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才智咖 人氣:1.51W

論文關鍵詞:工程力學 水利水電工程 教學改革

試論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論文摘要:按照黑龍江大學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要求,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工程力學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等內容進行了綜合改革。通過工程力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強化了“應用型本科”的人才培養目標。從工程應用角度出發,提高了學生學習力學的主動性,為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並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工程力學是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教學中涉及的工程力學包括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等幾大固體力學學科[1]。在進行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過程中,全國各高校都進行了不斷的探索、改革與嘗試。針對應用型本科的培養目標,黑龍江大學水力電力學院在“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試點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3+1”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在大學四年學習期間,三年在校學習,累計一年在施工、設計、管理部門實習和做畢業設計。這樣雖加強了實踐性教學環節,但會使工程力學基礎類課程的學時相應變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工程技術不斷更新,新的力學問題也不斷出現,從而在工程技術方面對力學知識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要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必須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經過調查和教學實踐我們認為,首先在內容上,該系列課程要有較強的“專業即時性”,即以專業需求為主導,其次是課程本身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實用性。

一、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工程力學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路

1.根據學校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評估後的整改方案,以培養“應用型本科”為目標,以本專業對課程的需要為依據,在教學內容和要求上進行改革。

2.工程力學課程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並緊密聯絡工程實際,有很大的實用性,同時也是工程技術人員必備的理論基礎,必須考慮其科學性、系統性和實用性。

3.處理好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三大力學課之間及與其他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內容相近部分的整體優化關係,避免課程內容上的不必要重複。

4.注重基礎,強化應用性教學。工程力學既作為專業課的基礎又直接服務於工程實際,要求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計算方法,也要具有較好的結構簡化、分析、計算、校核能力。在講解時,應注重與實際工程結構相聯絡,為學生指出一個基本思路,方便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對一些公式、原理的推導、證明,對一些繁難的手算要求可降低,強化計算機應用程式對結構進行定性分析、校核的能力,將傳統內容與計算機應用合二為一,使教學模式實現一個巨大的轉化,將傳統的講述性教學發展成為應用型教學,既適應了教學的發展,也適合了時代的需要。

5.在教學時數的確定上,應儘可能地滿足專業課對該課程的內容要求,在考慮其內容完整性的基礎上,確定其總學時數。

二、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工程力學教學內容改革思路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具有水利工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專業基本知識與專業技能,主要方向目標是應用性,在此對工程力學教學內容作出如下調整。

(一)減少課程之間的重複內容

減少大學物理已講過的內容,比如,動力學內容中的功、功率、功能原理、動能定理等內容,重點講解質點系動能定理、剛體轉動時的恆力做功、剛體繞定軸轉動時動能及動能定理、恆力作用下轉動剛體的角動量定理及慣性力、達朗伯原理等內容,並將此原理廣泛應用於動力學問題的求解中。

理論力學、結構力學對桁架,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對靜定樑內力分析及彎矩、剪力、荷載集度之間的微分關係的講解,要注意各力學之間相互知識搭接,避免重複。

(二)佈置專業讀書工程系列大作業

傳統工程力學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較差。而教科書給出的例題、習題多是理想的計算簡圖結構,與實際工程不能緊密聯絡,學與用脫離,這會直接影響學生對實際結構分析和計算能力,對相關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的學習造成困難。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針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佈置讀書工程系列大作業。

在靜力學受力分析部分,我們引入的力學模型大部分都是和專業實際相結合的,比如,水工大壩、輸水管道、啟閉閘門中的桁架結構、渡槽及支架的受力分析等,目的是增加學生對專業所涉及建築物的`感性認識。

在靜定結構內力分析部分,對杆繫結構(如渡槽及支架)重點是如何把實際工程結構簡化為計算簡圖及對計算簡圖進行幾何分析和受力分析,進而分析結構的內力特點,目的是鍛鍊學生對實際工程問題的分析、計算能力。

在應力狀態分析及強度分析部分,在對實際結構的計算簡圖(渡槽及支架的計算簡圖)內力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強度分析,目的是提高學生對實際結構強度的分析能力。

