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物理化學教學改革實踐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2.76W

物理化學是從研究物質的物理現象和化學現象之間的聯絡入手,從而探討化學變化基本規律的一門學科。因其公式多,概念抽象,計算繁雜,一直以來被高職高專學生稱為最難學的學科之一。加之教學改革的推進,物理化學教學的課時也越來越少,那麼如何在更少的學時內,讓學生充分掌握物理化學知識,全面提高學生技能,讓學生面對物理化學不再恐懼,成為眾多物理化學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我根據這幾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改革實踐與體會。

高職物理化學教學改革實踐的論文

一、根據科技發展,更新教學內容

物理化學作為基礎理論課,其內容相對比較穩定,但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給物理化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初步從巨集觀到微觀,從平衡態到非平衡態的越來越成為熱點。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除把物理化學中的經典理論、經典技術講授給學生之外,還需讓他們瞭解學科動向,吸收現代科學發展的新成果。如在介紹熵函式時,除把物理化學中的經典熵概念介紹給學生外,還可以把資訊熵,管理熵等現代熵理論及其應用介紹給學生,既提高學生興趣,又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理論聯絡實際的應用能力,避免概念的抽象乏味。

二、理清思路,抓住重點

物理化學雖概念多,公式多,但內部間卻存在著密切聯絡,如果教師能幫學生理清學習思路,使學生能夠抓住其中的主線,學生學習起來就有層次多了。物理化學的理論邏輯性強,教師教學時可在講解每一章前,先告知學生研究的思路和內容間的聯絡。在講到一定階段時,注重各章直接的聯絡。比如說物理化學在介紹完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之後,分別側重熱的計算和熵變的計算,而所研究的過程和思路卻是一致的,都首先介紹單純變化過程,之後是相變化,最後是化學變化。再理清熱和熵變之間的關係,那麼掌握和理解這兩個章節的公式和計算就不再困難。

三、注重實驗環節的改革

物理化學實驗在我院是附屬於物理化學課程教學的。物理化學實驗與前面所學的無機化學實驗和有機化學實驗存在重要的不同。它實驗裝置比較大,操作時間長,資料後處理與作圖繁鎖,所以物理化學實驗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分析處理資料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注重物理化學實驗的改革。

1.加強學生課前預習。因物理化學實驗時間久,測試資料多,內容複雜,所以加強實驗前的'預習,是順利做好實驗的關鍵之一。針對此種情況,我們給學生分組,開出任務清單,要學生知道所用儀器,瞭解實驗原理,弄清操作步驟,實驗前對學生進行提問,回答合格者方可進行實驗。避免了學生課前不預習而導致實驗失敗的情況。從效果上看,既減少了教師講學生不認真聽的壞習慣,又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讓學生改正了做試驗報告不明層次、不進行資料處理的毛病。

2.改善考核機制。物理化學每個實驗都作為期末考試成績的一部分,從課前預習,到操作,資料,態度,實驗報告和實驗後答辯,這也就是說,期末考試成績並非單純的一紙考卷的終結性成績,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不斷形成的。

3.建立實驗基礎平臺,實施因專業施教的模式。隨著學科專業數量與規模的不斷髮展,物理化學實驗面向全院8個不同專業的學生開出,現有的物理化學實驗專案數已完全不能滿__足各學科專業的具體要求。在建立物理化學實驗平臺的基礎上,對實驗教學的內容需要重新補充、及時更新,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點與需求,各專業的物理化學實驗教學內容應該有自己的側重點,在實驗專案選擇上,實行“基礎平臺+專業特點”的施教模式,為各專業學生以後學習專業知識和從事專業實驗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積極探討採用“必做實驗(80%)+自選實驗(20%)”相結合的形式,增加實驗安排的透明度,實行因材施教,從而提高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從整個學院角度考慮,結合其它實驗課的條件,為實現實驗室全面開放提供實驗基礎。因此,有針對性地增加實驗專案,是因專業施教的需要,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需要,是實驗室實現全面開放的需要,是提高實驗教學相對性和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物理化學是理論性非常強的一門基礎課,以前大多采用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針對課時減少這一現狀,單純靠課上講授,學生再去理解物理化學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們改革了教學模式,按模組任務式進行教學,課前下發學習單,把教學內容模組化、任務化,如分成熱力學、動力學兩大模組,再把它們分成若干任務,學生上課前通過查閱書籍或上網,完成學習單,上課後進行提交,這樣,學生上課學習時,就有目的、有重點。教學具體手段上注重八個結合:①巨集觀與微觀相結合;②理論與實際相結合;③內容與方法論相結合;④基礎知識與前沿知識相結合;⑤課堂教學與教學研究相結合;⑥理論教學與化工生產相結合;⑦板書與多媒體課件相結合;⑧科學家小史與其研究成果相結合。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我們在改革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的問題,需要不斷地研究和探索,只要堅持改革,就能夠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既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又具有較高操作技能的應用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