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語境制約因素與外語交際之關係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9.15K

論文摘要:語言交際與語境分析是密不可分的。學習外語的目的是掌握外語語言(書面與口語)交際能力,語境對於外語交際能力的習得起到了很大作用。外語學習中的主要障礙之一便是不懂得如何把外語交際能力的獲得與語境分析結合起來,也不熟悉語境對於外語交際的種種制約因素。分析了傳統語境與認知語境,以及它們之間的辯證關係,闡述了語境分析對於外語交際的重要意義。

試析語境制約因素與外語交際之關係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語境;交際;制約因素;認知

一 、語境學說之演變

語境是語言具體運用的環境。失去語境,語言就沒有了依託,就失去了使用的價值,交際者就不可能理解彼此的真實意圖語境。語境作為語言存在與變化的條件,在語言交際中,是由語言內和語言外各種制約因素共同構成的連續的系統。有人把語境劃分為語言知識語境(verbal context)和非語言知識語境(non-verbal context),也有人稱之為語內語境與語外語境。一般來說,前者是指上下文語境,後者則為情景語境(context of situation)與社會文化語境(context of social culture),到後來分得更細,變成了四種語境:“上下文語境;交際情景語境;社會背景語境和文化背景語境”。

傳統的語境觀對於語言語義的學習與理解,以及語用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語境分析使得外語學習者,不再孤立地糾結於語法規則中的條條框框,不再拘泥於枯燥的純語言學習,而是結合語境,從歷史與文化的背景語境角度學習外語,掌握跨文化背景下外語語言交際能力。於是外語學習變成了外語習得和語言交際能力的獲取。但傳統語境觀過分強調客觀存在的環境因素,而忽略了人的心理因素,忽略了外語語言使用者在心理認知上的變化。1986年,語言學家Sperber和Wilson在其合著的《關聯:交際與認知》(Relevance: Communication &Cognition)一書中,首次提出了認知語境說,認為:“語言交際是一個認知過程,是交際者雙方在話語交際中做出認知假設的參與過程。”在認知語境觀中,明示—推理,是交際中非常重要的兩個因素。話語成功的關鍵在於關聯性(Relevance),交際行為的過程主要的是受話人在關聯性的基礎上對認知語境的假設進行不斷地選擇和調整的過程。

從傳統的語境觀到認知語境說,人們對於語境的分析與理解經歷了從相對封閉的、靜態的、表象的階段轉向開放的、動態的、互動的、能動的心理認知語境階段。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又是“人類的思維工具和文化載體。”無論是外語情景交際,還是外語語篇閱讀理解,都是一個完整的交際鏈,其中都有參與的人物主角、事件、主題、場景、時間、上下文以及對話或語篇所表現出來的歷史與文化因素,構成了一個總和。因此,僅僅依靠傳統語境分析或者是認知語境觀都無法解釋這一語言交際的綜合過程。因此,語言的使用環境更應該是多種語境交融在一起的,合成式的語境,而不是單一的獨立存在的語境。對此,冉永平教授指出:“語境既包括認知語境也包括其它語境……,認知語境不能取代其它具體語境。”

傳統語境是認知語境的外在源泉,是認知語境產生推理的條件。傳統語境中的具體場合因素對交際雙方認知語境的顯現有觸發作用。在言語交際中,語言使用者根據交際場合的需要,可以自覺或不自覺地啟用相關認知語境,使交際順利進行。

二、語境分析

1.上下文語境制約因素

從單個的詞彙、短語、句子到整個閱讀語篇,或者從交際對話的前言與後語的銜接,構成了完整的上下文語境,這個上下文語境既包括語法上的(時態、語態、語音、句構組成的語言符號系統)上下文語境,也包括語義方面的(情景與文化意義上的)上下文語境。因為“語言是個符號系統,語言由兩個方面組成:形式與意義。”語境還有兩個功能:一是制約的功能,二是解釋的功能。因此,上下文語境對語言產生的制約與解釋的作用表現在語法方面與交際行為等方面。

由於外語詞彙的多樣性與豐富性,一詞多義往往會帶來交際障礙。語境所具有的制約與解釋的功能使得“上下文中的.某些語詞選用,受到上下文語境制約,使其無論從形式上還是語義上均與上下文整體保持密切的關聯(有些語義甚至是相互一致的),這樣就限制了它的所指功能及範圍,從而使語詞的所指功能具有了標記性,其所指範圍具有了確定性。”因此,藉助上下文語境分析,可以比較準確地推斷出某些語詞或短語的所指定義,達到消除歧義和發現其隱指含義或象徵意義的目的。能起到語篇銜接作用的詞語只有在一定的上下文語境中,其語義依賴於上下文語境,才有可能使其語言形式具有標記性,才有可能對語篇中某些特定的語言成分起到銜接作用,才可能具有交際語篇連貫的功能。如下列句中出現的“stood”單詞,根據上下文語境,可推斷出其語義是“忍受”的意思。

Once more I tried to consoled him:“I’ve had Toledo partridge twice before, and I promise you, it tasted just like yours.”

“And you stood?” he pushed his plate away but refrained from complaining to the waiter.