(三)結構分析的計算機應用

把結構分析分為傳統內容和計算機應用兩部分,通過傳統內容建立基本概念、學習基本理論及基本計算方法,解決簡單問題;通過應用計算程式進行復雜計算,加深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通過大量計算機操作,熟悉各種結構分析程式的應用,掌握結構內力的分佈情況。

傳統內容為工程力學的基本內容,在保證靜定結構內力分析足夠學時的情況下,超靜定結構基本結構型別的計算方法以熟練掌握基本原理及其應用為主,其他複雜結構(如框架、空間桁架等)計算通過計算程式完成。

計算機應用是指給出各種結構型別的計算源程式,讓學生了解其使用方法和適用結構。這一部分內容是工程力學應用能力培養的一個主要方面,在這裡要儘可能多地介紹各類結構計算程式,以保證工程力學計算的完整性。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是能讀懂程式並熟練使用,以達到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目的,形成以矩陣位移法程式為主,其他方法程式(如簡支樑及連續樑影響線、包絡圖程式、彈性地基樑或動力計算程式等)為輔的體系。

結構分析的計算機應用主要針對繁難結構的計算,改手算為電算,可以加大作業量,通過大量計算分析,提高學生的結構計算、分析能力。

三、教學模式的改革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創造型人才。改變以往固有的傳遞—接受式學習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適當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書寫論文等形式,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參加學校實驗室開放專案,例如,依據工程力學的知識製作紙橋,進行受力分析、位移計算和實驗驗算,優化選擇紙橋的結構形式、截面引數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更容易地掌握教學內容。

同時,還需充分利用先進教育技術手段。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的使用,是計算機技術在教學改革應用的一個重要體現,其極大地活躍和豐富了課堂教學。同時隨著校園網路教學平臺的建立,網路教育也可作為輔助課堂。在實踐中,可增加一些三維影象,形象、生動描述出質點、剛體及可變形固體的運動軌跡、變形曲線,也可增加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而書本上又沒有的工程例項(如長江三峽水利工程),儘可能多地調動與專業相關的資源,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實現學時少、講得精的教學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啟用創新意識,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採用啟發式教學,啟發併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要通過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導、以灌輸式教學為主體、以課堂教學為唯一教學形式的執行機制,建立教師學生雙向選擇、相互配合,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的多種形式、多種內容、多種手段交叉進行的新機制。在課堂講授中對例題著重講解思路,引導學生課後自學;同時,針對學生專業,將工程實際中的一些具體應用或者科學研究中抽象出來的一些理想力學模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全國水利大發展的形式,要求我們面向社會培養實踐性、應用型人才,這種培養方向的確定要求我們的考核必須是綜合的、靈活的形式。考卷的分數固然重要,但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由於工程力學理論系統比較嚴謹成熟,以往在考核上我們主要側重於學生在力學問題上的科學態度、嚴謹求實的學風、縝密的力學思想以及良好的力學素養,而且特別注重於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夯實,這樣原來的考試主要以試卷的形式進行。但由於我們是工科學院,要擔負起培養工程人才的責任,所培養的人才要具有較高的工程素質及實踐能力,同時還要具有創新精神。這就註定我們要在考核方式上進行改革,以一種更為靈活的考核方式,全面、綜合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時引導他們培養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而且,進行考試改革也有利於樹立良好的學風與考風。因此我們建立了非常科學、全面的考核制度。考查學生是否能夠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等。課程的考核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平時成績,包含學習態度、課堂提問、完成作業情況、平時測驗、課堂出勤等,還有學生自主學習部分的成績,如讀書報告、課堂討論、學生講解等;第二部分為理論成績,在形式上有開卷與閉卷、口試與筆試等,試卷中有加試題或選做題,這樣就考查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第三部分為加分,包括在實習實驗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和積極性、完成實驗作業(比如實驗設計、工程實際的力學建模設計或論文)等,這樣就考查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通過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調動學生在學習理論、思考問題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在日常行為上的自我約束能力,起到了提高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哈爾濱工業大學理論力學教研室.理論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