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泛網路時代的微藝術

才智咖 人氣:2.39W

藝術畢業論文怎麼寫,小編為你提供一篇關於藝術學的畢業論文論泛網路時代的微藝術作為您的參考,希望您喜歡!

論泛網路時代的微藝術

 

  在歷史上,基於材料的微藝術隨著工具的進步而發展。近年來,由於媒體終端技術日益朝著以功能需求和使用者體驗為前提的微型化、便攜化、移動化演變,媒體藝術呈現出微化趨勢,由此導致基於資訊的微藝術的繁榮,其型別包括小遊戲、手機動漫、手機電視劇、簡訊文學、微博文學,以及流行於社會化媒體的網路表情等。微藝術在接受主流文化的審視、批評和沖刷的同時,正在建構新生代的價值譜系。兩類微藝術在泛網路條件下的融匯,是當前值得深入研究的現象。

 

  基於材料的微藝術基於材料的微藝術與工具的改進密切相關,在歷史上至少有過以下三種形態:

 

  ()微雕藝術2003,考古學家在德國霍爾菲爾斯洞穴發現3個遠古猛獁象牙微雕。它們表明:大約3萬年前,人類已經掌握了使用複雜工具的技藝。我國殷商時期甲骨文遺存可視為上古雕刻術之佐證;戰國時期的璽印小如累黍,印文卻有朱白之分;唐宋以來,篆刻邊款作為微藝術的分支,受到不少文人·51·雅士的喜愛;明人王叔遠的《刻舟》是中國歷史上微雕藝術的經典之作;明末清初的鼻菸壺內畫,更以細小的特製勾筆反向繪畫和寫字,集書畫、雕刻、鑲嵌、琢磨等技藝於一身,成為體現我國工藝美術之成就的袖珍藝術;壽山石成為印章材料之後,壽山石的微雕藝術便開始出現。微藝術不僅表現出作者的高超技藝,而且反映出特定時代工具的發展水平。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人悟出微作品對微工具的依賴性,《韓非子》中“棘刺雕猴”的故事可以為證。16世紀末以來,荷蘭、義大利等國眼鏡工匠發明顯微鏡,為現代意義上微雕藝術的繁榮創造了條件。例如,英國藝術家威根(W illardW igan)擅長微雕,正藉助高倍顯微鏡等工具的幫助朝5微米的目標前進。

 

  ()奈米藝術20世紀下半葉興起的奈米技術為微藝術提供了有力支援。19591229,美國學者費曼在美國物理協會於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召開的'會議上做了題為“在底部還有很大的空間:請到物理學新領域來”的發言,描繪了操控單個原子和分子的可能性,從而揭開了奈米技術開發的序幕。費曼從技術的角度闡釋了“我們如何進行微寫作”的問題,認為物理學的規律不排除一個原子一個原子地製造物品的可能性。[2]1982,國際商業機器公司蘇黎世研究所研製出掃描隧道顯微鏡,科技人員因此能夠直接觀察到物質表面上的單個原子及其排列狀態。到20世紀90年代,生物科技研發日益深入到細胞、分子、原子與次原子粒子等奈米世界,而其影響則日益全球化。19907,以第一屆國際奈米科學技術會議在美國巴爾的摩召開為標誌,奈米科技正式誕生。當年,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在鎳表面用36個氙原子排出“IBM,這是奈米級微寫作的最初成果之一。目前,奈米藝術已經在各種藝術館和藝術網站頻頻亮相,併為理論家所關注。例如,美國著名學者海勒斯編有論文集《奈米文化:新技術科學的含義》(2004),2003年在洛杉磯縣藝術館開幕的奈米展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