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如何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論文

才智咖 人氣:1.75W

摘 要:院系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層單位,對於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開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鑑於此,本文就院系如何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試作論述,認為當前在院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必要的,並探討了在院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具體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院系如何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論文

關鍵詞:心理健康 院系 體系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一些地區和學校對這項工作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還有些人在認識上模糊不清或者在實踐中存在偏差,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近一步的深化。院系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層單位,對於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開展的作用相當重要,院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進展如何,直接關係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本文就院系如何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試作論述,希望對我們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一、院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必要性

隨著當前高校教育的發展,在院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逐漸成為了一項必要的、不容忽視的工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需要

國家教育部在《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中強調指出:“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於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促進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文化專業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協調發展,提高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長期以來,高校重視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重視不夠,使得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對欠缺一些。所以,在校期間保持和維護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十分必要的。由於心理素質是學生素質諸多方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制約著其他素質的發展,它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素質教育的歸宿,因此,在高校中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學生以良好的精神狀態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就成為了新形勢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迅速發展,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日益複雜多樣,來自學習、經濟、就業、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壓力普遍增大,由此引發的心理問題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給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挑戰。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優化育人環境,有助於保持校園穩定,促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有序地開展。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際上是現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才提供強有力的保證。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學生保持一種良好的接受教育的心理狀態,使各種教育能夠有效的進行;還給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野,使得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適合學生特點,更加符合教育規律。首先,它有助於我們加深對學生的瞭解和認識,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心理健康教育關於人的發展的一系列理論和關於瞭解、認識、把握個性心理的手段,不僅能夠幫助教育者全面深入的瞭解學生的共同特點,同時也能使他們更深刻地瞭解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徵,為實施教育,特別是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創造了條件。其次,給予了我們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如在思想教育上變傳統的灌輸式教育為交流式理解學生,從而縮短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心理距離,達到了理解和共鳴。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途徑的需要

有的研究認為,未來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主要應從以下三種途徑入手:第一,形成高校內部全員參與機制。指的是採取措施,幫助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和觀念,注意自己的行為對學生產生的心理影響,有意識地將心理教育原則滲透到教育教學活動之中。第二,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自助與互助機制。指的是加以引導、支援和培訓,在大學生群體中建立起納入學校心理健康監護系統的學生自助、互助機制,以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起巨大的推動作用。第三,實行學校、家庭共同作用的機制。指的是鑑於學生的偏異心理狀態和行為都可以從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係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間接的根由,所以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本著學校、家庭共同作用的方針,使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出現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舞臺,從整體上推動大學生心理保健模式向著健康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而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無疑都與院系的工作涵蓋範圍最為相關,因此在院系中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當重要。

(四)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實的需要

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存在著一些問題,亟需我們從院系等基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思想認識上的定位不準確的問題。人們有時候片面誇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把大學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觀念、價值觀念乃至政治觀念上的問題,都歸因於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以為心理健康教育是萬能的;有時候又將大學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統統視為思想品德問題,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作用。

實踐中存在的一些誤區。比如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從解決學生的心理障礙入手的,心理諮詢的物件往往只是存在心理障礙、人格缺陷的大學生,而與多數心理健康但面臨著成長與成才等諸多問題的大學生無關,致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物件和範圍受很大侷限,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發揮。又如很少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幫助與求助方式,如對大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時是否願意求助於心理諮詢機構、他們最願意採取什麼樣的求助行為等等研究不夠。

缺乏過硬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從實際情況來看,師資短缺仍是制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一大問題。高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相對較為容易,而尋找到合適的教師較為困難,這個問題在院系層面上更是突出。

工作分散,合力不足。有些心理健康教育雖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由於只有少數班主任和學生工作輔導員的參與,沒有形成集體教育行為,更沒有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和有效的執行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從以上方面可以看出,在院系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迫切的需要。如何在院系層面上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本文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主要內容,以此作為指導方針

大致看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應該包括三個層次:具體目標、中間目標和終極目標。具體目標是對個體各種具體的心理健康因素進行培養;中間目標是協調各種心理健康因素的發展,促進個體心理健康的發展與提高;終極目標是在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礎上,促進個體全面、協調而健康的發展。

