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膽囊術後飲食健康教育的探討論文

才智咖 人氣:2.45W

【關鍵詞】 膽囊術後;飲食;健康教育

對膽囊術後飲食健康教育的探討論文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和微創外科在臨床的深入應用,膽囊術後病人的生活質量較以往有了明顯的提高。因膽囊術後病人近期的飲食習慣、飲食特點可決定病人遠期生活質量而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為提高膽囊術後病人飲食優化及降低術後近遠期併發症,本院普外科在膽囊術後病人出院後對其進行飲食健康教育作了分期指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物件與方法

1.1 物件 2008年1月至2008年10月出院的膽囊術後病人672例,其中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1]病人645例,開腹膽囊切除術27例,男370例,女302例;年齡18~89歲;住院時間3~8天,其中有2例術後膽漏再次手術,術後恢復佳,其住院時間為15天及20天。將672例病人按東西病區床位分為觀察組(加強教育組)和對照組(常規教育組)。兩組膽囊切除術患者性別、年齡、疾病嚴重程度差異無顯著性。兩組病人的生活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健康教育內容[2] 包括宣教病人術後作息時間的安排,告知病人起居要有規律,要勞逸結合,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飲食要忌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按醫囑使用利膽藥,如出現腹痛、黃疸、消化不良等情況,要立即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出院後6個月、12個月返院檢查1次,以後每年檢查1次。

1.3 健康教育方法

1.3.1 對照組(常規教育組) 予常規出院指導,半年後電話隨訪。

1.3.2 觀察組(加強教育組) 予常規出院指導加定期電話隨訪及指導。電話隨訪:膽囊切除術後病人一般均需注意飲食,但大多數病人還是不注意或不重視,仍自主飲食。當出院後出現不適症狀才來詢問醫生、護士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科室為此設立了專用,成立電話隨訪機制。參與電話隨訪的護士兩人,均為具有豐富經驗且責任心強的護師及一名主管護師,並建立隨訪登記本。具體操作如下:一是,1個月內每週隨訪1次,對術後病人的身體狀況、腹痛腹脹情況、飲食結構、活動與休息情況進行登記並針對性的.進行干預與指導[3],尤其飲食方面。二是,出院後3月進行電話隨訪,詢問病人出院後飲食、服藥情況及是否有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膽囊切除術後的病情變化。告知循序漸進地改變飲食結構,強調注意事項。三是,半年後電話隨訪,對病人有無腹痛、腹脹,腹瀉、稀便、消化不良,自主飲食進行登記。同樣對照組半年後也電話隨訪,隨訪內容與觀察組相同。

1.4 評價方法 半年後對兩組膽囊切除術後病人進行電話隨訪,詢問內容包括:是否自主飲食、有無少食多餐、有無腹痛腹脹、腹瀉稀便、消化不良等。

1.5 統計學方法 資料採用2假設檢驗方法。

2 結果

兩組膽囊術後病人半年後對照情況比較,見表1。表1 兩組對照結果 例(%)

3 討論

膽囊切除術後病人由於膽道結構的改變[4],膽汁變稀,失去了膽囊濃縮膽汁的功能,導致消化能力的下降。又因為較稀的膽汁不能與脂肪酸二甘油一酯、膽固醇等形成水溶性複合物,阻礙其到腸黏膜表面的吸收。雖然病人對一些常規食物的消化能力不變,但對一些富含脂肪食物消化能力明顯下降。由於術後較術前腹部疼痛等症狀消失,多數病人以為疾病已根治,不注意飲食,進食不節制,往往出現不同程度的腹脹腹痛,較多病人出現腹瀉等消化不良情況。本研究顯示:對出院後膽囊切除術後病人進行定期電話隨訪,採用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尤其飲食方面教育),甚至於規定吃哪類食物,不能吃哪類等干預措施後,病人的近遠期併發症明顯減少,有可比性。可提高病人對病情的認知和掌握合理飲食的技巧。通過近期合理飲食治療後,使近遠期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降低術後因飲食不合理而致的消化不良等併發症,也能幫助其發現問題及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療。從而得出術後注意飲食護理,加強飲食宣教其生活質量明顯優於對照組。本研究還有5例因術後不注意飲食出現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經過及時的飲食干預後病情未加重,經對症處理後明顯改善。由此也可證明對膽囊術後病人的飲食進行定期加強健康教育優於常規教育。

【參考文獻】

1 郭桂芳,姚蘭.外科護理學.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235.

2 畢麗雲.整體護理健康教育手冊.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176178.

3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14315.

4 鍾國隆.生理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