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探安徽省耕水機示範推廣專案實施效果及經驗

才智咖 人氣:7.88K

摘要:介紹了安徽省耕水機示範推廣專案的實施背景、實施情況,總結了其實施效果和取得的經驗,以期為耕水機的推廣使用提供參考。

淺探安徽省耕水機示範推廣專案實施效果及經驗


關鍵詞:耕水機示範推廣專案;實施背景;效果;經驗;安徽省
  
  耕水機是通過物理的方法,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能量——風能、太陽能及被啟用的水底生物能,把被汙染的水體淨化、重建水體生態系統的機械裝置。該機器通過改善水體環境,增加溶氧量、減少有害物質,創造適宜魚類生活的環境,從而達到增產、減少汙染的效果[1-2]。2009年,安徽省在農業部農機推廣總站的統一部署指導下,實施了耕水機示範推廣專案。
  
  1實施背景
  
  近年來,安徽省漁業取得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全省可養殖淡水面積48.6萬hm2,2008年池塘養殖15.11萬hm2。水產品總產量178.4萬t,養殖產量147萬t,其中魚類產量為120.5萬t(常規魚類產量為105.3萬t,名優魚類15.2萬t),甲殼動物19.4萬t,其他水生動物3.6萬t,漁業總產值已經達到314.3億元。漁業經濟全面持續穩定發展,為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與全國漁業發展水平和周邊省份比,差距很大。單產水平底,生產方式落後,科技成果轉化低是制約安徽省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些養殖品種的產量和單位效益都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據統計分析,安徽省水產養殖平均產量2 295 kg/hm2、平均收益19 620元/hm2,而同期全國平均(與內陸地區淡水養殖相比)是3 345 kg/hm2和31 530元/hm2,鄰省江西是3 660 kg/hm2和32 265元/hm2、江蘇是3 585 kg/hm2和53 505元/hm2、湖北是3 915 kg/hm2和26 640元/hm2。隨著高密度、集約化水產養殖及相應的機械增氧技術的廣泛應用,高密度養殖模式所產生的高濃度有機汙染,早已超出產地水流域的環境承載能力,產生對水生態、水資源和環境的破壞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已刻不容緩。
  
  2實施情況
  
  選擇6個示範點,分別安排在滁州市、肥東縣、廬江縣、寧國市、宿松縣、潁上縣有代表性的水產養殖大戶,示範池塘面積共15.27 hm2,以及一定面積的對照池塘,共投放示範樣機33臺。2009年6月中旬示範樣機全部安裝完畢,正式投入執行。按實施計劃各地農機推廣站聯絡當地水產部門,利用檢測工具對執行後的效果進行資料檢測。檢測資料包括:水溫、溶氧、pH值、透明度、氨氮、亞硝酸鹽、硫化物等,能夠充分反映機具使用後對水體環境的影響。檢測在工作人員的安排下,分階段進行。1個養殖週期後,對試驗池塘進行測產。
  
  3實施效果
  
  3.1節能減排,改善水體環境,生態效益顯著
  一是節能效果明顯。池塘養殖目前使用的的機具多是水泵、增氧機、投餌機、池塘清淤機械等,鑑於現階段市場沒有耕水機同類產品,只能與其在同一消費區格中的傳統產品——增氧機作一簡單對比。例:一般5 333.33 m2水面只用1臺60 W的耕水機,而同一塊水面至少要用1臺3 kW的增氧機。正常情況下,耕水機1 d只需開10 h,用電600 W;增氧機一般至少要開3 h,用電9 kW,是耕水機的15倍,耕水機節能效果非常顯著。二是水體環境明顯改善[3]。觀察使用耕水機的池塘,水質較清澈、色嫩綠、呈中性,透明度在30 mm左右,池塘底質無色無味,水質優於對照池塘。經過檢測資料對比分析,試驗池和對照池溶氧量在夏季均呈下降趨勢,但試驗剛開始時耕水機池底部溶氧增加比較明顯,而對照池始終呈下降趨勢,秋季以後,又逐漸回升。總體來說,試驗池塘溶氧比對照池塘有所增加,增加量為10%。試驗池塘中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物的含量比對照池塘的含量低。據全年水溫測量結果分析,試驗塘水溫明顯降低,平均比對照塘低1~2 ℃。耕水機利用充足的自然資源,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遏制水體汙染,改善養殖產品的生長環境,促進水體生態重建,生態效益顯著。
 3.2產量高、質量好,經濟效益顯著
  水體中含氧量增加,硫化物等有害物質減少,為魚類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無噪音汙染,避免了震動波對魚蝦等苗體保護膜的損傷和易造成疲憊、厭食的養殖弊端;水質好,群體食慾增加,增加了體質,提高了抵抗病害的能力,增加體重,從而使產量提高。因水體環境的改善,促進有益藻類和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長,使天然餌料增加,減少了人工飼料的投入量;魚蝦抵抗力增加,減少了化學藥品的投入量,實現健康、綠色、無公害的養殖目標,提升了養殖品種的品質。根據週期測產資料顯示,大部分試驗池塘比對照池塘增產10%以上,增產效果明顯;使用耕水機的水產品個頭大、成色好、口感好,無土腥味,受到消費者青睞,經濟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