在與目的語國家的人們進行外語交際時,交際者雙方根據話語的“前言後語”(上下文語境),猜詞測意,判斷、把握準確的交流資訊,以達到彼此的良性互動。

2.情景會話語境制約因素

人們在從事交際活動時,總是在具體的時間、地點內就某些具體的話題運用某種語言交際方式,彼此展開情景會話。這樣話語交際的當事人(交際者)、交際話題、會話時間與地點、交際的前言後語(上下文)會話語篇等所有因素的總和就構成了情景會話語境。

交際能否成功,能否進入良性互動的狀態,言語交際時的情景(場合、交際方式、交際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會話語旨、交際者本身還有交際或輔助交際的次語言、非語言交際符號(語氣、語調、體勢語言、豐富的面部表情等),構成了一種相互制約的情景會話交際語境。

情景語境反映了各種語言的、次語言的和非語言的交際符號相互粘著的交流狀態,其中對交際成功與否起到最重要制約的是交際參與者的語言認知狀態,即情景會話中的認知因素。"

3.認知語境因素

交際參與者的心理認知活動與語境運用相結合,便形成認知語境。交際者根據交際過程中的明示,然後結合語境假設進行推理,判斷並領會彼此的交際意圖。認知語境是話語交際互動過程中存在於雙方大腦中的一系列假設,這些假設是各自正確理解話語的前提。理解每一個話語所需的語境前提是不同的,因此,聽者獲得資訊並及時做出反應的過程即是構建的每一個話語的認知語境(情景認知語境;社會文化認知語境;上下文認知語境)。

認知語境不是在交際之前就早已存在的,而是在言語交際的互動過程中與話語理解中不斷選擇的結果。當交際參與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語境認知時,彼此便能夠達到最佳關聯的交際狀態,反之便會使交際無法進行或者導致歧義。

4.情景認知語境制約因素

在會話語境的諸多要素中,交際者(發話人與受話人)因素是主要的制約因素。交際者的社會與文化背景,交際者對於交際的目的以及交際符號的認知,均對交際的成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有這些因素構建了交際者的情景認知語境。

(1)情景認知語境中言語交際者語言交際符號的認知制約因素。在交際互動中,交際者彼此間的語言交際符號認知關聯性推理,對於交際的良性互動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交際參與者之間語言認知差異越小,那麼共處的認知語境就越大,交際障礙就越小。實踐證明,當雙方具備相同或相近的語言認知模式時,彼此便能達到最佳的認知狀態,這樣雙方隨著交際的深入,彼此的互明與推理便會獲得很好的效果。中國人由於所學外語與母語分屬不同的語系,文化傳統等語言交際符號與交際行為模式迥然相異,這就勢必造成中西方認知上的巨大差異,使得我們在外語交際或語篇閱讀時,會遇到來自母語的負遷移等一系列的交際障礙,制約了語言交際參與者對語言交際符號的順利解讀。

情景會話中的語言認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話人就自己的交際符號對受話人的理解認知的推理;二是受話人對發話人語言意圖、交際符號認知的推理;三是交際參與者對不斷延展的彼此的語言交際符碼代指模式的進一步推理認知。

(2)情景認知語境中交際者非語言交際符號的認知因素。在情景語境會話中,語氣、語調、面部表情、眼神、體勢語(body language)等非語言交際符號,作為一種語言資訊載體也參與了整個交際過程,其所承載的語義也是構成情景會話語境中語篇語義的組成部分。非語言交際符號同樣具有文化意義,是經過漫長的積澱而形成的重要的語言應用系統的組成部分,有時,在交際中會形成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情景效果。一個人的舉止尤其是眼神所能提供的認知資訊量往往超過其語言認知層面,同語言交際符號相比,其所反映出的資訊更為真實、準確與生動,更適合傳遞隱含的深層次交際認知資訊,達到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語境效果。非語言交際符號只有在完整的上下文連貫的語篇中,在完整的情景會話交際鏈中才能與語言交際符號系統一起發揮其作用。離開情景語境,其語言交際的輔助作用便無從談起。正如David Abercrombie所指出的那樣:“我們用發音器官說話,但我們用整個身體交談。”T-Hall也指出,“時間講話,空間講話。”

非語言交際符號認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話人就自己的非語言交際符號認知對受話人的語言理解認知的推理;二是受話人對發話人非語言交際符號認知的推理;三是交際參與者對不斷延展的非語言交際符號認知模式的進一步推理認知。

由此可見,要達到能用外語進行有效的交際,還必須遵循目的語國家人們的交際模式,尤其是非語言的交際模式,拉近與交際物件的語言與非語言交際符號的認知差異。

5.社會文化背景語境

社會文化背景語境是指交際參與者所具有的社會政治背景和交際中所涉及到的文化、歷史、宗教因素,還有生活習俗方面的因素。社會文化背景語境反映了目的語國家或地區的人們所具有的或代表著的各自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同行業以及歷史文化方面的特徵與屬性。

6.社會文化背景認知語境制約因素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的使用一定是在某種社會文化背景下進行的,它逃不開社會和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不同的民族及不同的文化習俗造成不同地域語言的差異,導致交流的障礙,“這種障礙表面上是語言本身帶來的,實際上是社會文化背景認知差異使然,”由此而形成的不同的信仰、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的認知差異導致了交際者對於社會文化層面的交際認知障礙,所有這些便成為制約跨文化外語交際的不利因素。東西方社會之間交際障礙,以及中東地區的紛爭甚至宗教衝突與內亂從深層次上說都是社會文化背景語境下語言交際者的認知差異引發的。西方社會在面對美國在世界上的霸權時表現出了很大的寬容與依賴,可是面對中國的崛起,卻發出一致的聲音:“中國威脅論”。

從根本上說,就是西方人骨子裡的傲慢的社會文化認知因素在作祟。

三、結束語

語言的習得,目標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即一種社會文化意識觀念的培養、一種價值觀念的認知接納、一種人格的重鑄、一種思維方式的養成。而這些包含在目的語言中的諸多跨文化交際因素只有運用在具體的語境中才能發揮其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學習與掌握外語語言交際能力的過程中,語境分析便顯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