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陶藝中情感因素表達淺析

才智咖 人氣:3.19W

本文試圖從20世紀現代陶藝產生背景入手,對中西方現代陶藝特點簡要地梳理和分析,強調情感與現代陶藝的關係。以下是小編J.L為大家分享的關於現代陶藝中情感因素表達之論文範文。

〔關鍵詞〕現代陶藝 情感

藝術作為歷史文化的一個符號,一直隨著時代變更、經濟中心轉移的大氣候而以不同的面貌存在。世界各國文化呈現不同程度的碰撞,經過梳理、解構,重新孕育著屬於各自新文化的藝術。藝術的宗旨並不在於用材料披露事物的表象,而是藝術家的內心對身邊社會現象的一種獨特感受,且該感受是純粹的。現代陶藝也如此,精彩絕倫的不只是單純追求工藝技巧,震撼內心深處的往往是發自於個體創作中融入藝術家的審美經驗與個體精神。

一、現代陶藝與情感

“情感是人對 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而藝術創作,正是一種從人本身出發認識世界的過程。同理,情感自然流露則是從認識到醞釀藝術的產物。人通過接觸並瞭解客觀世界,得到該事物的回饋與所處時代地區培育的個人經歷素養髮生特別反應,其感受通過對材料交融,達到心理物象與自然物像的完美結合。藝術多樣性的發展是一種建立在個人經歷上情感集合的抒發。蘇珊·朗格(Susanne . K. Langer)曾這樣描述情感對藝術創作的作用:“藝術是情感的形式,是人從內而外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隨著藝術進入新的時代,強調個人情感因素的抒發,這樣的觀點成為藝術價值體系中的觀者與藝術創作者的交流平臺。

以感動力為主導的藝術為捕捉和展現那些虛無縹緲、難以名狀的情感為主,用情感固化自身的靈魂。內心的感知能力有了積澱,才能用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去感動他人的心靈。對藝術創作者而言,情感因素便是支撐藝術存在的主要判斷。這種訴述感性世界的展示方式利用其啟示他人的功能展現獨一無二的狀態。人性之美,源於體驗生活激發的情感,無疑是藝術存在的意義。

20世紀60年代起, 以法國藝術雜誌(Art Pres)主編——米葉(et)女士為代表,認為所謂普遍認識的“當代藝術”產生於1900年。藝術進入一種多半反對固化形態的顛覆性革新,以表達其關注社會問題並進行探索性的思考與評論。在創作方式上打破對陶瓷創作固有的模式,美國陶瓷創作者認為作品應是反映當下社會生活,從而引起群眾性討論。因此美式的陶瓷作品通常展現衝突、荒誕、誇張以對應社會中的暴力、冷漠、消費等,達到個人內心體驗外化,喚起觀者自我反省。

源遠流長的歷史鑄造了一個民族的特色,中國陶藝創作者善於把個性情感表達與傳統技法融會貫通。水的活性,泥的柔軟,火的熾熱,媒材天然的屬性與創作主觀創作發生反應。相對成熟的成型工藝,豐富的裝飾技巧造就的精品讓世人驚歎。其中青花作為現代陶藝中一種裝飾技法,吸收了中國水墨畫的意境和傳統思想的薰陶,一筆一墨間,呈現無窮韻味。白明先生的陶藝作品管椎篇(圖1)充滿東方情調,極具抽象意味的主題融合作者灑脫飄逸的文人情懷,符合整體空間的和諧感。創作的隨興,屬於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所追求的意境展現。

二、我於陶藝創作中的情感體驗

情感的直接展現,是宣洩;而情感經過斟酌的表達,那是藝術。情感從萌芽 開始便是虛無縹緲的,經過藝術家的醞釀思考,把情感因素從內心解放出來,如何提取其精華,使作品充分展現其藝術性,才是陶瓷藝術創造從業者所追求的。藝術作品中符號指向的各種闡釋,在於它所處在不同環境帶來的多種不同的寓意。藝術創作者根據自身情感觀念的指引,構思創作空間並選取所需元素,通過理性的編排和感性的體會賦予符號新的'活力,重塑一個新的故事。這些符號最初的選取,既需符合創作者情感觀念的表達,又需考慮觀眾對符號的接收程度。當這些情感匯合在一起,即情感創作母體出現後將其置於第一語言系統並分析,使之能在一體上和諧統一且有所指代。而人遊走於這樣的時空中,如何選擇一種更合適的方式,與自然接觸,與自然擁抱,感受自然所感,領悟自然真諦。萬物伊始皆混沌,相對大自然生命無語的物語,本人嘗試用換位思考的方式,把自然的情感人物化,賦予其思想,傾聽自然訴說的哲理。

藝術,是創作者與觀眾通過對某一現象或問題達到情感融合。作品並非僅僅用華麗的堆砌或是引用觀眾獵奇的心理吸引觀眾,真正引起共鳴的是基於作品靈魂即創作者發自內心的情感。傳達和迴響,創作者欲想與觀者在交流上產生契合,需要雙方在某一層面的知識儲備有一定程度相似的認識。所以在創作過程中(圖2),情感因素不僅需要感性更迭,在造型上亦需理性思維對其推敲。在此次創作過程中的體會便是,情感體驗存在,需要觀眾對作品的關注點充分考慮,再選擇合適的創作表達方式使關注點貼近生活中的邏輯,呼喚觀者內心感受,使雙方精神上都達到情感的互動。

當代藝術如此自由地散發蓬勃的生機,陶藝家除了巨集觀掌握工藝特點,個性化追求也日益突出,原因在於獨一無二的真實情感源自內心深處。站在時代的大門前,不斷大膽探索與創新藝術形式的表現能力,不斷釋放內心的人生、理想、價值,藝術家才能創作符合當代多元化審美陶藝作品。通過記錄和分析現代陶藝中情感因素的出現、發展、簡化,選取合適的現代陶藝表達形式與手法,對於創作者本身在藝術面前如何發展自身、創作的作品如何傳達給觀者以表現自我內向深處的情感,有著特殊的意義。試想,如果陶藝作品是處於一個無感的環境下進行創作,那作品的生命力何在?在進行藝術創作的今天,創作者將本著一顆赤子之心放眼世界,帶著最初觸動內心呼吸的感受,迎接傳承與創新的機遇和挑戰。

參考文獻:

[1]蘇珊·朗格著,劉大基,傅志強譯.情感與形式[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2]Catherine Millet :L’Art contemporain, Flammarion,Paris ,1997

[3]Jody Clowes. Don Reitz: Clay, Fire, Salt, and Wood (Chazen Museum of Art Catalogs). Chazen Museum of Art ,Jun 20, 2005. 喬迪.唐·賴茨:粘土,消防,鹽,木(Chazen Museum 博物館的藝術目錄)。2005年6月20日,Chazen Museum 藝術博物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