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個性健全教育,使大學生學會修身養性,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從而矯正不良個性品質,形成開朗、活潑、具有同情心和正義感的良好性格。其二,積極適應教育,使大學生積極適應自我、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的各種變化,學會調控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煩惱,通過有意識的訓練,掌握排解心理困擾、減輕心理壓力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其三,情緒穩定教育,使學生了解人的情緒的正常值及自身情緒變化的特點,通過有效的調控手段,使自己經常保持樂觀、滿意、溫馨的心態,形成適度的情緒反應能力和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其四,意志力優化教育,使大學生充分了解意志在成才中的作用以及自身意志品質的弱點,協助大學生提高調節自我、克服困難的主觀能動性,克服內部困難,提高意志行為水平。其五,人際和諧教育,幫助大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常識和技巧,通過訓練掌握一定交往藝術。

以上這些明確而簡明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和主要內容,可以為院系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一個有力的思想指引,以指導實際工作。

(二)完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組織,做好保障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動和心理健康的培養,需要一定的制度和專兼職人員作保障。院系應當結合學校的相關組織機構開展工作,並建立院系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做好教育活動的根本保障。

院系應當聯絡教務處制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規劃,確定心理健康教育專職人員人選,協助及督導各科教師做好學科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配合教學計劃做好其他各項工作。應當聯絡學生處,參與制訂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等相關活動及安排。

院系同時應當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由專人負責此項工作,並通過培訓獲得專業知識強的教師人員。院系工作處於基層,一般而言不需要建設一支心理輔導教師專職隊伍,但是需要加強德育工作者的專業培訓。一般教師要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導航人,也必須具有足夠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有良好的專業技能,不可以僅憑熱情和愛心。所以,對從事學生工作的專職教師和班主任等相關教師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是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也是保證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實施的關鍵。

當然,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深入,必須有賴於所有教育者自身素質的首先優化,需要院系的全體教師樹立並強化意識,優化自身的心理素質,完善現有的知識結構,提高開展心理教育的能力。

(三)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個別輔導與諮詢,開展調研活動

個別輔導與諮詢是較全面、系統瞭解學生的一種方法和技術,也是解決大學生個別心理問題的有效手段。個別輔導與諮詢的主要形式是針對部分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與諮詢,可以通過電話諮詢、網路諮詢和麵談等形式進行。對一些比較普遍的一般性問題,通過櫥窗、報紙進行解答,以滿足不同特點的學生的具體需要。通過諮詢,及時幫助學生明確問題,找出原因,緩解壓力,化解矛盾衝突,矯正錯誤認識與不良行為,矯治輕度的心理障礙,將問題解決於萌芽狀態,避免惡化為嚴重的心理疾病,有效地預防問題行為發生。同時與家庭建立廣泛密切的關係,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網路。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去,與家長建立廣泛密切的聯絡,提高家長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突破校園界限,擴充套件到家庭、社會,形成網路系統。

進行心理測查和普查工作也是必要的。應該根據教育與具體心理輔導的需要進行必要的心理測量、心理調查及行為觀察,一方面瞭解學生的實際心理需要,為以班級或年級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輔導或心理講座提供內容依據;另一方面,通過心理測量及時發現、科學診斷學生的心理問題,為心理諮詢、心理治療提供矯治依據。另外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有效地將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篩查出來,並根據其嚴重程度進行分類,對問題較為嚴重的學生進行跟蹤、控制和幫助,從而實現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及早發現、早期干預和有效控制,有效地減少學生心理障礙的發生率。對其他年級學生開展大規模的心理普查,為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和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提供有力支援,並以心理普查為基礎,努力做好可能有心理問題學生的工作。

(四)發揮學生主體意識,做好學生自助與互助工作

首先要做好學生自助工作。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需要自我保健,心理素質的提高需要自我持之以恆的訓練。外界幫助的目的應是讓主體自身學會自助。一方面,要有自助的意識,同時,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自助,具備自助的能力。具體要求學生對外來刺激學會自我認識,科學思考,正確對待;對內心衝突,學會自我化解;對心理壓力,能夠自我緩解;對自我的不足、缺陷,勇於進行自我矯治;對自己解決不了的心理疾病,不諱疾忌醫,敢於主動求助。

