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做好中學英語與大學英語教學銜接論文

才智咖 人氣:2.21W

論文關鍵詞:中學英語大學英語銜接教學方法

淺談如何做好中學英語與大學英語教學銜接論文

論文摘要: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在國內起步早、普及廣。但是從目前高校畢業非英語專業學生的情況看,對英語的靈活運用,還是差強人意。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英語在教授過程中的銜接問題。中學英語與大學英語的學習存在重複的現象,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本文針對這種銜接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進行教學方法上的探討。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在我國是普及最廣泛,得到高度重視。無論是會考、大學聯考、還是考研、考博,英語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由於考試制度對英語地位的確立,那麼自然會受到教學的高度關注。可是我們調查發現,高校畢業生,經過十幾年的英語學習,對英語的聽、說、讀、寫,依然存在著嚴重的障礙。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使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僅僅為考試服務。而這種問題的出現,大部分原因在於中學英語的應試教學在過渡到大學英語其間,存在著巨大的偏差。其中的問題,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的喪失,或者是對英語產生逆反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本文首先分析存在的問題,再根據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

一、中學英語與大學英語銜接中的問題

每一個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必定存在過渡時期,而過渡時期確是關鍵的階段,關係到事物發展的成敗。同樣英語學習的過程,大多數人都經歷過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的英語學習。其中最為關鍵的飛躍階段存在於高中與大學的銜接中。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可以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發生質的變化。但是,其間不可避免存在著很多問題,下面我們從教學目的的差異、教學方法的錯位,以及學習教材的不同等方面,來說明銜接問題。

(一)教學目的存在的偏差

中學英語的教學目的是為了應試,其主要授課內容是教授做題技巧與解題方法。大學聯考需要什麼教師就會教授什麼。例如大學聯考試題有聽力部分時,學校重視學生聽力能力的提高,之後刪去聽力部分的分數不計入大學聯考成績,學校以及老師立即放棄聽力能力的培養。但是要獲取考試的高分,依然要具有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只是在培養這種能力的過程中,偏重的方面不一樣。例如,“聽”注重聽力的做題計較,“讀”注重閱讀速度與閱讀理解的做題方法。只讀每段的第一句或者是隻讀最後一句。“寫”則只側重小文章的寫作,背誦一些語句往裡面套用。這就說明中學英語教學,看著的是英語分數而不是英語能力。這種教學方式只是片面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導致英語的學習嚴重的理論話、試題化,而不再是活生生的語言運用。

而大學英語則注重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除去通過大學四、六級的考試,大學英語注重英語學習的全面技巧。可以靈活運用語言與外國人交流,可以閱讀英語雜誌與網站,可以進行英語方面的寫作。大學英語更加註重英語素質的提升。

可是基於兩者目的的差異,教師嚴重偏向自己的側重點。中學英語側重做題技巧,大學英語妄圖迅速將學生拉回正常的語言學習是不可能的。學生在中學剛進入大學時刻,各方面的智力、思想狀態依然停留在大學聯考的威壓下,所以做好學習過渡在大一是一個關鍵時刻。

(二)教材編排的不同

國家對基於對中學大學英語的不同階段,對教材編排進行差異的變化。中學英語主要是簡單的情景對話,相應生詞的記憶,以及單元小結的寫作與聽力。這些內容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生疏的單詞,會根據單片語成語法、詞法正確的句子。中學英語教材注重學生基本能力的掌握,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對於語法都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學習。無論考試還是課堂,教師對語法的教授是很全面,也注重學生對語法的掌握。

但是大學教材卻是由不同板塊組成。大部分有泛讀、精讀課。泛讀章節注重學生對快速閱讀、跳讀等能力的培養。對於單詞並沒有要求完全掌握,但是注重學生猜詞的能力,以及一詞多用的詞法分析。精讀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對長難句的掌握,以及課文思想的滲透。從這方面來講,大學英語注重的是對英語國家文化的瞭解,與他們思維方式的解讀。

大學英語聽力課與學習課、口語課都是分開的。這樣的安排對鍛鍊學生的英語能力有很大影響。只是教材內容與中學的學習有很大重複,使學生產生枯燥的情緒。這需要教師在教授過程中運用技巧來化解這種難題。

(三)教學方法的錯位

由於國中高中教學任務不同,那麼所採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存在著很大差異。中學英語課堂上,教師依據教材的編排對課文進行簡單的講解,重點是對於單詞的講解,用法的分析,佔據課程學習的二分之一。之後會給學生相應的練習題進行測試。主要目的是促使學生掌握句法、單詞,目的是提大學聯考試能力。教師把所有的課程內容,以及相應的練習都會準備好,發放給學生,一切都是由教師佈置,安排好來進行英語學習的進度。

而大學英語教師只是一個輔助的角色,他們的主要任務不是面面俱到的把所學內容灌輸給學生,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對於課文、單詞的講解會一帶而過,重點是探討課文思想,偏向英語國家文學的講解。

