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自媒體時代的網路文學論文

才智咖 人氣:1.99W

幾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迅猛發展和智慧手機的普及,社會已經從傳統媒體時代步入以數字化媒體為基本特徵的新媒體時代。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淺談自媒體時代的網路文學論文,希望能幫到你!

淺談自媒體時代的網路文學論文

現代社會中,主導的傳播媒介由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決定。

在原始傳播階段,文學主要是由人們口耳相傳的,傳播者佔據著傳播的權威。由於傳播生動形象,互動性很強,而且幾乎參與傳播的人都有修改與創作,所以另一個視角看這種傳播方式受時間空間的影響非常大,口耳相傳階段大的文藝作品都很難儲存下來。

網路文學,是網際網路時代閱讀的縮影。據統計,網路文學的讀者已達 2.74 億人、註冊寫手 200 多萬人、市場年收入 40 多億元。更值得期待的是,網路文學能夠輻射影視、遊戲、動漫等多個行業,實現全版權開發。在此之前,人們很難想象,10 年時間,能把“網上寫書”這個看似簡單的產業發展成如今的龐然大物。

網路文學不僅僅是指歷次文學大獎評選出來的那些“代表作品”,更重要的是指一般意義上的網路上的文學現象與文學傳播,具有網路時代的一些鮮明特徵,如作者的“大眾化”、內容多樣化、傳播途徑網路化、創作立場“民間化”的文學作品。

在傳統媒體看來,網路文學提升了國民的閱讀興趣。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各類網路文學作品和電子化的傳統紙質圖書正在通過手機和電腦提升人們的閱讀興趣。最新一期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的統計結果表明,去年我國 18 歲到 70 週歲,人均閱讀電子書2.35 本,比 2011 年的閱讀數量增加了 0.93 本,增幅達到 65.5%。

然而,網路文學的發展,不僅僅是閱讀。在網際網路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文學的形態以及它對於每個人的意義和價值都變得不同以往,整個產業都在產生深刻的變革。網路文學的發展經歷十多年的歷程,逐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創世中文網總編楊晨認為,網路文學作家的高收入並不單純依靠小說本身,小說背後的產業鏈條,才是網路文學發展的.關鍵。

微博不是為文學而生,卻能為文學提供理想的生產和傳播平臺,儘管這裡的“文學”或許只能算是“準審美”的“軟文學”

——由於字數的限制它被當作“文學零食”,而容量的約束使它只能以文學化的機智實現“小、快、靈”的個性表達。部落格太冗長,更新不方便;IM(即時通訊)聊天工具太死板,不自由。在個人化寫作、多終端輸出的背後,資訊釋出不再按照傳統網際網路“人—機”的模式進行,而按照“人—機—人”的對話模式;資訊交流也不再像即時聊天軟體“一對一”的模式,而是“一對多”擴張,從而形成一個更為溝通化、互動化的敘事環境。這種實時性和互動性優勢,進一步加深人們交流的同時,融合了網路部落格等自媒體的優勢,增加了更多的互動與線上即時功能。直白自由的表達、便捷的傳播使微博更適於抒發心情而成為文學創作的自媒體平臺,是文學書寫現實、直面生存的最直接載體。

微部落格讓作品發表“一觸即發”,任何人只要使用任何一款能和網路連結的自媒體終端,就能實現文學的創作與發表,“零門檻”讓往日沉默寡言的普通人擁有了發言權。在手機等移動自媒體的普及下,“勞者歌其事,飢者歌其食”的“新民間文學”

再次迴歸大眾手中。儘管微部落格寫作大多數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文學創作,但其中的生活趣聞,心情留言,生活感悟等,常常介乎於寫實與虛構、生活與藝術,文學與亞文學之間,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藝術性,創作上也體現了一定的文學意識,因而可稱其為“軟文學”。如評論家王幹所言:“文人的微博,包括一些明星的微博,都自覺不自覺地引進了一些文學的習慣性話語和修辭手段,格言式的,歌謠式的,短詩式的,和文學形成某種對立和互補,好像是切割開,但又是關聯陪襯。”中國論文服務網是學生經濟論文快速寫作,管理職稱論文發表,管理論文範文參考首選網站。

新媒體時代,也帶來了文體的變化,特別是網路文體,乃後現代主義文化的主要特徵。這個特徵最大的特點,就是基本取消了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的界限,並衍生出許許多多的亞文學型別。新媒體文學,就是在新介質思維邏輯中展現文學新的內化方式,是網際網路時代文學藝術手段豐富性、多樣性的嶄新表達。

網路文學傳播的新機可能孕育於以下各環節的跨越和突破上:一是發揮網路媒介傳輸與儲存的數量優勢,提供更豐富的整合性的文學集合;二是採用多媒體渠道發表作品,加入閱讀結構的互動模式,提高受眾對網路媒介的使用;三是提供更具個人性的媒介內容;四是提供釋出原創文學訊息。目前即使專業的文學網站也難以擁有提出和架構文學議題的能力,但要建立新的文學傳播渠道以打破平面媒介的傳播制霸局面,沒有大量的權威文學資訊流通也是不可能的。由於網路、手機等電子介質的無限發展可能性,文學越來越受到影響,文學創作也呈現出奇異的發展和變化。但是,隨著這些新媒體日益為大家所熟悉和掌握,新媒體新、奇、特、快的介質特性也逐漸會被文學寫作者和閱讀者所熟悉掌握,它們的傳播方式和發展形態會反過來促進文學在新時代的發展,文學固有的特性和特徵會在新介質的帶領下回歸文學的本真,會繼續展現文學寫作者對語言藝術和精神品質的追求。

從竹簡、絲帛、紙張到電子熒屏,無論介質如何變化,我們終究會發現,文學終究還是文學。只要寫作者能夠密切剖析人類命運和闡釋人性的奧祕,只要寫作者能夠繼續深刻地揭示人的命運和人性的本質,文學就會永遠保持著尊嚴與高貴。自媒體時代,網際網路、手機文學等文學新形態方興未艾,勢不可擋,而且可以預見到它們未來發展空間具有和新媒體發展具有相同的無限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大眾媒體與文學傳播——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中國文學的傳播學闡釋》曹懷明,2004 年 山東師範大學

[2] 《 微博文學:“自媒體”時代的大眾狂歡》王夢 等,2013 年,《貴州社會科學》

[3] 《輕逸與期許——微博文學的寫作特徵探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季水河 等,2011 年,《湖南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