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中價值理論發展與探討論文

才智咖 人氣:2.76W

摘 要:一、價值理論概述 (一)供給決定論 供給決定論是古典經濟學派的代表理論,他們認為在生產的過程中才會產生價值,價值由生產創造,因此稱之為供給決定論。同時,由社會資本、勞動和土地三者的共同作用形成生產的整個過程,所以對價值源泉的探尋必須結合這三個生產要

經濟學中價值理論發展與探討論文

關鍵詞:經濟學論文發表

一、價值理論概述

(一)供給決定論

供給決定論是古典經濟學派的代表理論,他們認為在生產的過程中才會產生價值,價值由生產創造,因此稱之為供給決定論。同時,由社會資本、勞動和土地三者的共同作用形成生產的整個過程,所以對價值源泉的探尋必須結合這三個生產要素。出於對形成價值的因素認識的不同,又分為兩個派別。其中一派認為創造價值的唯一因素就是勞動,他們的學說被稱為勞動價值論;另一派秉承社會資本、勞動和價值三個因素共同創造價值,即要素價值理論。

(二)邊際效用價值論

邊際效用價值論最早形成於18世紀中葉,隨後在19世紀70年代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主要由奧地利學派門格爾、英國的傑文斯和洛桑學派的瓦爾拉斯完成理論的整合。該學派在“邊際效用”的概念中明確:社會商品價值的決定因素不是體現在供給方面的生產費用,而主要是消費者個人需求方面的因素。也就是決定社會商品價值的唯一因素是商品給消費者所提供的邊際效用大小,也就是“邊際效用價值論”。西方學者普遍認為,邊際效用價值理論的出現和完善,徹底使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的“水與金剛石的價值悖論難題”得到較為完美的解決。

(三)供求決定論

供求決定論是有新古典學派的經濟學家馬歇爾創立。馬歇爾的理論對價值的闡述是通過需求個供給兩個方面來進行。他首先從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中引出社會商品的“需求價格”,然後再由生產費用遞減規律得出商品的“供給價格”,價值是由需方和供方所能達到的均衡來最終決定,在這個層面上產生的價格就是“均衡價格”。新古典經濟學派的供求決定論其實是綜合了主觀價值理論和客觀價值理論基礎上的一種“均衡價格理論”。

(四)勞動價值理論

勞動價值理論是馬克思社會生產理論的重要內容,它與古典經濟學派的“勞動價值論”是互相迥異的概念。馬克思認為:在社會生產中所付出的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決定因素,土地、資本等其他因素只能進行“財富創造或進行價值使用,完全不能成為“價值的'源泉”,也不能成為社會商品價值的實體因素。馬克思的這種理論也被學術界稱之為“價值源泉一元論”;這種理論也被認為是徹底的“客觀價值理論”。通俗來講,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認為價值的決定因素是實在和唯一的,只取決於在社會生產過程中實際投入的勞動量大小或有無,與社會居民的主觀意願和個人好惡無關。

二、價值理論發展的邏輯線索分析

對價值理論發展過程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價值理論的提出和發展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可以說是為了適應某階段的社會經濟發展而產生的,相關理論的提出進而反過來促進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發展。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現存的價值理論如果與經濟社會的發展不適應,或者說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相應的弊端就會逐步出現並對經濟發展產生阻礙作用。在供給的層面來尋找價值產生的源泉,是經濟客觀價值理論的範疇。最先由英國的經濟學家威廉·佩蒂在他的代表作《賦稅論》中提出。佩蒂的價值理論學說不僅提出“商品的價值取決於生產商品時所耗費的勞動”的勞動價值論觀念;還提出“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的經濟學著名命題,佩蒂的學說認為價值的創造因素包括勞動和土地兩個因素。這個價值理論觀點後來被亞當斯密、薩伊等學者所繼承,進而演化為勞動、土地和資本三個要素所組成的有機整體一起創造價值的“生產費用價值論”。馬克思的價值理論與三要素共同創造價值的理論不同,馬克思的價值理論首先更加嚴格區分“價值與使用價值、價值與價格”等相關因素的作用,其次主張只有勞動要素本身才能創造價值,其他的因素(土地和資本)只能作為附加因素(非勞動要素)並不能產生直接價值,而是僅能進行價值轉移和創設使用價值。在需求的層面來探尋價值產生的源泉,是經濟主觀價值理論的範疇。實際上是以消費者的主觀評價當做價值評判的依據。這一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中期義大利經濟學家費爾南陀·加里安尼《在貨幣論》中將“效用”與“稀少性”的結合來闡述商品價值。隨後在19世紀70年代才被奧地利學派門格爾和洛桑學派瓦爾拉斯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價值理論體系。需求價值理論認為“效用”作為商品價值的源泉,其存在具體決定商品的“效用和稀少性”兩個因素。效用決定商品價值的內容,稀少性決定商品價值的大小。二者的有機結合才構成商品價值形成的充足條件。到19世紀末,馬歇爾綜合了當時“邊際效用價值論”和“生產費用價值論”的相關內容,重新對“價值”進行學術定義,最終提出將“生產供給與消費需求”相結合的均衡分析法。馬歇爾的價格理論最重要的貢獻在於將“價值”這一概念定義為交換價值或價格。在這個層面上,歷來的馬克思理論學者都承認馬歇爾的價格理論就是價值理論。馬歇爾的價格理論雖然承認價值的存在,但他將價值和價格視為同一的,因此,供求決定論的中心並非說明價值的源泉,而是在於說明市場價格的產生。

三、價值理論的實質性分析

對價值理論的爭議,特別是體現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和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之間,形式上表現為學術觀點之爭,但實質上卻是階級利益衝突的外化表現。其明顯的區別就在於: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認為在生產資料被資本傢俬人佔有的前提條件下,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天然存在著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和利益衝突;但是邊際效用價值論和需求價值論和均衡價值理論則認為,兩個階級之間的關係是和諧統一的,根本不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和衝突。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從根本上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剝削和奴役的實質。進而對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發展和滅亡的全部過程進行辯證分析,最終闡述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價值理論在整個社會科學理論中處於核心地位,其發展狀況在根本上制約整個社會科學的發展狀況:它一旦存在某種概念上的模糊或朦朧就會在社會科學的許多概念上引發更大的混亂與曖昧;它一旦存在某種觀點上的謬誤就會以不斷擴大的方式傳播到社會科學的其它領域;它一旦出現某種理論上的危機必然導致其他許多社會科學出現更嚴重、更深刻的危機。只有對價值理論有了清晰認定的基礎上,才能在社會制度的建設上有更好地理論支撐,更好的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對價值理論的探討是一個由來已久且經久不衰的理論熱點,從沒有哪種理論像價值理論這樣,自產生之處就存在著種類繁多、莫衷一是的觀點。但這種現象卻不能簡單地歸因於價值理論本身的矛盾性和複雜性,只能從現象到本質進行深入的分析。經濟學概念中的價值理論,實質上可以看做經濟學中歷史價值觀與哲學世界觀的有機統一,同時將形成的理論最終服務於社會的統治階級。不同的價值觀理論之爭,從形式上看是簡單的經濟學學術觀點之爭,在深層次意義上來講,卻是不同的階級利益衝突問題,或者說是不同社會階層對發展私有制經濟的不同態度問題。特別是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正確地對價值理論進行分析研究,更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