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語言學研究和文學研究之間的關係

才智咖 人氣:1.05W

語言學具有共時性和歷史性兩個維度,而語言和文學兩者關係密切,不可分割,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關於語言學研究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探討語言學研究和文學研究之間的關係

 前言

文學離不開語言,語言的邏輯組合構成了文學,其形式和內涵無不和語言有直接的關係,語言的通性和異質性組成了文學作品的邏輯關係,表現了文學的內涵。研究文學離不開語言的研究,研究語言也需要文學的例證進行實踐探討。語言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一直是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們探討語言學和文學研究的相關性,對兩種學術研究都具有深刻的意義。知識是貫通的,沒有孤立存在的一種知識體系,尤其是語言和文學,他們具有伴生性,像一對伴侶,互相影響和互相促進。

探討語言學研究和文學研究之間的關係,對於高校語言學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語言學研究觀點的探討索緒爾的語言觀認為:言語是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語言現象,是社會個體的語言行為,在平常的場合中有著豐富的形態變化;語言則是言語事實的異質性總體中明確規定的東西,外在於個人,它具有齊一性,是言語活動所用的記號系統。所以語言學研究的應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標準規範的語言,而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言語。規範性的語言,通常是指人們的書面語言,索緒爾確立的“哥白尼式的”語言學,對世界語言學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產生了劃時代的作用。語言學的特徵是具有共時性和歷史性的兩個維度,其中共時性的研究觀點主要體現語言的共時性是語言學研究的真正物件,語言之間的聯想關係,也就是話語之外多個據有共同點的詞彙的充分融合,聚合成具有相關性的詞彙的總和。這一論斷也深深影響了現代語言學方法論的確定內容,同時給文學理論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鑑的方法,使語言學和文學的研究具有了一種共生的關係。

基於語言學視域下的文學研究語言學對文學研究的影響主要是研究文學的文字語言,對這一問題做出語言學的解釋,在學術範圍內側重對於文字資源的探討,同時,也對文字語言進行學術面貌的探討。

 1、語言學的規則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文學研究在理論資源和研究方法上的哲學意蘊對於文學的言語結構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語言是構成文學文字的基本單位,是一個一個相互關聯的個體的重新排列和組合,通過邏輯的重新定位,構成具有一定思想內涵的文學形式,比如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等,都是語言的體現。文學作品中眾多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就是語言的具體表象。像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前八十回涉及到眾多的人物形象,其中的語言學理論研究有很多人在探討。有的學者以社會地位作為這一研究的主要變數,同時結合語言學中的面子理論和禮貌準則等研究依據,對文中共計 11 次跨等級道歉行為做了語言學角度的研究和探討。

其中上級向下級道歉和下級向上級道歉都有一定的原則,這一原則的提出通常是遵循顧曰國(1990)提出的貶己尊人準則,在保證自身獨立性的前提下,尋找對方的寬恕和理解;而上級向下級道歉則是遵循同情準則,在採取參與性策略的同時上級要維護自身的尊嚴,保護自己的面子。這種觀點也佐證了《紅樓夢》中11 次跨級道歉的結果。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藍純、趙韻《〈紅樓夢〉中跨等級道歉的語用研究》《(當代修辭學》,2010,2),這是語言學研究帶動文學研究的典型代表。

1.語言學方法論對文學研究的促進作用

在語言學研究中使用的方法論,對文學研究也有深遠深刻的影響。語言學研究方法論是歷史比較語言學方法論,其奠基者是 18 世紀的英國的 W·瓊斯,20 世紀以來影響較大的方法論的基本理論源出於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語言學方法論使用的否定思維在文學性和非文學性的區分上具有一定的顯性意義。語言學研究的方法論確定了文學和非文學的屬性區別。語言具有系統性,文學也具有系統性。學界將語言和言語用於文學性與非文學性的區別。言語作為文學的文字實質,言語構成的文字之間共同的特質,就是文學性的標誌。

任何一個抽象的文字,都是由於言語的共性成為文學文字的實質,並具有文學性的特質。語言是傳情達意的工具,它的存在功能能夠反映現實社會以及經濟基礎,其中的審美作用也是一個重要功能。文學的存在更多的也是審美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二者之間具有明確的界限。語言可以提升文學的藝術意象,並和現實保持距離。

