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學生在管理學案例教學課堂中的角色定位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2.5W

論文關鍵詞:管理學 案例教學 角色定位

淺析學生在管理學案例教學課堂中的角色定位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案例教學法有利於學生髮現自身潛能,培養溝通協調能力並學會團隊學習。作者通過分析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課堂中實施時學生角色定位錯位原因,重點探討學生在管理學案例教學中的角色定位問題。

案例教學是教師通過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景,深入角色,再現實況,著重於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應用於管理學課程的案例教學法,通過具體的管理案例模擬真實的管理情境,引導學生身臨其境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式注重將課堂教學看做是一種學習交流的過程,使學生在掌握好管理學理論的基礎上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本文作者在對比使用傳統教學方法和案例教學法講授管理學課程後發現,案例教學法在學生們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從案例教學法對學生的作用方面入手,通過分析將案例教學法實施於管理學課堂過程中學生角色定位錯位形成原因,重點探討學生在管理學案例教學中的角色定位問題。

1 管理學課堂中實施案例教學法對學生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課堂中的實施,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具體表現為:

1.1 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會主動學習

一切工作都應始於目標,目標本身具有導向和激勵作用。在管理學課堂中實施案例教學法,就是給每位學生都定下了一個目標,學習不是老師指派的某個任務,而是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並且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即使是理論知識的學習,由於它會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理論指導,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也會去有重點的關注。尤其是通過案例讓學生參與的實踐演練,要求學生有針對性的利用課堂中講授過的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進一步要求學生知其所以然,知其應該如何應用,讓學生更加有參與意識和責任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加深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在解決案例中的問題時,又會幫助我們發現知識方面和專業理論方面的欠缺,針對薄弱環節,通過自學和團隊學習對相關知識加以彌補。真正實現通過對理論知識的運用來促進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1.2 拓展學生綜合能力,開展研究性學習

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通過學生的若干方面的能力模組來進行衡量。在管理學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動態的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授課過程中更多的強調學生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參與,這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等開拓了一條新途徑。案例情景中問題的解決沒有固定的方法與模式,即使事先提供解決相關問題的備選答案,但並不作為唯一的標準答案給出,鼓勵學生在互相討論中給出多種新答案。這些都將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通過理論與實際結合,課堂與課外結合、團隊學習與自我學習結合,讓學生們擴大知識面,拓寬思路,更加主動地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巧。

1.3 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發現自身潛能

學生的優秀潛質得到發現而不是埋沒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也是目標。將案例教學法應用於管理學課堂中,學生成為知識獲得的主動接受者。學生通過主動查詢案例的相關資料,參與案例的演講討論,和其他同學展開辯論等眾多環節,給予了學生們更多的機會來重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潛力,發揮自身的特長,展現自己的風采,在學習中不斷地樹立信心,獲得更加全面的進步與提升。

1.4 培養學生良好地組織溝通、協調能力,學會合作學習

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課堂中的實施改變了傳統教學單純以老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提升教學效果,在教學操作中不僅強調個人的自主學習,同時更加註重合作學習。學生們通過組建團隊,由小組成員共同合作查詢資料、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個人意見陳述到小組成員最終達成共識等,使大家的思想、觀點相互“激發”、“碰撞”,培養和鍛鍊了學生的組織溝通能力、協調能力以及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這些意識和能力甚至會對其以後的職業生涯產生深遠影響。

2 當前管理學案例教學中學生角色錯位現象及形成原因

儘管我國大多高校近些年來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已採用了案例教學法並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由於管理學教學在我國起步較晚,案例教學方式更是相對落後,因此在本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方法時學生角色定位方面更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在案例準備階段,學生完全處於缺位狀態,基本上是一種局外人的架勢,認為自己和案例教學不相關。而在案例分析與討論過程中,學生們參與也非常少,依然是課堂中的被動收聽者與任務被分配者,而在分析總結階段,學生們則是等待者,總是希望老師能儘快給出答案然後做記錄,一旦老師給出參考答案便認定是萬能公式,即使偶爾有同學提出不同意見,也很少去思考其可行性。

針對學生們在管理學案例教學課堂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究其原因,可以大致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2.1 傳統教育體制與傳統觀念的限制

