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院校航空理論教育創新發展論文

才智咖 人氣:3.16W

一、制約航空理論教育質量的原因

飛行院校航空理論教育創新發展論文

第一,教育理念的滯後性。

飛行院校對初級任職教育本質內涵和特點規律還把握得不夠透徹,研究認識還處於初級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部分教學管理者、飛行教員和理論教員甚至還沒有很好地建立這個概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仍然沿用老思路和方法,如果不從根本上徹底轉變教育理念,飛行院校任職教育的改革很難落到實處。[1]

第二,課程設定和教學內容的陳舊性。

由於教學理念轉變的滯後,在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設定和教學內容的安排大多都還延續了以往學歷教育培養專業人才的思路和辦法,不僅在課程名稱上沒有太大變化,而且在課程結構、內容體系、教學環節等方面也還沒有真正體現任職教育的要求。[1]過分強調課程的體系性、完整性,忽視了任職教育教學物件、教學起點和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實用性的特點,存在重理論、輕實踐;融入新戰法內容不夠;以課堂講授取代外場實習演練等現象。[1]

第三,教員隊伍教學能力的差距性。

飛行院校任職教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規律的新內涵,對教員隊伍整體教學能力有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員加快轉型。目前,教員的知識結構和業務能力也不適應任職教育的要求,有部隊任職經歷和崗位實踐經驗的教員所佔的比例很低,懂戰術的教員偏少,這些顯然與飛行院校任職教育的教學要求有很大差距。[2]

第四,教學裝備與教學手段的不適應性。

飛行院校任職教育的特點是針對性、實用性和時效性較強,這就要求飛行院校在內場教學建設、裝備器材和教學手段上儘可能的貼近部隊、貼近崗位、貼近實戰需要。而目前以上方面難以滿足飛行人才崗位的需求,一方面是缺乏,另一方面是陳舊:首先,飛行院校任職教育的特點:一是明確的崗位指向性;飛行院校任職教育主要是利用本科階段基礎教育成果,結合飛行部隊特點,瞄準海軍發展和部隊需要,根據飛行院校不同培養物件的崗位任職要求,進行崗位適應性航空理論教育。要求教學緊密結合各機型特點和各專業發展前沿,緊貼崗位需要,緊貼各單位飛行訓練實際,緊貼未來作戰任務,著力提高飛行學員的崗位任職能力;二是理論指導實踐性強。“離開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離開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在飛行院校的理論教育分兩大階段,第一階段就是轉機種教育階段,第二階段是穿插教育階段。在轉機種教育階段飛行學員不僅要奠定紮實的機型應用理論基礎,更要形成運用理論解決實踐的能力,為後期的學習和飛行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穿插教育階段,飛行學員就要切實運用航空理論分析、研究、解決飛行訓練中出現的問題、難題,並學習掌握一定的作戰指揮基礎理論,形成一定的戰術素養;三是教學時間短。飛行院校任職教育中的航空理論教育所佔比例較小,穿插教育階段雖然是根據飛行訓練安排分散組織,但集中在一起也是在一個月左右。因此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支撐學員在下一階段飛行訓練所必需的理論課程,還要適當考慮其畢業後的崗位任職需求和知識儲備。要解決時間緊與任務重的矛盾,必須精選、重組教學內容,強幹弱枝、優化模組、優選優秀教員擔任教學工作。[2]

二、創新航空理論教育的教學活動的探索與實踐

第一,組織教學準備精益求精。

備課是教學工作的起始環節,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是教員為上課及其他教學環節所做的準備和策劃工作。理論系在上半年就針對當年的航空理論教育組織開展教學準備工作,各教研室根據教學任務和專業特點認真組織教學研究,系教學督導組在六月中下旬從教學設計、教案、教學課件等各方面進行檢查指導,並統一組織所有授課教員試教練講。

第二,聯教聯訓貫穿教學始終。

為了在和平時期儲備飛行人才、提高整體作戰能力,世界各主要航空大國都先後採取了飛行教官與作戰部隊飛行員交流的制度,培養了一批既能教學、又能作戰的飛行人才。在目前飛行院校還缺少作戰部隊飛行員參與航空理論教育的情況下,人們通過從各部隊選拔確定轉機種教育階段兼職航理教員,代理學員隊區隊長,並全程參與航理教學,為航理轉機種教育與飛行前準備進行對接融合。三年來通過不斷研究飛行院校任職教育特點,現已形成了一定的聯教聯訓模式。在轉機種教育階段,各部隊選派的兼職航理教員,不僅很好地完成了學員的管理工作,更是在航空理論教育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航理教學突出實踐特色。

理論可以灌輸,知識可以記憶,素質可以培養,唯能力必須在實踐中生成。飛行員的.職業特質決定了飛行院校任職教育有著比其他任職教育更為突出的實踐性。這就要求在進行航理教育時,必須更加註意突出實踐性教學,注重運用多種實踐性教學手段,降低學習難度、加深知識理解、突破難點內容。為了提高理論教員對飛行實踐的認知,人們加大了理論教員代職和調研力度,積極選派教員到飛行部隊代職鍛鍊,組織教員外出調研,提高對部隊和飛機的感性認識、深入瞭解飛行崗位的任職需求。

第四,拓展延伸航理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它體現院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反映教育主體的價值追求以及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2]一是在航理專業應用理論教學時,注重對教材內容的取捨和調整,加大對傳統教學內容優化組合,融入飛行訓練的內容,增加飛行部隊在役機型相關理論。二是在航理教育期間,開設了“英語角”,每週利用兩個早晨組織飛行學員開展英語學習交流,在後期組織英語競賽,為下部隊後參與雙語指揮奠定基礎。三是利用心理訓練專修室進行飛行心理訓練,讓飛行學員體驗飛行心理訓練的過程,提高飛行學員的心理品質。

第五,大力探索教學方法改革。

認真查詢梳理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上存在的問題,比如忽略教學內容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和需求,片面求新、獵奇、華而不實和以“講”為中心,教員以自己是否講完為標準,較少考慮學員是否弄懂了、學會了,教員講得多、交流互動少等現象,積極組織教員進行教學研究,更新教學方法手段。倡導基於網路與圖書資源的自主學習,教員重在問題引領、要點歸納和方法輔導,充分發揮學院圖書館功能,提高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倡導基於戰例或案例的實證式、研討式學習,教員重在精要提示和組織控制,注重過程考核;靈活運用網路教學,在充分發揮現有網路課程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各教研室進行網路課程開發,完善網路課程體系;在轉機種教育階段組織航理競賽,利用競賽促進學習熱情,同時增強學員的團隊意識。

第六,作戰牽引畢業論文方向。

畢業論文是飛行學員開展研究的主要活動方式,學院注重打牢飛行學員的戰術理論基礎,在學員進行畢業論文選題時,引導學員選擇與空中作戰相關的內容進行研究,厚實學員的戰術理念基礎,並設立網盤工作站,積累戰略戰術知識資料供學員參考。為正規畢業論文工作,學院改變了以往選題時間,提前到轉機種教育後期,並組織理論指導教員與飛行學員面對面溝通,確定畢業論文的框架,使得畢業論文工作準備更加充分,組織更加有序。通過作戰類畢業論文的撰寫,再結合各旅戰術專修室的作用,飛行學員在穿插教育期間,對航空兵戰術的學習也有了極大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李朝輝.教學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153.

[2]史偉光.轉型中的軍事任職教育[M].北京:誼文出版社,200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