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干預對嬰兒肺炎康復影響

才智咖 人氣:7.24K
護理干預對嬰兒肺炎康復影響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嬰兒肺炎康復的影響。方法  將106例嬰兒肺炎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進行常規,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予霧化吸入、胸部物理治療、心理護理等護理干預方法。結果  觀察組主要臨床症狀改善情況優於對照組(P<0.01),住院時間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1),併發症發生率低。結論  護理干預能改善臨床症狀,減少併發症、縮短住院時間,有利於肺炎患兒康復。
嬰兒肺炎  康復  護理干預
        嬰兒肺炎是嬰兒常見的疾病,在治療過程中,積極的護理干預對促進患兒的早期康復非常重要。2010年1月~12月,我院對106例嬰兒肺炎進行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0年1月~12月本院收治106例嬰兒肺炎,年齡1m~12m,均符合嬰兒肺炎診斷標準,胸片均提示嬰兒肺炎,無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併發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3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病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使用抗生素、口服化痰止咳藥治療及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予霧化吸入、胸部物理治療、心理護理等護理干預方法。
        1.2.1霧化吸入  霧化液選用蒸餾水20ml+氨溴索7.5mg+地米2mg+全樂寧0.2mg。每天霧化吸入2次,每次20min。我院考慮嬰兒無合作能力,所有患兒採用面罩吸入法,通過霧化吸入方式使藥物隨吸氣吸入到終末支氣管及肺泡,減輕炎症反應,降低痰黏度,解除支氣管痙攣,改善通氣,以利於痰液排出。
        1.2.2胸部物理治療(CPT)  包括體位引流、胸背部叩擊振動、排出分泌物(咳嗽、機械吸引)等操作方法。
        體位引流  利用重力和氣流作用,促進肺部分泌物從小支氣管向大支管方向引流,通過咳嗽或吸痰的方式將痰液排出,聽診痰鳴音較多的,每2h~4h改變體位1次,左側分泌物多時採取右側臥位,右側分泌物多時採取左側臥位,以利於肺擴張及分泌物引流,從而改善通氣並能預防肺分泌物堆積,保證支氣管排痰通暢。
        胸背部叩擊  操作者使用呼吸囊軟面罩(將接頭處堵塞,保持內含空氣)或五指併攏,手指彎曲120°,屈曲或勺狀,在嬰兒呼氣時用腕部的力量叩擊前胸、腋下、肩胛間和肩胛骨下兩側共8個部位。叩擊頻率100~120次/分,每個部位叩擊6~7次,每次叩擊時提起距離5~10cm。叩擊時會產生空氣的振動,傳遞一種能量波到肺內,以震動附著在支氣管壁內的痰液,鬆動的痰液隨著氣流從肺的末梢部分向前移動,沿著氣道管壁流出來。叩擊時注意患兒呼吸、心率、面板及口脣是否紫紺。
        吸痰  體位引流、超聲霧化、胸背部叩擊後予電動吸痰。經口吸痰會引發咳嗽反射,操作者應把準患兒咳嗽、咳痰至咽喉部時機,及時將痰液吸引出來。口腔吸痰置管避免過深和固定一點吸引,以免刺激咽後壁引起迷走神經反射,導致嚴重心動過緩和呼吸暫停。吸鼻腔時不可強行插入吸痰管,應順著鼻腔生理結構輕柔地將吸痰管插入,以免損傷鼻腔,吸痰動作要規範,施轉吸痰管,邊退邊吸,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s,痰液稀薄,吸痰管徑大時,壓力60~80mmHg,痰液黏稠,吸痰管徑小時,壓力80~100mmHg,不超過100mmHg。整個吸痰過程動作要輕柔,嚴格無菌操作,注意觀察患兒呼吸、面色、痰液性狀等變化。
        1.2.3心理護理  父母是患兒病情介紹的代言人[1]。患兒年齡小,表達意願能力缺乏,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部分家長對疾病知識一知半解,嚴重影響了患兒霧化吸入,特別是胸部物理治療的依從性。因此,操作前必須向家長詳細講解此項護理干預的`目的、方法、重要性。說明可能出現的不適,以減輕緊張、恐懼心理,提高家長的依從性,使其以的態度、良好的耐心配合治療[2]。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住院時間,併發症發生率,治療第5天主要臨床症狀改善情況。症狀改善分三級:症狀消失:無氣促、痰鳴音消失;症狀明顯改善:氣促明顯減輕,鳴音明顯減少;症狀改善甚微或無改變:氣促明顯,痰鳴音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