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腦科學的研究進展的角度分析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3.1W

摘要:目前,腦科學的發展十分令人矚目。大腦杏仁核的“情緒記憶”功能為課堂教學提供了理論指導,據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情感教育。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採用滲透法和臺階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注意教學內容聯絡實際、應用生動的語言、改革考試手段等。

從腦科學的研究進展的角度分析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論文

關鍵詞:課堂教學;情感教育

在當代生命科學中,腦科學的發展十分令人矚目,曾有人預測,21世紀將是腦科學的時代。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家在腦的研究方面分別提出了各自的“腦的十年”計劃。迄今為止,雖然在腦科學的研究領域還存在許多“未解之謎”,但它通過對人類的感覺、運動、學習、記憶、思維、情感、行為等方面規律的揭示,為人類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作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們能將腦科學的研究理論,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必將使教學效率大大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是三位一體的,其中腦幹存在著人的基本生命活動中樞。它的上面是第二層腦,稱之為“邊緣系統”,邊緣系統的頂部是大腦皮層。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關於它們的功能有“功能不對稱學說”。大腦左半部分主司語言、邏輯、數學和次序的作用,即所謂的學術學習部分;右半部分處理節奏、音樂、圖象和幻想以及直覺思維和求異思維,即所謂的創造性活動。

在此三部分中,邊緣系統是人的情感中心。目前這一部分在學習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邊緣系統的底部,腦幹的上端,有兩個形似杏仁的神經細胞核團,即杏仁核,它專司情緒事務。它在大腦整體結構中作為情緒前哨,佔據優勢,有能力造成大腦神經中樞“短路”。也就是說,眼、耳等感覺通道傳遞的資訊可以首先進入視丘,進入新皮層,在這裡加工處理充分領悟做出反應,是“理性記憶及反應”;如果資訊進入視丘後,經突觸到達杏仁核,杏仁核就可以搶先在新皮層之前做出反應,是“情緒記憶及反應”。當情緒喚起帶有某種力量時,杏仁核就更傾向於把這樣的時刻印在腦子裡。這就意味著,大腦有兩套記憶系統,一套記憶普通事物,一套記憶有情緒意義的事物。由此我們得到啟示,可以充分利用杏仁核的情緒記憶,加強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提高教學效率,為培養創新型、研究型的人才奠定基礎。為此,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喜——對待學生:瞭解尊重,加強鼓勵

學生的情感可以在一定的外部情感中被誘導產生。課堂教學中,這種情感首先直接來自於教師。對任課教師的喜愛,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有利於把智力活動由最初的簡單興趣引向熱情而積極的思考。

為此,教師應該做到:首先,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和他們進行思想交流,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知識掌握程度以及生活狀況,努力消除師生間的情感距離。“教師十誡”中就有“要觀察你學生的臉色,並清楚他們的期望和困難,把自己置身於他們之中”。其次,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修養,這種修養包括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科研能力,也包括教師端莊的儀表、和藹可親的教態、開朗向上的氣質。這些會使學生尊敬教師,使學生與教師產生共鳴,引起心靈上的震撼,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對學生要少指責、多鼓勵;少命令、多建議。指責過多,會使學生自尊心受挫;適時適度的表揚和鼓勵,會使學生體會到成就感,形成積極的學習心理。以建議代替命令,會使學生感知教師對他們的真誠、親近和尊重,避免逆反心理的產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費裡得曼曾說過:“如果孩子總是被責備,他就會失去耐心,如果他常常被誇獎,他就會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愛你、愛我、愛整個世界。”對待我們的學生也是一樣。

2、易——教學方式:化繁為簡,深入淺出

對於各階段、各層次的學習者,許多學習內容都會有一定的難度。其實也正是這一“難度”,才會使我們進步和提高。但如果學習者“畏難”,這種感覺將不利於杏仁核的情緒中樞對知識的記憶和掌握,所以,將所學知識化繁為簡,深入淺出的傳授給學生,這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化繁為簡可以從多方人手,如多媒體的利用、啟發教學等等。這裡主要談應用一種教學方法的體會,即滲透式與臺階式相結合。

