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1.37W

摘要: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在探究的問題。本文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國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的論文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分層教學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減輕中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瞭解學生需要怎樣的課堂教學才能得到最好的發展,即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在探究的問題。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嘗試實行班內分層教學,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即不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通過對學生分層,教學內容分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施教方法,使每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達到基本要求。下面就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教學實踐,就國中數學教學談一點做法和體會:

一、對學生分層

在剛接手新的班級時,根據上一學年期末考試成績把班內學生按知識程度的低、中、高初步分成A、B、C三個層次,即A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需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完成學習,達到教材的基本要求;B組學生成績中等,通過課堂教學能達到教材基本要求,C組學生為能獨立達到教材基本要求。同時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了解任何一個人,他的品格、智力與體能狀態總是處於相應的層次上的,使每個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劃分層次的目的是為了讓每個學生了解現有的最近發展區域,因材施教,最終縮小優差生之間的差異,達到班級整體優化。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根據不同形式的測試、課堂上的表現等對各層次的學生進行適當的調整,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向高一層次發展的機會和動力,讓尖子生冒出來,使大多數學生邁大步,叫後進生不落伍。

二、分析教材,把握教學目標

1.備課:把握教材,進行準確的分析,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備課時,教師認真研究教材,抓住問題的.本質,瞭解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設定合理的認知階梯。把本節內容根據知識由淺入深,由單個知識點到綜合運用,形成一個梯度。整個課堂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低起點,多層次,高要求”,使A組學生能掌握本節課基本知識,B組學生能夠掌握中等難度的知識,C組學生能夠掌握較難知識。例如在講授一次函式定義時,教學內容可設計三個層次:(1)引入一次函式的定義,舉例並理解滿足怎樣的條件時一次函式又稱為正比例函式;(2)運用定義,充分理解,舉例說明當函式中的自變數指數帶有字母時如何根據定義確定字母的取值,如:當=時,函式是一次函式;(3)定義拓展,當函式中的和帶有字母時如何根據定義確定字母的取值,如當=時,函式是一次函式。

2.上課:上課時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般講課規律,低起點,使課堂的起始階段每位學生都能參與,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有用武之地,即針對A組學生教師扶一把;知識的應用,針對B組學生教師指導一下;知識的拓展,針對C組學生教師點撥一下即可。在時間安排上,確保A、B兩組學生的需求,一般25至30分鐘,保證A、B組學生聽懂、吃透。知識的拓展,一般5分鐘左右,使C組學生學有餘味。通過多層次教學,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從而達到較高要求,使課堂教學的參與達到最大化,有效性達到最優化。

3.作業及評估:每節課後根據本節內容知識設計幾組題,每組題圍繞一箇中心,知識點由淺入深分為低、中、高三個層次的小題,題與題之間,題組與題組之間環環緊扣,步步提升,形成一個知識鏈。在做題的過程中,要求A組學生完成低檔題時爭取解中檔題,B組學生在完成中檔題時爭取高檔題,C組學生可以直接解高檔題。考查時,每份試卷基礎分為70分,中等題為20分,高等題為10分,對於A組學生滿分為70分,B組學生滿分為90分,C組學生滿分為100分,最後得分折換成總分為100分。再結合學生平時作業以及課堂表現對學生重新調整組別,使每一位學生都明確自己最近的發展目標。

三、指導學習方法

教學是教給學生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並使學習成為一種思索活動。教師應當使學生在不懂的東西面前出現疑問,讓他們想方設法去解決這個疑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予必要的啟發,引導學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識,在探索中發展能力。“班內分層教學”中,利用題組組織課堂教學內容,整個課堂以解題活動為中心,並且不同層次的學生解不同層次的習題,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堂中思維的積極或受阻即時調控。這樣,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渠道不再主要靠聽,而是動手動腦解題,即把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引導學生主動操作,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儘量給學生創造條件,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培養他們探索知識的能力。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記》中說:“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在教學過程中經常見到有些學生學習很輕鬆,課後作業做得又快又好,且學習成績很好,但有些學生學得很辛苦,幾乎放棄了所有課餘時間在努力學習,但成績還是不理想。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形成這種現象並不僅僅是智力問題,學得辛苦的學生智商並不低,而且在某些方面比成績好的學生反應還要快,只是這些學生上課時大部分不能專心聽講,由於沒有領會課上的知識,導致課後化了不少的時間都完成不了作業,而且完成的質量也不好。長期下去有部分學生就會形成“我比別人笨”這種心理,慢慢導致惡性迴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

首先,確立學習目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狀態確立合理的目標,科學調節學習的強度,科學分配學習的時間,培養學習的興趣,絕不僅僅是跟在教師的指揮棒後亦步亦趨,從而在身心健康的同時提高學習效率。

其次,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允許學生在學習中有錯,但必須改正,切不可打擊學生學習的信心,說一些傷學生自信心的話,如“你怎麼這麼笨呀”,“已經講了多少遍了,這麼簡單的題目還不會做”,“在同一個教室裡學習,看別人學得多好,你在學什麼”等等之類的話最容易引起學生反感,還會令這些學生感到自卑甚至自暴自棄。在分層教學中,每位學生都有屬於自己能解決的題組,至少讓每位學生都能意識到我和別人一樣也能做,而且也能做好。解題過程中出現了錯誤,及時加以改正,少批評,多鼓勵。讓學生在心靈上能愉快地接受學習,從而自主有效地投入學習,慢慢地進入良性迴圈,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能越學越輕鬆,越學越喜歡,越學成績越好。

2.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為了擺正教與學的關係,真實地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應注意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在參與中主動探索,學會學習。班內分層教學中,把一節課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分解為若干個不同層次的數學問題,通過解題,自然地學習了所要學的數學知識。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具體的數學問題來解決,即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和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自覺地學。充分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3.數學思維的創造性和靈活性指導

分層教學過程中,關鍵的問題是教師的調控,即要恰到好處地處理好各層次題組與各層次學生之間的關係。A組學生在解決低檔題材時,B、C組學生雖然沒做,但A組學生回答問題時可以快速反應,在短時間內拿出解題的方法以及正確的答案,從而培養他們思維的敏捷性。對於中檔題,是要求大部分同學掌握的層次,是A、B、C組學生聯絡的橋樑,C組學生要在短時間內拿出答案也不是十分輕鬆了,此時是他們思維最活躍的時候。在解決高檔題時,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狀況適當地進行調整,使B組學生夠得著,C組學生學有餘味,進而訓練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靈活性。

分層教學使整個課堂的三個層次學生的思維自始至終處於活躍狀態,中差生起點低,新的知識容易掌握,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優等生給他們創造了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這樣的教學使得各層次學生互相激勵,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真正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岑誌慶.新課程標準下國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