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論文:能否讓學生的感悟再深一些

才智咖 人氣:4.77K
畢業論文

江蘇東臺曹撇鎮下舍國小 王曉春

最近筆者聽了幾節課,感受很深。請看兩個案例:

案例1:1位教師教學《可愛的草塘》重點段第5自然段時,是這樣設計的:

1、 學生自讀課文第5自然段,想1想,草塘的美表現在哪些方面,畫出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寫出你的發現。

2、 指名讀畫下來的句子,並齊讀這1自然段。

3、 引導學生體會“鮮亮”、“歡笑”、“翻滾”運用了什麼手法?“浪花”比喻什麼?

4、 出示投影片,引導學生理解“浪花”的層次美,用彩色筆板書“鮮綠”、“翠綠”、“墨綠”。

5、 學生練讀,指導學生背誦這1自然段。學生齊背。

6、 同桌練讀,讀出草塘的大和美。

7、 各小組選代表進行朗讀比賽。

案例2:另1位教師教學《兩小兒辯日》的主要過程是這樣的:

1、 齊讀課題,題目是什麼意思?聯絡《太陽》1文,說說太陽有什麼特點?

2、 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法,對照書下注釋,理解每句話的意 思,勾畫難句,同桌討論。

3、 指名學生讀課文,齊讀課文。

4、 討論兩小兒爭論的原因,兩小兒各自的理由是什麼?並用書 上的原句說1說。

5、 分小組讀,男生讀1兒的話,女生讀另1兒的話,齊讀這幾自然段。

6、 討論孔子是怎麼說的,說明孔子是1個怎麼樣的人?齊讀課文,怎麼讀“孰為汝多知乎”?

7、 分角色朗讀課文,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8、 佈置課後作業:課後蒐集有關資料,回答孔子沒能回答的問題。

從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出,兩位教者的教學思路是符合新課改理念的。他們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注重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內化、讀中昇華。讀書的時間佔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特別是第2個案例,《兩小兒辯日》是文言文,6年級學生是第1次學習這類課文。讀通句子是文言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教者反覆讓學生讀,應該說是正確的。

但是,筆者認為這兩個案例都有美中不足,那就是沒有充分挖掘教材所蘊涵的資源,設計並開展能引導學生加深感悟、體驗和薰陶的語文實踐活動。如第1個案例中,《可愛的草塘》第5自然段寫景非常優美,筆者認為可以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的.基礎上,用彩色筆把美景畫出來;或者指名1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閉著眼睛想象這幅畫面。這樣學生的感悟就不會停留在表面層次,獲得的體驗和感受就會更深1些。又如第2個案例中,兩個小兒在爭辯,何不讓兩個學生也現場辯論1次,另外讓1個學生表演孔子,老師就作為1名智者在最後用現代科學理論來現場解釋。這樣的即興課本劇表演,學生獲得的感受顯然比朗讀更加深刻。

由此,筆者想到聽的另1節課《壯麗的青春》。教者在教學中,不但引導學生運用各種形式的讀來加深感悟,還精心設計了多種實踐活動。

如學生在朗讀第3自然段“好險的1道峽谷……吃力地延伸過來”後,教者讓學生根據課文描述畫1幅圖,指名板畫,其他學生在座位上畫;在學生讀好第12、13、14自然段後,教者說:“你假如是歐陽海的戰友或列車上的旅客,你會對歐陽海說點什麼?”讓學生想象說話;在學完了第15、16自然段後,教者設計了這樣1個活動:“為了紀念歐陽海,人們塑成了1尊他的塑像,假如讓你寫碑文,你怎麼寫?”;在課堂教學的最後,教者說:“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呼喚英雄的名字。”學生就是在教者精心設計的這1系列語文實踐活動中,感悟得到了加深,情感得到了薰陶,心靈得到了淨化,生命意義得到了提升,從而,促進了學生的生命成長。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我們語文教師深入地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種人文資源,精心設計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知、感悟、內化、昇華、運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郵箱:

國小語文論文:能否讓學生的感悟再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