“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道觀和教育觀,使人們更願意、更習慣於接受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育培訓方法。大部分學生從國小甚至幼兒園開始,就習慣於“老師教,學生聽,記筆記”的教學方法,長期以來,學生對老師的講授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性,學習處於被動狀態。對剛進大學的新生而言,由於管理學課程中所涉及的相關原理與理論部分的內容因為也是涉及到一些條條框框,與其在中學時接觸的政治歷史類科目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一些學生尤其是理科的學生此時將管理學的學習完全等同於學習政治歷史,認為這是一門需要死記硬背的學科,自己在該門課程中只要好好的背就是學習好這門課程的唯一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對於老師交代的工作比如自學完成相關內容,自行查閱某類資料以及課堂中要求他們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等表示很不理解,甚至認為是老師的偷懶行為,將本屬於自己的工作轉嫁給了他們。

此外,我國傳統文化推崇尊長、和諧、禮貌、忠誠等等,這將意味著在公眾場合對另一人的觀點提出懷疑或質疑會被認為是不適宜的;在這種“師道尊嚴”的傳統文化影響下,很多學生在案例交流討論初始就不敢大膽地對教師提出的觀點和判斷進行質疑。根據作者本人在管理學課程中開展案例教學法的實踐發現,儘管每一次進行案例討論前都一再強調,管理無定式,鼓勵大家暢所欲言,但只要最後給出一個參考答案,接下來學生們對別的答案就會質疑其可行性而只認定教師給出的參考答案,因為他們根深蒂固的一個觀念就是,只要是老師給出的答案就一定是正確的,一定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不敢再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觀點與見解。

2.2 學生們知識水平的限制

將案例教學法應用於管理學課程中要取得較好的效果,對學生在知識水平方面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另一方面,要求學生了解廣泛的社會背景和具有較豐富的社會閱歷,這樣將方便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能展開討論,使學生與學生個人之間,團隊之間能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開拓思路。但管理學課程的授課計劃安排大多都是在大一期間,很多學校專科學生在大一的第一個學期就開設該課程,本科學生在一年級的第二個學期開設此課程,此階段的大學生管理學方面的知識涉獵極少,對管理理論知識瞭解不透,社會閱歷較少。此時利用案例教學法進行管理學教學,對大多大學生來說,即使對案例教學方式產生濃厚的興趣,但對待案例中提出的問題要麼束手無策、答非所問,要麼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難以站在一定高度以一個實戰者的身份,去研究和解決案例中的實際問題。

2.3 學生溝通協調能力方面的限制

剛經過大學聯考關卡的大一新生在溝通與協調能力方面還是存在很多缺陷與不足,尤其是隨著90後越來越多的走入大學校園,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走入大學校園,這個群體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在獨立完成某些工作方面表現很好,比如對自己的觀點進行書面溝通,寫出相關報告方面做得很好,但在口頭溝通能力與協調能力方面存在嚴重缺陷,比如不能很好的融入到案例分析討論的過程中去,不能很好地與同學、老師形成互動,不能在與大家交流的過程中及時的補充與更新自己的觀點,不能很客觀的去看待同學們的不同意見與觀點。甚至還有部分學生由於從小就很少在人前表達自己,因此只要當眾說話就緊張得無以復加,對自己的觀點根本無法進行清晰地梳理;即使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討論,部分學生由於沒有與人分享討論的`習慣,即使有好的見解或想法也不願意用說的方式與他人分享,即使有一些疑問也不願當眾和老師、同學一起討論。

3 學生在管理學案例教學中的角色定位

在管理學課堂中應用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以師生為主體的互動式教學方法,要保證教學效果得以實現,在課堂中老師和學生都必須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尤其是學生角色的到位,他們是否使出全身解數去發現並尋求“最佳”解決方案,參與的積極程度和角色職責的履行程度決定管理學案例教學的成敗。

3.1 學生是管理學案例教學的積極準備者

有人說,如果沒有準備的話,那你就準備著失敗吧。要在管理學課堂上更深入討論案例,學生們必須做充分的準備工作。其中首先需要做的準備工作是更新學生們的學習觀念和改變他們老套的學習習慣。除此以外,還要求學生們在教學工作開始前,在多個方面進行有所準備:

3.1.1 理論知識與案例閱讀準備

要在課堂上深入討論案例,保證學生對案例學習和接收的效果,首先要保證能對相關理論知識學懂學透,才能在案例分析中找到好的切入點,這是開展案例學習的前提和保證。比如在教學中有一個針對考核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技能的案例,要想很好的對案例進行分析,首先就要求學生能掌握管理者必備的基本技能有哪些,這些管理技能分別是什麼,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對其在掌握相關管理技能方面有何不同要求。同時,還需所有的學生們都做好閱讀準備,先粗讀案例,獲得案例基本情景,明確對問題的基本概念;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精讀,徹底瞭解案例中的核心問題,分析案例的因果關係從而探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對於初步得出的結論,應進—步閱讀和查詢教師推薦的相關資料或根據自己的判斷查詢相關的資訊來支援自己的分析。

