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審美時代的快感體驗-從經典藝術到大眾文化的審美趣味轉向

才智咖 人氣:7.98K
泛審美時代的快感體驗-從經典藝術到大眾文化的審美趣味轉向
[內容摘要]:技術和在領域的強力介入使當今時代出現了一種明顯的文化泛化與泛化的趨勢,其具體表現就是大眾文化的崛起與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轉型。面對這種深刻的世俗化和廣泛的化浪潮,高雅文化的至高地位和傳統研究的學科視野經受到強大沖擊,傳統的經典的創造方式和審美批評理念不再適用於新興的大眾文化或者大眾藝術。從經典藝術美的陶冶到關注身體感覺和生理慾念的快感,從經典藝術的“人”之代言到當代文化的大眾體驗,從經典藝術的文字想象到大眾文化的影象復現,從經典藝術的觀念幻象到大眾文化的身體喜劇,經典美學迅速進入了自身的當代轉型和現實重構,其文化立場和理論視域作出了全面調整。

[關 鍵 詞]:經典美學;審美日常化;快感轉向;大眾文化;體驗論美學;身體喜劇。

(Page 1/2)

    儘管霍克海默和阿多諾等人把作為文化的大眾文化貶得一錢不值,但是文化工業在近一個世紀以來的已開發國家中蓬勃壯大已是不爭的事實。文化工業利用大眾傳媒製造身體幻象、提供遊戲化的經驗、克服認同焦慮,使更廣泛意義上的大眾充實了文化生活;它也許是趨時的、媚俗的,但是它卻為文化消費者欣然接受。所以,消費中大眾文化的發達是必然的。

    在不斷高漲的技術理性的支撐下,人類社會在物質文明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使得人類的自信心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爆棚程度;技術的進步、市場的橫行,使早先謙卑的人類接連宣佈“上帝之死”、“人之死”和“作者之死”,不斷探討“宗教的終結”、“的終結”和“藝術的終結”問題,將高高在上的一個個精神聖像掀翻在地。面對這種深刻的世俗化和廣泛的民主化浪潮,高雅文化的至高地位和傳統研究的學科視野經受到強大沖擊,傳統的經典藝術的創造方式和審美批評理念不再適用於新興的大眾文化或者大眾藝術,技術和市場在文化領域的強力介入使當今時代出現了一種明顯的文化泛化與審美泛化的趨勢。

一、審美泛化:審美日常化的現代變奏

    審美泛化首先表現為藝術範圍的擴大。從最初的詩、畫、音到繆斯九神各有所司,從傳統藝術種類到、、廣告、行為藝術等新興藝術種類,文化從最初的、狹窄的特定藝術種類,擴張到人類所有的精神領域和意識領域,甚至是單純的慾望領域;尤其是大眾文化崛起以後,日常生活都趨於審美化,原先經典美學中充滿張力的一對範疇——審美現代性與日常性,從針鋒相對走向了和諧統一;更有趣的是經典美學一直以來矢口否認和打壓排斥的物質功利性和生理快感,在當代審美語境和審美經驗中一躍成為美的代言者和當紅主角。總之,當代審美的外延與內涵都得到了明顯的擴大與延伸,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無處不有美的存在、無時不有美的現身。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明顯具備了一體化的趨勢,而文化尤其是淺層次的物質文化和工業文化,藉助現代工業高科技和現代資訊高科技,在全球也有趨同的表現,已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現實。作為文化的核心之一,審美文化的泛化是大勢所趨,不僅有外部的推動,譬如高科技介入下以假亂真的“逼真效果”使原先天才式的想象力成為現實以及虛擬生活豐富的替代性慾望發洩與滿足令人流連忘返,而且也有審美文化本身尤其是傳統審美立場與審美經驗不作調整和擴容,就將退出新興藝術領域批評話語場的危機感的逼促。就像十五世紀使日常的世俗行為具有了宗教意義的宗教改革是一種無法阻擋的宗教泛化一樣,大眾文化或曰審美泛化也是一種使日常的世俗行為具有了審美意義的必然;也就是說,類似於宗教改革實質上是一場是神聖宗教世俗化、日常化的運動,其指向是使人們的生活更合理化、精神更加自由解放,這場審美泛化的美學變革實質上是使高雅的、專門化的藝術美學日常化與普及化,其指向是走出以傳統精英藝術為核心的經典美學理論的狹隘圈子、以更加適應現代文化生活泛化後的新變化、避免經典美學話語的失效和審美批評的失語甚至缺席。實際上,這場審美泛化的美學變革是文化泛化大潮中的一排大浪,是美學自身對日常生活日益文化化的理論應變;調整了視野後的新美學,以日常生活的審美化為立足點,為新時代的文化變遷提供了一種合理的說法與解釋,並進一步提煉其中蘊藏的審美新經驗,使之凝聚成人類精神發展的內在動力,這也正是新的歷史時期人文藝術與大眾文化的理論契合點。

