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關於熱處理工藝研究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9.49K

1材料成分和技術要求

探討關於熱處理工藝研究的論文

1.1技術要求

(1)軋輥硬度要求調質處理後軋輥工作層厚度250mm,輥面硬度56~58HRC,表面硬度不均勻度≤5HS,工作層硬度落差≤5HS。

(2)軋輥的低倍組織和顯微組織低倍組織要求:不得有氣孔、夾雜、疏鬆、裂紋等缺陷。金相組織要求:碳化物分佈均勻,不得有殘餘應力和沿晶界分佈的網狀碳化物存在。

2工藝分析及試驗研究

2.1工藝分析

Cr12MoV鋼屬於高碳高鉻鋼,含碳和鉻量高,形成了大量的碳化物和高合金度的馬氏體,使鋼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此外,Cr12MoV鋼中的鉬增加鋼的淬透性並且細化晶粒;釩能細化晶粒增加韌度,又能形成高硬度的VC,進一步增加鋼的耐磨性;鉻又使鋼具有高的淬透性和回火穩定性。由於Cr的大量存在,鋼液結晶時析出的大量共晶碳化物(主要是硬度很高的鉻鐵複合碳化物(Fe,Cr)7C3)極為穩定,常規熱處理無法細化。即使其經壓延後,在較大規格鋼材中仍保留明顯的.帶狀或網狀碳化物,碳化物分佈不均勻,而帶狀或網狀碳化物區是一個脆性區,其塑性、韌度差,不能承受大的衝擊力,裂紋很容易在這裡萌生與擴充套件,往往成為裂紋產生的主要原因。較大的碳化物周圍常常有空位、位錯等缺陷匯聚,在交變負荷的作用下,這些缺陷進一步聚集和擴充套件便可萌生疲勞裂紋。碳化物偏析嚴重,在碳和合金元素富集的區域,鋼的熔點降低,易導致模具熱處理時過熱,使碳和合金元素在奧氏體中溶解度減少,降低淬火後的硬度,且導致碳合金元素富集區與貧乏區間產生大的組織應力,從而增大模具熱處理後的變形量。為了碎化、細化共晶碳化物,把粗大的枝晶狀共晶碳化物打碎,提高碳化物分佈的均勻性,細化碳化物的粒度。—般Crl2MoV使用時都需要進行鍛造和預先熱處理,以減少碳化物的不均勻分佈,為後續淬火、回火提供優良的原始組織。

2.2鑄造工藝

由於矯直輥尺寸較大,根據工藝分析得知:即使經鍛造加工,也很難完全消除網狀碳化物。限於公司裝置條件,很難採用常規鑄後鍛造工藝,因此設計以鑄代鍛工藝,即採用水玻璃硬化砂造型,45t電弧爐+20t中頻爐雙聯熔鍊,靜態澆鑄後熱開箱,經特殊的擴散球化等溫退火工藝處理,鑄態組織、退火組織如圖2所示。粗大連續網狀碳化物基本消除,僅存部分帶狀碳化物,碳化物等級為5級,硬度檢測為230~250HB,滿足機加工要求。2.3熱處理工藝國內Cr12MoV鋼的熱處理工藝有一次硬化法、二次硬化法,根據工件不同的使用條件可選用不同的熱處理工藝,兩種熱處理工藝均經保溫後採用油淬。兩種熱處理方法一般淬火液選用淬火油或硝鹽浴,可以採用單液淬火,也可採用雙液分級淬火,且均能獲得滿意的硬度及耐磨性,但對紅硬性有要求的工件一般選用二次硬化法。根據矯直輥工作狀況,結合公司的裝置狀況,選用一次硬化法熱處理工藝。分兩組進行熱處理實驗,一組採用低淬低迴工藝,單液淬火,即950~1000℃加熱入油冷卻,200℃回火;另一組採用中淬中回工藝,噴霧淬火,即1020~1050℃左右加熱保溫後噴霧冷卻,380~400℃左右回火。

3試驗結果分析

3.1國內外Crl2MoV金相組織分析

試樣經磨製拋光後,用4%硝酸酒精溶液腐蝕,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其組織。兩種熱處理工藝矯直輥的組織均為馬氏體+共晶碳化物,其中共晶碳化物成塊粒狀,碳化物等級為5.0級。兩者相比,中淬中回工藝機體組織在碳化物與基體的介面處存在少量下貝氏體,且碳化物分佈更加均勻,碳化物粒度得到細化。與國內外Crl2MoV鋼熱處理後的組織對比,德國X165CrMoVl2和國內Crl2MoV的組織也為馬氏體+共晶碳化物,但其共晶碳化物成網狀,碳化物等級為7.0級,可見其組織優於德國和國內其它廠的金相組織。

3.2效能分析

由兩種熱處理工藝矯直輥效能檢測結果可見,中淬中回工藝雖然硬度尤其是內孔硬度低於低淬低迴,但衝擊韌性明顯高於低淬低迴工藝,是由於中淬中回工藝噴霧冷卻強度低,機體組織中存在少量下貝氏體,而下貝氏體組織卻具有較高強度和韌度,從而增強了矯直輥的抗事故能力。

4結論

(1)Cr12MoV大型工件採用以鑄代鍛,經特殊熱處理工藝是可行的。

(2)Cr12MoV大型工件熱處理採用噴霧淬火+中溫回火效能優於其採用低溫油淬+低溫回火工藝。

作者:馬佳 晏巨集山 左素敏 單位:唐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唐鋼集團重機公司 唐山不鏽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