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高校英語電影賞析課實施翻轉課堂的策略論文

才智咖 人氣:3.15W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誌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6)10-0144-02

試論高校英語電影賞析課實施翻轉課堂的策略論文

翻轉課堂(也譯作顛倒課堂、顛倒教室),就是教師建立視訊,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訊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一種教學形態[1]。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資訊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成為國內教育發展的“新常態”[2],翻轉課堂作為一種資訊科技支援下的創新型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研究。

公選課是高校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公選課實施翻轉課堂策略的研究,是現階段高校加強公選課建設的當務之急。本文擬探討英語電影賞析課(筆者所教授的本校公選課)的翻轉課堂實施策略,期待能對提升國內高校公選課翻轉課堂的應用研究水平有所幫助。

一、翻轉課堂的比較優勢

翻轉教學最早萌芽於19世紀早期的美國西點軍校[3],其設想由莫里·拉吉和格蘭·波蘭特於1996年秋首次提出[4],但直到2000年才由韋斯利·貝克明確了翻轉課堂的概念[5]。2007年,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將結合實時講解和PPT演示的視訊上傳到網路中,促使這種教學模式在美國流行起來[6],後由於薩爾曼·可汗和他創立的可汗學院的里程碑式的推動作用[7],翻轉課堂逐漸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熱點。

與傳統課堂相比,翻轉課堂具有如下優勢:

1教學流程方面。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先教後學”,翻轉課堂則是“先學後教”。在傳統教學結構中,一旦學生在課後的理解出現問題,將無法得到老師的即時幫助,從而延遲知識內化的過程,導致效果變差。翻轉課堂要求學生先內化知識,遇到問題可以馬上在課堂上向教師提問,這才是學習知識的正確順序。

2師生角色方面。在傳統課堂上,教師是課堂的管理者和知識的傳播者,學生處於被動接受地位。而在翻轉課堂上,教師成為學習的促進者,主要發揮諮詢和協調人的作用,學生則轉變為教學活動中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師生通過課堂上的協作互動對所學知識點做更深入細緻的研究,在總體進度已定的情況下,學生還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習程序。通過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翻轉課堂能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壓抑在潛意識中的能量得以釋放。

3教學資源方面。微課(即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技能等單一教學任務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8]是翻轉課堂教學資源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可通過媒體播放器實現暫停、回放等多種功能,便於學生做筆記和認真思考,也便於學生在一段時間學習之後的複習和鞏固,這是傳統課堂所不具備的資源優勢。如果校方能提供功能全面的學習管理系統,還可以整合線下課堂與網路空間,幫助教師有效地組織和呈現教學資源,動態地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遇到的困難,做出更有針對性的輔導。學生也可依託這一系統提供的便利建立各種共同體,協同完成學習任務。這些都是傳統課堂所不能及的。

總之,翻轉課堂是基於尊重人、尊重人的發展規律做出的根本性教學變革,對教師和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重新定位師生角色、精製課程教學視訊、重建課堂對話構成了翻轉課堂的有效實現路徑。

二、傳統教學方式下英語電影賞析課程的困境

2007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出臺後,為根據教學大綱形成獨具本校特色的個性化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包括哈爾濱理工大學在內的很多高校都將英語電影賞析課納入公選課。作為該課程的任課教師,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刻地認識到:英美原聲電影是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課程資源,它以聲音與影象構成了一個完整而生動的資訊載體,涵蓋了語言學習中語音、語調、節奏、用詞、思維、感情、文化等要素,綜合了聽、說、讀、寫、譯(通過高質量的雙語字幕)的訓練,並通過一種更為直接和易懂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具體、全面而真實的跨文化學習,啟迪其開闊視野。

然而,筆者最初的教學卻進行得並不理想。因為抱著消遣和娛樂的心態選課的學生實在太多,他們以為這門課的內涵無非就是看電影(最好每次課能看完一部帶雙語字幕的好萊塢商業大片),寫影評(網上能找到現成文章),而老師只是放映員;但事實上,該課程有著“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即教授學生英語電影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欣賞和分析英語電影的能力,兼顧對英美文化和英語語言的學習,且按照學校教學大綱要求,教師只能為學生選播一些經典英美電影,如《美麗心靈》《亂世佳人》《阿甘正傳》等,這不僅與他們的心理期待有距離,也常常超出了他們的欣賞能力(那些沒有配字幕的片子尤其如此),因此必須每放幾個“橋段”就停下來給學生做一番講解(即大綱規定的作品分析,包括挖掘電影的亮點、主題流派、敘事結構、表現手法和藝術特色等),結果一次課下來只能看完一部影片的1/4到1/3,一學期只能放三四部電影。這與學生的期望值明顯差異太大,如果說學期之初還有學生能夠藉助“新鮮勁兒”主動鍛鍊聽力、模仿口語表達或自覺思考劇情的話,則隨著課程的深入,厭學逃課就成了常態;再看“賞析”後學生所寫的影評或觀後感,根本就是網路同類文章的“三腳貓”英文版。

三、在英語電影賞析課程實施翻轉課堂的嘗試

為改變上述局面,自2010年春季學期起,筆者對授課方式進行了改革。當時第一部要放的影片是《美麗心靈》,看過這部片子的人都知道,該片很能考驗觀眾的解讀力,為避免學生“後知後覺”,筆者採取瞭如下做法:課程開始前先在央視網電影頻道找到並下載這部片子的“光影星播客”(CCTV-6“佳片有約”欄目在播放該片前所做的導視節目)視訊,再利用“威力導演”軟體將要“賞析”的原電影擷取成十二個視訊單元,將前六個視訊單元逐一上傳至為授課班級的網易公共郵箱中。到開學第一課時,筆者只播放了《美麗心靈》的“光影星播客”視訊,並將郵箱的賬號和密碼公佈給全班學生,告知郵箱裡有《美麗心靈》的一半視訊,要求課下必須觀看完畢,否則下次課一旦無法互動將影響平時成績。原打算讓他們每天看一段視訊,沒想到在“光影星播客”的“導讀”下,學生對這部片子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課下觀影基本上都是當天看完,在第二次課進行的作品分析互動中發言踴躍,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在筆者告知他們將把《美麗心靈》的後六個視訊單元傳送至公共郵箱,作為新的課後作業時,課堂竟響起一片掌聲(他們已經等不及要一睹為快了)。就這樣,原本要四次課才能賞析完畢的《美麗心靈》僅用了兩次課,而以同樣的方法繼續教學,筆者得以讓學生賞析了更多的影片,且根據之後學生上交的影評看,“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均有實現。

近年來,在瞭解到翻轉課堂的有關知識後,筆者進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教學改革,如針對學校所發的教學用電影光碟沒有字幕的問題,筆者在製作擷取視訊(或者說是“微課”視訊)時改用從CCTV-6“佳片有約”下載的有中英文字幕的視訊作為原素材;在“微時代”到來後,筆者又先後以微博群、微信群取代了原來的公共郵箱,確保學生使用手機即可完成翻轉學習,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熱情。

四、結束語

高校加強公選課實施翻轉課堂策略的研究是時代的要求。英語電影賞析課對相關技術手段和資源要求不是很高,比較適合開展翻轉課堂的高校公選課,應成為廣大公選課教師開展翻轉課堂應用研究的“試金石”。期待經過實踐的修正,筆者能提出更加完善的英語電影賞析課翻轉課堂模式與廣大同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