其次要做好互助工作。在同齡的、同年級的學生之中,學生之間的相互關心、寬容、接納、支援、鼓勵、幫助、尊重,是學生滿足心理上的溫暖感、安全感、歸屬感、力量感、尊重感的重要途徑。同時同齡人的相互理解,為其心靈的開放,打開了大門。相互的傾訴、傾聽,為其宣洩心理壓力,發現問題提供了方便。

再次,嘗試辦好一個學生交流的平臺。可以組建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等組織,以有助於形成自助與互助的平臺。可以通過挑選一些思想素質好、心理健康、專業素養好、熱心幫助同學的學生幹部作為骨幹,並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專業知識培訓,使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到諮詢者、資訊源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生骨幹作用,成為聯絡輔導教師和學生的橋樑和紐帶,並可以更好的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從而減少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

(五)開展宣傳週等活動,重視心理健康環境的營造

院系可以通過定期、不定期地舉辦每年一次的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活動周,以及不定期的講座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喚起師生對優化心理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覺要求,營造人人關心心理素質、人人重視心理健康的校園氛圍。

可以在每年的5月25日前後,結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活動,以“我愛我”為主題開展心理健康宣傳週活動,在活動中注重廣泛性、發展性、自我教育性的'結合。活動主要由學生主持,通過宣傳“自愛、自尊、自制、自強”,提倡熱愛自己、接納自己、發現自己、超越自己,以增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自我保健意識。通過集中活動的開展,逐步形成重視和運用心理科學的良好氛圍,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更多的信賴。

另外,需要堅持做好長期的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著力點在於普及與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減少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一些心理問題的產生往往是由於缺乏心理健康常識造成的。所以要做好長期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可以以出版物、傳單或者宣傳專欄等形式,給學生一塊抒發情感和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陣地,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工作長期、連續、有序、規範地開展。

三、在院系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為了更好地做好院系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工作,以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

(一)關注科學性,確保實效性

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應首先組織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認真學習心理學知識。在選擇教材上,要注重教材的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以人為本,強調學生的各種心理健康和行為指標的提高;在評價方法上,要注意運用心理學的科學手段,如測查工具、統計技術等。對專業心理學家來說,應該和廣大心理輔導教師一道,積極、深入、系統地開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研究,以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要提高實效性,首先必須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主,個別輔導為輔。心理健康教育要有自己的科學方式,主要突出活動,但又不是純粹的活動,而是通過活動讓學生獲得心理體驗來改變自己的觀念。其次必須強調行為訓練。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說教,或只灌輸理論知識,而不讓學生去親自體驗,是不能收到實效的。

(二)做到思想政治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結合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的有關精神和學校學生工作的實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輔相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學生工作為出發點和歸宿。

心理健康教育要納入學生工作範疇,它既是針對當前大學生的思想現狀、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而實施的有效的管理模式,也是高校學生工作科學化、規範化管理的需要。應當堅持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工作直接為學生服務,為學生工作服務。堅持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工作為學生工作部門提供學生心理動態的資訊資料,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計劃、決策、部署、實施提供建議。只有堅持思想政治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聯絡制度,才能有利於減少因學生心理問題帶給思想政治工作的困難,及時有效地遏制了學生問題行為和過激行為的發生。

(三)根據學生的不同年級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在高校中,由於年級的不同,大學生呈現了不同的心理特點,因此應當根據他們不同的年級層次,適當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對於低年級學生,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促使他們順利完成角色轉換。一年級學生,對自我意識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依賴性和盲目性,這表明幫助大學生順利度過心理上的適應期,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換轉,確立奮鬥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是做好低年級學生工作的當務之急。

對於中年級學生,也就是二三年級的學生,立足於全面提高其自身素質。這時期是學生進入專業課程學習的黃金時間,學生已經能夠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心理上也日漸成熟。針對這一時期學生的特點,要既要看到他們的優點,又要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善於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其自身素質。

對於畢業年級學生,要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和就業觀念。畢業年級學生面臨畢業分配的選擇和個人感情的考驗,這時,他們一方面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施展自己的才幹而感到興奮,一方面又為就業的去向或個人問題而感到憂慮。此時,他們很需要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因此,要利用這個機會,將日常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