3.1.2 分工準備

在管理學課堂中應用案例教學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是一種很好的操作方式,一方面團隊成員可以相互啟發,在團隊學習中更全面的考慮問題,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同時也可增進同學們之間的瞭解,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為了不滋生懶漢行為的產生,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在要求所有成員對教師佈置的案例進行閱讀的前提下,要根據小組成員的優勢和特長對他們在案例課堂中的工作與職責進行明確的分工。哪些同學去校圖書館、資料室、校園網路中心等地方去查詢各種相關的資料和資訊,哪些同學負責資料整理,資料分析;哪些同學負責分析報告的撰寫;哪些負責彙報課件的製作;哪些同學負責演講說明等;哪些同學負責撰寫綜合分析報告;組長的職責包括哪些等等。這些工作都必須落實到人,責任到人,才能真正實現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3.2 學生是管理學案例教學課堂討論中的主角,是問題的解決者

在案例教學課堂中,不能讓學生在案例討論中只是聆聽別人的觀點,或被動的接受別人的觀點,這樣的案例討論註定要失敗。因此在管理學案例教學的課堂討論中,教師角色必須由傳統課堂的主角轉變為討論的引導者和主持人,讓學生晉級為案例討論的主角。通過前期的準備工作,在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的基礎上,每個小組事先準備好一套完整的問題解決方案然後開展討論。討論形式可以是由每個小組,選派代表陳述、講解自己的方案,講述完畢,其它小組可針對該方案提出質疑,陳述方進行答辯;也可以在課堂中將持不同觀點的小組分為正、反兩方,由正反兩方選派代表演講,然後在正反雙方中展開爭論,找到問題的焦點,再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中心問題進行分析;在分析和討論中,對有爭議的問題可以不必在意是否有統一的答案,重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提出的理由、依據、邏輯推理和判斷。在整個課堂討論中,教學活動主要是在學生自我思考、激烈辯論的氛圍中進行。討論過程中要注意傾聽其他人的意見、觀點、評論,一步反觀、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認識,從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應設身處地的進入案例所提供的擬真情境中的角色進行體驗,站在這個想象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立場上去觀察和思考,去理解和體驗,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3.3 學生是管理學案例教學課堂分析總結期的資訊反饋者

在管理學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把知識更好地傳遞給學生的一個溝通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資訊傳送者,而學生是資訊接收者,要想實現更有效地溝通效果,各小組分析討論並進行資訊交流,由教師對各個小組進行點評之後,學生在案例教學過程中還需承擔資訊反饋者的角色。學生將接受的知識予以整理、過濾後,還需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對教師的教學組織情況和自身學習效果做出評價,並思考自身在實施案例教學法的管理學課堂中各個階段的職責履行情況,總結自己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明確自身在知識探求與問題解決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在對案例理解和理論上的收穫,形成書面的案例綜合分析報告,報告內容包括小組成員的分工情況(資料收集整理、幻燈片製作、演講、綜合分析報告的撰寫等)和本小組最後的分析結論。這個分析結論不是討論記錄,也不是自問自答式的思想總結。一般在報告中應首先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者是備選方案,再圍繞結論展開分析並用大量的資料和事實支援自己的觀點。這種反饋一方面是進行自主性學習的拓展和延續,同時通過這種反饋將方便教師對案例教學課堂進行績效管理。

學生作為管理學案例教學中的最重要的構成要素之一,其角色的正確合理的定位將使學生在知識獲取和能力培養方面實現更好的結合與統一,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雙方共同參與,更好的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角地位,讓管理學案例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時椿.經濟管理案例教學中的障礙及對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2,(4).

[2]陳黎琴,趙恆海.管理學案例教學方法及其實施.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6.1.

[3]何志毅,孫夢.工商管理案例教學現狀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5,8(1).

[4]黃明,郭大偉.建構主義理論在會計案例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

[5]眭依凡.大學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J].新華文摘,2007(4).

[6]李銘波.案例教學法在工商管理類課程中的應用[J].商情·科學教育家,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