滲透式是先將講授的知識以最簡單的形式給出,使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概貌,搭建知識框架。然後,在框架的各處尋找所需掌握的重點知識和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就象我們想了解一座城市,如果你通過走遍每一條街道,要花費很多的時間,但如果你站在城市的最高點,手捧地圖,很容易對每一部分有著清晰的定位。它使問題簡單化,給人們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間,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臺階式是將所學內容由淺到深,分成層次等級。初階的“高度”,各階的.“高度差”以及設立多少個臺階,由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目標來確定。這決定於學生對舊知識的儲備,學生的學習能力等,這有利於對知識的穩紮穩打。

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嘗試兩種方法相結合。先給出知識的清晰思路,簡單明瞭;再在此框架的基礎上進行滲透,滲透出深度、突破難點、突出重點。而進行知識的滲透時,則以臺階法為原則,易中加難,循序漸進。

這樣,通過兩種方法的有機結合,使複雜問題簡單化。對於基礎知識、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帶著放鬆的心情投入到學習過程之中,加強了自身的成就感。

3、趣——教學過程:生動有趣,吸引學生

波利亞的“學習三原則”中的第二條就是“最佳動機”,即“為了有效學習,學生應該對所學的材料感到興趣,並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樂趣”。這種感覺,使杏仁核處於較強的興奮狀態,產生滿意和愉悅等情感體驗,進而有力地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為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1)理論聯絡實際。使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促使學生樂學。“需要”在情感調控中具有核心位置。因為,客觀事物是否滿足需要是影響情緒發生的關鍵因素,並直接決定情緒的愉快與否,同時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源泉。因此,要努力使教學內容聯絡生產、生活實際,使學生充分認識講授內容的重要性,與他們的求知需要相匹配,產生快樂情緒,從而樂於接受新知識。(2)加強語言的感染力。課堂教學離不開語言,任何好的方法、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最優化的教學設計,都離不開教學語言的作用。語言表達的科學性是準確傳授知識的基礎,風趣幽默的語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進入愉悅的學習狀態;直觀性的語言可以起到化抽象為具體或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應用好語言的巨大作用,會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始終地抓住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保持亢奮狀態。要形成這種感染力,教師要有意識地積累各方面的知識。加強自己的文學修養,形成堅實的語言功底,提高用語言駕馭所講授知識的能力。

4、樂——考評制度:淡化結果,強化過程

俗話說:“笑到最後,才笑得最好。”一般說來,學生將考試結果看得很重要。一些學生,對考試結果的擔憂,會貫穿本門課程的整個學習過程;而自認為不理想的考試結果,也將直接影響到以後的學習情緒。尤其是對所謂的“差生”,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一種向上的學習心理,從考試手段的改革上,可以嘗試以下做法:(1)考察進步幅度。這種方法對外語等學科比較適用。具體做法是:增加考試次數,最後成績不是卷面成績的積累,而是通過個人幾次成績的積累,根據進步程度確定。這種方法的優越性在於,承認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避免學生之間在分數上的攀比,使每一個學生切實感到自己的進步,建立可及的努力目標,從而保護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2)加強開放型試題的考察。這類試題以問答的形式,考察內容可以由淺到深包括識記、理解、應用、分析幾個層次。識記和理解主要是針對書本上的基本知識點;應用是考察對基礎知識的活學活用;分析則是對學科發展的前沿、社會關注的學科要聞、科學論壇上的學科熱點等,用自己的學科知識、世界觀和方法論進行評價和闡述。這些問題沒有統一答案和唯一標準,但可以啟發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拓寬認識範圍,發揮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充分顯現個人觀點。這種考試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出題,作為一種開卷考試的形式。學生會在出題的過程中,努力記憶知識點,理解基本原理,廣泛收集資料,積極思考問題,有效訓練學生的能力。這樣的考核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促使教師知識的不斷更新和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革。

總之,應用腦科學的理論來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會使我們形成清晰的思路,充分認識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堅信,隨著腦科學研究的不斷髮展,一些未知領域知識的進一步揭示,其成果不僅會對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也必將大大促進我們在教育、教學等方面的研究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