二、如何解決銜接過渡的問題

上文我們探討關於中學英語與大學英語各方面的差異。在學生由中學過渡到大學,由於英語教學從教學方法,教材等等差異導致學生進入大學並不適應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這種脫節或者是重複學習導致學生找不到學習的座標。針對上文談到的問題,我們找出解決途徑。

(一)轉變教學目的

中學教學的目的是應對考試,提高卷面做題技巧。一切聽、說、讀、寫的能力都是為了考試的'成績。而大學注重的整體素質與運用能力,以及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與思維的掌握和了解。根據這種脫節的狀況,教學大綱需要進行調整。例如中學一、二年級重點考察英語的聽、說、讀、寫的運用能力。升學的三年級可以在這些基礎上全面教授應試技巧。如果三年都對學生進行應試培養,會嚴重異化學生學習英文的目的。 而大學英語教學要注意與中學教學的過渡步伐。學生剛從大學聯考的題海中走出,忽然進入一個完全放鬆的學習環境,對待新的教學模式確實存在不適應。因此,需要在大一的時候,做好過渡工作,而不是飛躍的轉變。大一的英語教學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他們的學習興奮點。以前是為了考試而學習,現在是為了運用,閱讀書籍、交流、以及瞭解別國文化等等。逐漸轉變他們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方式,把做題的偏重,轉變到運用的範圍。例如,教師可以提供學生一些學習資料,課外閱讀,像經典名著的簡單版,書蟲系列,推薦英文電影,以及上課的英語話劇表演,開展一些與外國學生的文化交流。這些活動可以慢慢轉變學生的學習模式。用一種課外交流的方式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過渡期。

(二)調節教學方式

中學英語教學教師的課堂任務是按照大綱要求將知識傳輸給學生,大部分都是滿堂灌的做法。無論是單詞講解還是課文的朗誦與解析,教師沒有自由度去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而大學卻相對寬鬆,教師可以在英語學習的課堂中,就一點與學生進行深入討論。關於中西生命觀,價價值觀以及處事思維等等,從這一點來講,大學英語教學需要學生思考問題,不僅僅是學習更要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因此學生在對待教師的教學方式上,有著陌生的感覺,甚至無法立刻跟上教學步驟。這需要教師調整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中心,以帶動學生思考為重點,鼓勵、支援學生課堂發言,多與學生進行課外交流,以此來幫助學生適應大學學習生活。

不過也會出現相反的情況,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渴望新穎的教學方式,體驗大學自由、開放的學習。而教師卻停留在灌輸式的中學階段,所學的東西依然按照從基礎開始教起,依然從基本的聽、說、讀、寫開始,這樣嚴重挫敗學生的積極性。此時教師的教學方式影響著學生對英語的喜好。由於教材在編排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重複的地方。但是教師應該先分析學生的英語水平,針對他們的學習缺陷與學習弱點來彌補中學時期的不足,而不是重複的機械學習。例如很多大學生英語發音不準確,由於中學並不注重英語的“說”,很多農村教師發音不準確,導致學生的英語發音錯誤百出,此時,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糾正學生髮音,完善他們的英語學習。彌補中學學習的缺陷之後,再進一步的提高。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英語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且可以彌補他們的不足,可以敢於說、會說、能說英語。

(三)注重自學能力

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是主角,他們起著主導作用。而大學英語教學,老師是輔助,他們存在的價值在於指路。所以教師在學生進入大學學習時刻,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多開展一些與英語有關的課外活動,像學校的英語角、英語歌曲大賽、英語演講比賽,以及英語話劇等等活動。英語活動對學生英文水平的提高是全方位的,從發音、句法、以及應對能力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教師在學生過渡時期,需要做一定的指導,不能完全放開學生學習,而是逐步放開,鬆緊有度。

另外,對中學教師的要求是除去三年級全力應對考試以外,在一、二年級,也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每堂課的預習和課後作業,都是對學生自學的一個鍛鍊。這也為日後的大學學習打下基礎。

三、總結

中學英語與大學英語的銜接,是教育界很早就提出的教育理念。但是由於教材、教學任務、教學方式的差異,導致英語學習的脫節,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需要我們改善教育方式,運用多種方法靈活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此適應大學英語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曾沉.淺談大學與高中英語銜接的教與學的問題[J].安順師專學報,2010,(01).

[2]戴萍、樑玉玲.聽力教學中“環境練法”的實驗研究[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2,(02).

[3]李健.“以學生為中心”外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9,(S1).

[4]柯永紅.談中學英語教學與大學英語之銜接[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1999,(S3).

[5]吳紅敏、韓成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思考[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7,(08).

[6]陳麗華.大學英語詞彙教學初探[J].瓊州學院學報,2007,(04).

[7]慶格樂、汪澤青.針對大學生心理特徵採取有效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中國電力教育,2010,(16).

[8]蘇福寶、張宇紅.英語學習焦慮對課堂教學影響之研究[J]柳州師專學報,2004,(04).

[9]胡冬梅、汪衛紅.大一非英語專業新生詞彙自主學習的延續、聯想與拓展方法探討[J].海外英語,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