交往方面,在處理問題、面對困惑時採取方式上,學生更傾向自身解決或與身邊朋友尋求幫助,較少請教輔導員;在交往物件方面,學生投入精力較大的交往物件是大學同學和以前的同學,而對學生影響較大的則是家人和大學同學,大二年級學生認為學長、學姐對他們的影響也是較大的,而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在大四年級學生中最為明顯。在《學院本科生學風調查》資料中,通過學生學業上存在的主要問題也可以側面看出,工科學生課程專業性較強,培養計劃中過多偏重於大學生專業技術層面的培養,關於大學生人文素質養成及健全人格訓練方面設計的學分比重偏低,往往這些方面依賴於“第二課堂”。學校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工科學生的思想、行為以及人格有一定的影響,學生的自控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以及學習動力的缺失也佔據一定的比重。

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工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模組設計

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為個體的積極主觀體驗、積極的人格特質和積極的社會環境,“它非常注重人潛能的發揮,把促進人的健康成長、激發與培養人的積極情緒當作自己的歷史使命”[1],並強調對人性優點和價值的研究,提出從兼顧個體和社會的角度積極預防心理疾患的理念。在此研究框架下,構建工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一)個體水平上主觀積極情緒體驗模組積極心理學所研究的積極情緒包括滿足、滿意等;對當前狀態的研究聚焦在幸福、快樂,對未來的研究則聚焦在樂觀和希望上。而大學階段正是個體自我同一性確定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大學生正處在“心理的延緩償付期”,即大學生在這一階段不斷地接觸各種人生觀、價值觀,不斷選取、嘗試、驗證並決定適合自己人生觀、價值觀及未來的職業發展等,在這一過程中,對未來的茫然、情緒情感的衝突、選擇的衝擊和矛盾不可避免。而積極心理學框架下的積極情緒的主觀體驗對大學生儘快地調整心態,完善自我意識,發現正確的生命價值和人生意義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樂觀、充滿希望地進入社會生活也是國家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

(二)個體水平上積極人格特質完善模組人格特質是持久穩定的人格品質或特徵,在幼兒期基本形成,但在後天環境、教育因素等互動作用的影響下不斷完善。而在引起大學生最常見的人際關係心理問題的成因中,消極人格特徵是主要的因素,因而大學生積極人格特質的完善發展是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這一模組的構建即以積極心理學研究框架下的自我決定性、樂觀、成熟的防禦機制、智慧等24種積極人格特質為培養目標,通過形成充分的自我價值認識和評價等積極情緒體驗這一發展的內在源泉。對大學生各種潛在能力和現實能力加以激發和強化,並將之變為一種習慣性工作方式,從而使大學生進一步增強自信心,順利地度過人生髮展的重要轉折階段和關鍵時期,塑造健康、成功的性格。

(三)心理預控水平的積極預防和教育模組積極心理學所提倡的積極預防理念的核心,在於挖掘困境中個體內部系統的自身塑造力量,而不是糾結於修正自身的缺陷和缺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預防和教育模組的構建,不應侷限在幫助大學生髮現並矯正出現的心理問題,而應通過一些豐富的教育途徑引導所有的大學生髮現和挖掘自身所具有的抵禦心理疾病的精神力量,從而取得心理健康維護的預防效果。另外,該模式還應包括對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有效測量,並掌握塑造這些積極心理品質有效干預方法,以達到在預控水平上的心理健康的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