    當前這場審美泛化的美學變革是全方位的。從研究物件上看,以高雅藝術為聚焦點的經典美學,雖然也關注自然美,但是總體上來看自然只是人們情感化或審美化了的自然,中國古典美學的“比德說”和西方現代美學的“投射說”即是明證,因此經典美學也可以通稱為藝術美學;而當代美學的聚焦點卻完全不同,它強調對日常生活或者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現象即大眾通俗文化尤其是流行時尚的關注,因此在經典美學中從未謀面的時裝服飾、室內裝潢、廣告設計甚至度假村佈局等正式進入當代美學的研究視野。從審美形式和美學風格上看,經典美學以高雅藝術中的悲劇為高、喜劇為低、排斥滑稽戲,其總體格調是精製典雅、悲壯嚴肅,推崇優美和崇高,即便涉及喜劇藝術也多半是悲劇化或者含有悲劇因子的喜劇,即所謂“含淚的笑”;而當代美學則以通俗性和大眾性的喜劇為主、各種亞喜劇藝術和滑稽劇也有廣闊的文化消費市場,其總體格調是平面化、標準化與輕鬆活潑,推崇快感和經濟:首先是生理快感的體驗卻並不強求深層的精神愉悅和靈魂淨化,即所謂的“卡塔希斯”效果,它也不再追求傳統的意境悠遠和耐人尋味,而是關注當下身體的快活反應和消費時的省時省力省腦筋,因此當代大眾文化產品多是些一次性的商品,其文化消費往往定位於休閒娛樂、精神減壓或慾望釋放上。從審美本質上看,經典美學注重審美超越、關注精神空間的開拓,以無私無慾的寧靜、安詳與和平為最高境界,有所謂“寧靜方以致遠”的古訓;而當代美學則注重淺層次的心理愉悅和自我滿足、關注情感化的所謂“個性”選擇與貌似無意識的所謂“契合”,總之是以身體喜劇的快活展演為根本。如果說經典美學理念的文化滋養環境是從古典到現代一直貫穿的、帶有明顯宗教悲憫情懷的、對存在的形而上追問,那麼,以大眾文化為代表的當代審美理念的文化滋養環境則是當代大眾的新宗教——技術主義和物質主義支撐的、赤裸裸的消費主義哲學。從經典藝術美的陶冶到關注身體感覺和生理慾念的快感美學,從經典藝術的“人”之代言到當代文化的大眾體驗,從經典藝術的文字想象到當代文化的影象復現,從經典藝術的觀念幻象到大眾文化的身體喜劇,經典美學迅速進入了自身的當代轉型和現實重構。

    在迅猛發展的現代高科技的強力支援下,在擴大市場以賺取更大利潤的雄厚資本操縱下,滲透著審美趣味鉅變的大眾文化徹底扭轉了幾千年來人類因因相襲的群體形而上沉重,轉而走向企圖個性化的個體體驗性輕鬆。大眾文化崛起帶來的審美泛化現象,既有本雅明所褒讚的防止文化法西斯主義層面上的革命性,也有馬爾庫塞所貶斥的精神退化意義上的反動性。面對審美泛化,大部分人都要經歷一場難以避免的困惑與迷茫:在審美文化向大眾文化的過渡中,經典美學理論還有多少效用?又該如何調整呢?


二、快感轉向:審美趣味的當代劇變

    面對技術的衝擊,藝術家和美學家的最初態度是不屑和對抗,十九世紀後期興起的現代主義就是如此;當代人最為時尚的快餐式藝術、裝飾性藝術與消費性藝術,在現代主義者眼中一錢不值。面對市場的衝擊,藝術家和美學家的傳統態度是反感和恐慌;從十九世紀開始,當通過殖民暴力實現了全球市場的一統時,傳統藝術的保護人資助制度逐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