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建築材料在徽派建築中的表現力論文

才智咖 人氣:5.31K

 引言:建築作為人們生活、居住的媒介,不僅承載並傳遞著人類文明,同時不同區域的建築還充分體現著濃郁的地域性以及民族性特徵。尤其是一些傳統的地域性建築,還在某種程度上承擔著文化傳承的職責。然而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湧現,使得越來越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建築得到了破壞,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域文化的缺失。怎樣在保留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時,繼承和延續當地傳統文化是目前所有業內人士都要考慮的重點問題。徽派建築作為我國傳統民居之一,由於該建築型別多應用的是傳統建築材料,使得它成為我國最具地方特色的傳統建築流派之一,想要保留並繼承發揚徽派建築的地域傳統文化,對傳統建築材料在該建築流派中的表現力進行深入研究,可以有效達成傳統與現代的有機融合。

傳統建築材料在徽派建築中的表現力論文

一、徽派建築的發展歷程及其傳統建築材料

徽州位於我國安徽省的東南部,其境內多山地丘陵,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受交通因素所限,這裡形成了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且徽州的地域文化也可以從當地的建築、飲食、風俗習慣以及風水等方面窺探一二。在封建社會背景下,很多徽州人離開故土在外闖蕩用以維持生計,並使徽商稱霸中國商界三百多年。這些徽商在衣錦還鄉後,常常會將其所得多用於祠堂、園林、宅邸以及橋樑等的建設或者修繕,從而給當地寧靜的山水增添了新的活力。另外,徽州人比較注重文化傳承,因儒而好賈,或因賈而好儒,使得徽商的文化造詣十分深厚,他們的一些觀點以及想法會在自己的宅邸結構、內部裝飾以及材料選擇等方面得到充分體現。久而久之,徽派建築就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不單單具有實用價值,同時其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也能帶給人新奇的感受。

二、傳統建築材料在徽派建築中的表現力

徽派建築是藝術和技術相結合的典型代表,這一點在材料表現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其中,運用於徽派建築中的建築材料可以細分為兩大類:其一,自然材料。也就是徽派建築中常用的木材、石材等。徽州地處山區,石材以及木材資源較為豐富,且石材的質地堅硬,比如黟縣青,在經過打磨後表面光滑,常被用於徽派民居中的漏窗、石雕門窗以及抱鼓石等位置。它從色彩表現上看呈青灰色,樸實而凝重,這與整個徽派建築的色調及其一致。另外,還有一種常用的石材---茶園石,多用於建築的地基、橋樑以及基礎等處,同時在徽派建築村落中,茶園石還是鋪設街道、廣場的首選;其二,人工材料。在徽派建築中,以當地黏土作為主料製成的青磚,為建築營造乃至磚雕提供了大量優質磚材。而徽派建築的典型特徵“粉牆黛瓦”中的瓦,也是有當地黏土燒製而生。以上種種建築材料共同構成了徽派建築的獨特氣質,並使其能在我國的建築史上佔據一席之地。運用於徽派建築中的傳統建築材料,可以充分表現出當地特有的建築文化以及藝術特色,這不僅取決於對不同質地材料的靈活處理,同時還取決於人對材料的質料感知,包括心理上、視覺上乃至觸覺上的感知。

1、傳統建築材料在徽派建築中的質感表達

材料質感,也可稱之為材料感覺特性,簡單來講就是指由材料表面島給人的知覺系統資訊,主要表現為肌理、色彩以及光澤等。在通過欣賞徽派建築來感受其深刻藝術特徵時會有以下兩種感觸:第一,通過視覺來感知,也就是依靠人自身的視覺來對材料表面的特徵進行感知,這是人對於材料本身的肌理或者色彩等特性的最直觀感受以及印象;第二,通過觸覺來感知,就是指人在親自接觸材料後所產生的體驗以及感知。其中,傳統建築材料在徽派建築中的質感表達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其一,色彩。通過研究徽派建築可以發現,從色彩上看,徽派的建築主要以黑白灰為主,整體色調寧靜而悠遠。這是因為徽派建築大對就地取材,比如當地的石灰、黏土、青石以及水杉等,在使用這些材料時,並不會過多的去改變材料本身的形態以及色彩,僅僅通過搭配不同色彩的材料,來達到與周邊環境和諧統一的目的;其二,肌理。應用於徽派建築中的磚材、木材以及石材等都有其特有的肌理效果,而這些肌理自身就是一種很好的藝術表現形式,而徽派建築在建造過程中,能工巧匠們會通過對這些建築材料的疊加、組合以及重複等,製造形成新的肌理,並表現出徽派建築獨有的藝術特徵;其三,質地與光澤。徽派建築的內部大多以木材進行搭建,而木材的運用得當還會帶給人一種輕鬆舒適的感受。與此同時,徽派建築中所用的木材自身就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工匠們為了進一步保留材料的原生態,僅僅只是在木材表面均勻塗抹一層清漆,從而在增加材料表面光澤度的同時,充分表現材料本身的美感。

2、傳統建築材料在徽派建築中的形式昇華--“粉牆黛瓦”

屋頂部分:徽派建築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它的屋頂大多為坡屋頂,在欣賞徽派建築時,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那清一色的青灰色屋頂,當地工匠在建造屋頂時,採用的是當地盛產的材料---小青瓦。坡屋面的自由組合,加上天井形式的靈活運用,從山頂向下俯視,畫面相當漂亮。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大量的坡屋頂因為小青瓦的統一運用,形成特有的地域文化肌理,這使得屋頂由一種結構構件上升為一種畫面表達,材料本身的素顏配以青山綠水,兩者在材質與色彩的對比中自然達到了山水構圖的化境。

牆體部分:徽派建築的另一個特徵就是“粉牆”。“粉牆”中的"粉"原義中有“石灰粉”的意思,原材料中配以紙筋,即在原料中加些稻草之類的填料,經過常年累月的日晒雨淋,便形成了今天這種徽派建築特有的文化符號。其中,有些徽州居民為了加強牆體的美感,還會對牆面進行花紋裝飾。這種花紋因為在外地也經常看見,不足以概括這種地域的特點。但因為這種材料地大量運用,再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洗禮,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種徽州特色的“粉牆”,以致於在畫家眼中變成了一種特有的文化符號而沉澱下來。這也許就是材料的形式昇華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徽派建築是我國建築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具有十分鮮明的地域特徵,同時也是我國珍貴的古代文化遺產。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徽派建築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這不僅僅是徽州當地人民的損失,同時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損失。基於此,各建築工程師應該加大對徽派建築的研究力度,通過對傳統建築材料的靈活運用,來深刻表現出徽派建築特有的藝術魅力以及文化特徵,從而為今後徽派建築的保護以及修繕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