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多元化經營的不利之處

才智咖 人氣:2.98W
談多元化經營的不利之處
近年來,隨著我國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入,為應付來自國內外日趨激烈的競爭,許多都選擇了多元化經營模式,藉以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減少企業經營風險,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但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投資力度的加大,能否保證企業健康持續地,一個重要的是: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模式究竟是利大還是弊多,人們的直覺是多元化經營要優於經營單一產品。對此,筆者不敢苟同,到底如何,下面可以通過一些典型事例進行。


一、多元化經營的依據


多元化經營的理論依據為證券投資組合理論,證券投資組合可以由多種證券組成,從投資者的角度看,最重要的不是個別證券的收益和風險,而是證券組合的收益和風險。投資人通過持有不同證券的方式,將隱含在個別證券中的風險分散掉,這種風險叫做可分散風險,它是由公司特殊事件造成的風險,但也有不可分散的風險,它是由戰爭、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等全面公司的因素組成的。


證券投資組合理論證實:若干種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其收益是這些股票的加權平均數,但其風險低於這個加權平均數,從而投資組合會降低投資風險。投資組合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收益,分散或弱化投資風險,從而真正提高投資組合的收益水平。


證券投資組合的理論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就叫多元化經營,按照證券組合的“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理論,企業在同一時期內會向不同行業、不同產品的市場擴充套件,希望能夠做到多頭出擊,全面獲勝。但這裡要弄清楚的是企業經營面臨的風險是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而非證券投資組合中所面臨的系統和非系統風險。經營風險是指企業因經營上的原因而導致利潤變動的風險,影響每個企業經營風險的因素不完全相同,一般有產品售價、產品需求、產品成本、固定成本以及價格調整能力等。財務風險指全部資本中債務比例的變化帶來的風險,也就是指負債籌資給投資者收益水平帶來的風險,影響的因素有利潤水平、負債的資本成本和產權比率等。


降低經營風險的途徑只能靠不斷加強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強化內部管理,不斷提高產品的含量,進行產品創新,擴大市場佔有率,降低成本,加速資金週轉,提高勞動效率等。降低財務風險的途徑一般靠適度負債、合理確定負債結構、增收節支等。如果企業盲目地選擇多元化經營模式,隨之而來的更為複雜的經營和財務風險必然使企業管理層難以駕馭,從而使企業陷入多元化經營的陷阱,爆發財務危機,最終企業會因財務狀況的惡化而處於舉步維艱的境地。


二、多元化經營的不利之處


綜觀當今世界,許多大公司都想通過多元化經營模式來抵抗經濟領域中的種種風險,實現企業的不斷壯大和長久發展,但多元化經營成功的前提是企業必須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有良好穩定的基礎業績和核心產品,有非凡的實力作為強大的後盾,在此基礎上,管理層可以從企業總體發展戰略出發,在對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進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根據企業未來發展的需要理性地進入新行業,且不可受輿論宣傳的影響認為多元化經營會給企業帶來超額收益。


一般來說,企業進入一個新的行業要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如管理層的知識水平和經驗是有限的,所能利用的資訊是有限的,企業的資金人才是有限的,如果不考慮這些因素,將不可避免地造成市場選擇不當,業務不通,無法對各項業務實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致多元化經營不僅不能給企業帶來超額利潤,反而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所以如果一個企業決定進入新領域時,投資的結果最好能夠起到鞏固原有的競爭力的作用,最起碼要做到不能損害原有的競爭力;如果沒有做到系統預測和決策,經不住多元化經營的誘惑,則可能使企業不僅沒有創出一片光明的前途,反而會陷入沼澤地,最終可能使企業欲進不行,欲罷不能,屆時醒悟,但為時已晚。


分析許多企業失敗案例,不難發現多元化的不利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