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理念下國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論文

才智咖 人氣:2.76W

新課標已經頒佈並實施幾年了,在這幾年中,從對教師的培訓到課改的實驗,不少教育行政部門和一線教師多付出了許多心血。但是,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深入,在基層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悖於新課標的精神,也阻礙了素質教育的開展,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新課標理念下國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論文

一、刻意標新立異,熱衷於做表面文章

有些教師把課程改革理解為教學形式上的翻新,而忽視了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拋棄了語文傳統教學的精華,筆者曾聽過一次市級觀摩課,這位語文教師教授的是《諾曼底號遇難記》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他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放電影《泰坦尼克號》片段,(20分鐘),學生看課文(10分鐘),小組討論(10分鐘),幾個學生回答老師提問(5分鐘),課後,許多聽課教師感到很困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否實現學生理解課文的目的?另一位教師講《羚羊木雕》,教學設計是這樣的:學生先看課文,然後討論(討論的問題教師首先擬好,上課過程中用多媒體展示)。

整個教學過程似乎無可挑剔,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比較好。但是,在課後,我們找了三個(上、中、下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檢測。首先讓學生朗讀課文,三個學生除一個讀得比較流利外,其他兩個都讀的磕磕絆絆的,接下來從文中挑幾個重點詞語,讓學生根據上下內容談談對詞語的理解,結果沒有一個學生能回答得正確。這兩位教師的觀摩課能否獲獎,我們且不去評論,但這種教學純粹是為了創新而創新,他們拋棄了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優良傳統(如反覆朗讀課文,體會感情、藉助字典理解詞義等),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在不少學校的課改中,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少,對語文基礎知識的點撥少,對課文語言的體味少,導致學生課堂收穫減少,基礎知識得不到提高。

在課改中,我們要清楚地認識並把握語文教學的規律,要明確語文基礎知識積累及語文技能訓練的重要性,國中學生,尤其是七年級、八年級的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還是重在“學”,如字、詞的學習與積累,句意的理解與分析,文章結構、寫法的理解與掌握,在很大程度上還必須藉助於教師的講解、分析、傳授。忽略了這些,專注於搞所謂的“新花樣”、“標新立異、無疑耽誤了學生前程,看似華麗的空中樓閣”終成過眼煙雲,瞬間消逝。

二、教學方式陳舊,思想觀念老化

與前文所述相反,有些教師對語文課程改革表現“漠然”,思想觀念老化,固守陳舊的教學模式,他們對課文的教授還停留在字句分析,逐段講解,總結中心、總結寫作特點、忽視學生參與,老師唱獨軸戲的老一套教法中,還有的教師上公開課時是一種做法,平常教學又是另一種做法,為了上好公開課,他們精心準備,刻意求新、東拼西湊,“看”起來確實不錯,效果也還好,可是,公開課後,又照樣用老一套教學模式,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以上兩種現象在當今的語文教學實踐中近於通病,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為有兩點:

首先,有的教師素質差,缺乏對課改的正確認識,或者說對課改的精神實質沒有深入領會。這也不能全怪教師,因為許多學校領導在這方面重視不夠,對教師培訓的時間短,而且不能保證會員參加培訓,教師對新課標、新理念的認識比較膚淺,有的教師案頭連一本“課程標準”都沒有,對課改理念一問三不知,有些學校尚未構建教師集體研究教材,共同備課,分享教學經驗的校本研究機制。有些學校班級人數多,一個語文教師帶兩個班,一百四五十個學生,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沒有時間反思教學,調整心態,而是處於緊張應對的工作狀態中。

其次,對教師工作的一些繁瑣考核機制,制約差教師參與課改的積極性,在不少學校,對教師的工作業績和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的評價方式還沒有一個與課改相適應的變革。學校與學校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要評比,要排名,依據是什麼?成績,學生的考試成績!及格率、優秀率、平均分既決定學生在班裡的名次,也決定教師的工資、獎金分配。有些學校甚至搞“末位淘汰”制。誰的教學成績排在最後,就淘汰誰,或下崗,或待崗,或降薪,這種不科學的做法,無形中逼著教師要重操老一套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注入式”教學,硬把學生成績拔上去,而新課改是試驗性的,短時間內很難使教學成績有明顯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不願花時間、下功夫去鑽研新課標,更不願在教學方式上進行研究與實踐了。

新課標改革是一項歷史性的工作,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途徑,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還有許多繁瑣、細緻的工作要做,那種蜻蜓點水式的做法,那種不以為然的思想,都是錯誤的,我們不僅要有科學理念的指導,更重要的是還要有具體的實際操作,真可謂任重道遠,有待於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