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理學教學思路的轉變論文

才智咖 人氣:1.57W

20世紀90年代後逐漸形成了一種新型的學習。教學理論。新的理論認為,個體不應死板地反映客觀事物,而應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解釋現實,構建現實。學習是以已有的認知結構(包括原有知識經驗和認知策略)即“圖式”(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的網路)為基礎,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藉助他人(教師、學習夥伴等)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主動獲取、加工和建構新“圖式”的過程。

醫學心理學教學思路的轉變論文

醫學心理學受傳統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影響,教師一方處於主導和支配地位,而學生一方處於被動和被支配地位,學生習慣於教師教什麼,就被動地學什麼,學習缺乏自主性,這種灌輸式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忽視學生創造意識的發展,不利於學生的認知建構,久而久之,不但磨滅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使學生深陷於背概念的苦海中而失去了學習興趣。新的教學理論為當前醫學心理學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啟示,注入了一股鮮活的動力。

1.醫學心理學教學目的不應侷限於新的醫學模式下知識結構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掌握知識建構的能力,達到終生學習之目的

醫學心理學是醫學學科體系中既年輕又不成熟的學科,在醫學院校擔負著傳播心理學知識,促進心理學知識在醫學中的應用,促進醫學對人性的關注,促進“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的建立和完善等重要任務。

既往醫學心理學教學更注重心理學知識和理論的傳授,較少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認知建構和心理健康,存在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因此,醫學心理學的教學不應該立足於單純的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的狀態,而應把實現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建構學生良好認知結構作為教學的基本價值取向。加深學生對自身心理髮展特點的`認識,不斷完善自身的認知結構,主動探索知識,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探索發現,學會認知加工,學會自我監控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學習醫學心理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方法和技巧的同時,認知、思維、學習和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使教學具有很強的開放性,真正實現理論和實踐、學習知識與發展能力的和諧統一。

2.在新教學模式的啟發下,醫學心理學教學思路的轉變

醫學心理學應根據學生認知建構學習過程設計教學過程,以促進學生自主建構認知結構。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一個能動的認知體和生命體,學習不僅僅是從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過程,而是學習者在主動建構自己經驗的過程。學習新的知識,主要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而獲得的,而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教學情景下,利用一定的教學資源,通過與教師或其他人協商、交流和合作,進行主動的、有意義的建構過程。學習過程不應是被強制束縛的,而應是自由開放的;不是由知識主宰、控制著人的學習,而是人去認識、掌握和佔有知識。因此,醫學心理學教學應圍繞學生認知建構的核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為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為促進學生自主建構認知結構而教。教學前應對教學物件心理、生理髮展特點進行診斷,根據學生心理特點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教學中應善於創設適合學生的教學情境,注重多維的師生交往和課堂互動,同時隨時進行教學監控,教學後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都要以學生自主建構認知結構為核心而進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和知識的探求者,主動地採集、獵取知識,自由開放地發展自己。在這樣的情境下,才能完成學生認知結構的自主構建,培養創造性人才。

3.新教學模式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運用的體會

3.1 為學生提供和諧、合作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站到主體地位上來

新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要為學習活動的展開儘可能地創造有意義的學習環境。一個優化的,充滿情感和智慧的教學情境,是激勵學生自主建構學習的根本保證,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創設和諧、民主和有利於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環境,以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意義建構。這裡所說的課堂環境包括自然環境、教學設施和教學時空環境等教學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在醫學心理學的教學中,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更為重要。

教師應結合醫學心理學的特點,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創設適合學生生理心理髮展需求的物理和心理刺激,激發學生的課堂情緒,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心理的愉悅性,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和促進智力活動。

3.2 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使教學鮮活起來

傳統的教學手段,使得醫學心理學的教學陷入沉悶、枯燥、毫無生機的狀況。這也使得大部分學生對心理學存有敬畏心理而使學習停留於表面無法深入。生動、活潑的教學媒體的運用,使得心理學教學現狀大為改觀。一副副生動的畫面,一段段真切的視訊都深深的吸引著學生,引導著他們在心理的海洋探索。

3.3 採用新的教學模式,把學生引導到終身學習的長遠目標上來

新的教學理論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優秀的教學模式。

支架式教學模式(Seaffoldiglnstruction)其要求教師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分析學生的認知、個性等發展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使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達到學生可望又可及的水平,使教學始終保持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師的教學首先要給學生建立概念框架(搭腳手架),促進學生進入概念框架(進入情境),激發學生獨立探索,使學生始終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教師引導著教學的進行,並通過管理與調控把學習的任務逐漸由教師轉移給學生自己,進而不斷地把學習者的智力從一個水平提高到另一更高水平真正做到教學走在發展前面。

拋錨式教學模式(Arichoredlristmetiori)。認為學習者要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情境中去感受、體驗。教師可採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展開教學。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這種教學模式尤為重要。

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PBL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就是這種模式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首先針對教學內容提出一般學生都關心的問題,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創設情境),在此基礎上選擇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提供恰當的案例作為學習中心(即“拋錨”),然後教師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引發學生自主學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學生之間進行協作學習,師生進行廣泛的討論、交流,修正並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角解最後教師對學生解決問題過程進行評價,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僅是知識的學習,而且也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訓練,從而達到認知建構的目的。例如:在講到“心理應激”時,先讓學生查閱有關“心理應激”的各種相關資料,然後提出一些具體問題,如:關於“心理應激”都有哪些不同的觀點?你持什麼意見?應激事件與人的心身健康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關係?然後分小組討論,最後就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從而使學生理解並掌握有關“心理應激”的概念及相關知識,當然也可以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正如愛因斯坦說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只有提出了問題,學生才會動腦思考如何去解決,那麼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能體現出他們的聰明才智和新思想及新觀念,體現出他們的創新能力和精神,這樣的課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所以他們覺得這樣形式的課學得明白記得紮實。例如:在講“感覺的適應”時,如果直接介紹適應是在刺激物的持續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變化,學生很難理解,不妨先提出問題:為什麼冬天剛出門時覺得特別冷,而時間久了怎麼就覺得不那麼冷了?為什麼剛進入解剖實驗室時會覺得特別刺鼻,而過一會兒覺得減輕了一些?此時此刻學生都很好奇,都想知道平時的這些感覺宄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種的疑問促使學生渴望解決這些問題,獲得有關方面的知識。所以說,創設問題的情境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而使得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當然講授的內容要難度適中,醫學心理學中涉及到很多普通心理學的內容,而心理學雖然是研宄人的心理現象的科學,與人自身有很大的關係,但人的心理現象比較複雜,所以心理學知識很抽象、難懂。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就應把握好難度,不能過份簡單,也不能太難,要難易適中,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否則讓學生跳跳腳都夠不著的話,學生勢必會灰心喪氣,缺乏信心,失去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