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論文

才智咖 人氣:4.39K

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需要與時俱進的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進而提高教學質量,落實教改要求,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與要求,但是,從當前高校落實教改內容的現狀看,其改革的成效尚並不明顯。語言文學學科教學作為高校教育內容的一部分,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依舊被束縛於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其自身學習的主動積極性並不高,進而致使該學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偏低。因此,如何落實語言文學課程教學改革,亟待解決。

語言文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論文

一、全面落實語言文學課堂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是語言文學課程教學的“主戰場”,是實現理論知識傳授的主要途徑,但是,從當前語言文學課程教學的現狀看,其依舊是侷限在傳統的灌輸填鴨式教學模式之中,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對於該學科教學不感興趣,教學質量與效率偏低,無法實現對學生語言文學素養的培養與提升。

因此,這就要求要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將體驗式教學模式以及享受式教學模式引起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情境以及教學案例的構建,使學生走進語言文學知識的“海洋”中,通過自身主觀積極性的發揮來實現對知識的自我建構,並從語言文學知識中獲得快樂,實現自身文學素養的昇華。欣賞文學作品的過程就是享受文學語言之美的過程,走進文學作品之中,就彷彿置身於一個脫離現實的虛擬世界之中,所有的情感、慾望都得到了釋放與滿足。而在欣賞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被啟用,進而在提升自身文學素養的同時,實現了對語言文學的再創造。

二、積極開發隱性課程,實現與顯性課程相結合

所謂的顯性課程指的是傳統的課堂教學,而隱性課程指的是校園文化等隱性教育資源,其中,顯性課程的開展能夠實現學科理論內容的有效傳授,而將隱性課程融入其中,能夠實現對教學模式的進一步豐富,進而以寓學於樂的教學理念來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積極性,進而提升學科教學的質量。

1、開展社團活動。

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講,其思維較為活躍,喜歡嘗試新鮮的事物並具備較強的創造能力,因此,通過社團活動的開展,如創辦演講社、文學社等,能夠“投其所好”,在吸引其興起的基礎上,激發當代大學生的創造力,在展現自身才華與個性的過程中,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的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以實現與顯性教學內容的融合,使學生真正具備相應的文學知識素養。

2、積極開展專題講座。

以專題講座的形式來實現對顯性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於語言文學知識的實際需求,進而彌補課堂教學模式下的不足。在實際開展專題講座的過程中,可以聘請專家或者精英,同時也可以選擇具有此方面特長的學生作為代表來開展講座,進而在聽講座的過程中來提升學生在語言文學領域上的境界,通過“講”來提升學生自身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從而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3、創辦語言絡論壇,並實現校園環境的教化功能。

首先,在網路論壇的創辦上,針對語言文學教學的實際需求,通過對網際網路的有效利用來實現師生以及生生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這對於教師來講,其能夠及時瞭解到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而實現對顯性課程教學的有效調整,並能夠及時解決學生的疑惑,確保學生能夠在對此學科感興趣的基礎上,不斷實現自身文學素養的提升。

其次,充分發揮出校園環境的教化功能。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來講從古代“孟母三遷”的故事中已經就給出了最好的證明,大學校園環境對大學生的成長來講至關重要,環境是資訊傳播的媒介,因此大學校園的環境也是大學生接收到語言文學教育資訊的途徑之一。因此,這就要求要打造出與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相適應的文化環境背景,以充分發揮出環境的教化功能。

三、創新語言文學課程的評價模式。

在中國的應試教育制度下,成績成為了衡量學生成敗的唯一標準,但是,在當今時代下,綜合能力素養是衡量人才的標準,所以在落實教改要求的過程中,語言文學課程教學需要實現對評價模式的創新,確保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合理評價。首先,要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在落實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以生生互評等方式來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在評價方式上,應該將出勤、平時表現等與最終考核成績相結合來實現對學生的綜合評價。

只有實現對學生全方位、多層次的評價,才能夠在實現對學生合理評價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與勇氣,使其能夠在接受這一學科教學的基礎上,不斷實現自身文學素養的提升。綜上所述,為了全面落實教改的內容,實現對當代大學生語言文學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就需要針對當前語言文學課程教學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一一解決,實現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創新,通過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對隱性課程的開發以及對評價模式的創新來提升語言文學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推進語言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