2.語言學研究內容對文學作品研究的促進作用

本文中以方言研究為例。方言是語言研究的範疇,方言也是語言,只不過是受地域性影響的語言。在我國大量的文學作品中,有很多的作家作品內容中含有大量的方言。方言是一個地區的特徵,是一種語言習慣的表現。對方言的研究與文學作品研究也有著及密切的聯絡性。在這方面的研究以李勝梅《方言的語用特徵與文學作品語言的地域特色》較有學術價值。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把研究的重點落在了江西,江西作家的作品中江西方言佔有很大的比例,所以作者把江西作家作品中的方言作為研究的物件,對其在文學作品中的作用進行了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研究。筆者對這一類作品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和比較,發現這些文學作品在選擇共同語的詞語或句式時,體現出來的江西地域特色非常明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的使用頻率極高。通過這些方言的使用表現作品所具有的地區性特點,讓讀者明顯感到這些故事發生在江西,這些人都是具有江西特色的本土土著。因此作者在閱讀文字時,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對於理解思想性和文化內涵都具有明確指向。在這個研究中,作者對比了大量的'地方性固定短語、句子結構等內容,這些有特點的語言,都對人物性格的表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文學作品中,作者引用具有明顯地域特徵的固定熟語、句子格式來表現故事發生的地點,其中作品中人物遇到一些生活現象而發出的感嘆詞所代表的地方性,都有語言學範疇的研究。研究者發現,江西作家的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時,都注重口語表達時帶有與言語形式相伴隨的具有地域特點的表情和動作來輔助,體現了文字內容的地域性。由此可以證明方言的語用特徵是作品言語風格的構成元素這一觀點。

2、基於文學研究基礎之上的語言學研究文學是語言的載體,語言學中的修辭及修辭技巧在文學作品中都有具體的體現,研究語言學需要在文學作品中尋找規律。

1.基於文學的語言學中的修辭

文學是一種表達形式,文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所以在文學研究領域中,對文學史、各種流派、文學思潮等的修辭意識及技巧的探討,都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語言學的研究。語言學中的修辭研究主要是針對敘事學的研究,尤其是後現代敘事理論的資源探討,對文學中的審美及理論思辨等進行定性研究。語言學與文學的修辭研究結果偏重於學術,其受眾都是文學界的愛好者和理論研究者。學者們認為語言學的修辭在文學中具有一定的審美意義,對語言學的研究表現出了特定的審美特徵。在我國的近現代文學作品中,紅色敘事文學作品的寫作誕生了“革命”和“現代性”兩種觀念,由於時代的特徵,這一區間段的文學具有斷裂式的特點,獨立於一個時代而存在。革命敘事詩是這一階段的文學主流,成就了其作品的美學特徵,文學中的修辭學應用,體現了作品的時代性。時間發展到 20 世紀 90 年代,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時間的向度上“,迴圈論”時間修辭再一次在文學作品中出現。這一時期中國的文學作品主要特徵為傳統典型的悲劇結構與悲劇歷史美學的呈現,一種民族風濃郁的敘事特質與古老的美感神韻風靡文學創作。這一期間,學者們紛紛提出文學記憶的修辭化應該符合國家主義尺度。這一概念的提出,將修辭的本質改變為另一種情態。這一時期的主要人物有朱大可,他的修辭美學觀點在當時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語言學中的修辭成為文學研究的重要因素,同時語言學也深深對文學作品產生影響,語言與文學再一次聯姻。

2.基於語言學的修辭技巧研究

在文學研究的過程中,理論界將“語言世界———文字世界———人的精神世界”的伴生關係作為研究的主要問題,研究的主要方向確定為“打通語言學和文學的研究空間,為修辭技巧的研究做出解釋,這種研究模式體現了語言學和文學交叉學科的研究特徵,再一次印證了語言學的研究不能離開文學,文學的研究不能離開語言學。兩類研究的資源得到了充分的融合。語言學界和文學界的研究實現了合併,並同時相容了兩種學科的審美。

學者們更加註重了文學作品中的修辭結構和敘述結構的問題,側重對支撐文字敘述結構的修辭元素的研究,進而解釋人物的精神世界。同時在文學作品中,作者對修辭的設計為文字的整體結構做好了支架,對人物思想情感和精神內涵將產生什麼樣的優化效果,審視語言在修辭中對文字結構效果的促進作用,也同時注重了修辭在文學作品中所產生的負影響。從而得出結論:文學經典,應該同時是語言經典。語言是文學構成的基本單位,語言的修辭是文學裝飾和審美的必需,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伴生關係再一次得到確定。綜上所述,文學研究和語言研究具有的伴生性,使得語言學的研究對文學研究所發揮的促進作用,也同時促進了語言學這門學科自身的發展。文學的研究因為語言學的促進,文字內容的特質和內涵也更加的鮮明,具有時代性,反映社會的經濟基礎。因此說文學文字離不開語言的結構支撐,語言的運用也離不開文字的載體。

 參考文獻

[1]王德福.論索緒爾語言學的元理論性質 [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2).

[2]孫兵,王欣.形式主義批評與現代語言學 [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1).

[3]韓江玲.索緒爾的語言觀與結構主義學派[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