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鄉土地理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論文

才智咖 人氣:2.01W

一般認為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記憶力和思維力是智力的五個基本因素,其中觀察是獲得資訊的主要途徑,它既是智慧結構的“眼睛”,又是記憶、思維等能力的基石,離開了觀察,其他幾種能力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結合地理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的特點,充分利用鄉土地理知識,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實地觀察,積累一些感性材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

利用鄉土地理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論文

一、實地觀察,積累感性材料

(一)明確觀察目的

在我們生活中,到處都蘊涵著豐富的地理知識,如,我們所處的地理位置,本地區的地形、土壤、植被,每天的天氣情況,都可以成為學生觀察、分析的物件。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鍛鍊學生運用學過的地理知識來分析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為了使觀察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在每次觀察之前,教師要制定周密的觀察計劃,包括觀察的先後順序、具體路線、觀察內容所用的時間以及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可能提出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等;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與任務,並切實做好觀察記錄;最後讓學生根據觀察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大自然是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但人類觀察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教師應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鼓勵他們探索大自然未知的思維活動,讓他們充分利用敏銳的雙眼去搜集更多的地理資訊。以泰山為例,觀察之前可向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本地區主要的植被型別是什麼?自山麓到山頂大體可分為幾種型別,為什麼?

2.泰山處在什麼溫度帶和氣候區內?為什麼有“山上山下十里不同天”的說法?

3.泰山的山泉密佈,河溪縱橫,這些河流有什麼樣的特徵,其分水嶺在哪裡?為什麼泰山裂隙泉分佈很廣,而且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4.觀察岩石“桶狀構造”、斷裂構造及其特點。

(二)進行實地觀察,感知地理事物

讓學生明確了觀察目的以後,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對實地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全面觀察、記錄和分析。先帶學生到泰山腳下紅門東側的山谷中,觀察世界罕見的輝綠玢岩中的“桶狀構造”,觀察這種岩石大部分呈圓柱體狀,由環核、環層、環狀節理和輻射狀節理四部分組成。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引導學生:這些圓柱體成群出現、彼此平行、互相迭置,酷似堆壘著的一個個汽油桶,所以人們稱之為“桶狀構造”,又叫“渦柱構造”,這種構造在國內外都十分罕見,這些圓柱體都賦存於綠色的輝綠玢岩的脈體內,嚴格受岩脈控制,並與岩脈大體垂直,是低黏度的基性岩漿在有利的構造環境下,產生旋卷流動分異的結果,是一種典型的岩漿岩原生構造,年齡在17億年左右。此地觀察完畢,然後帶學生到岱道庵附近觀察泰前大斷裂的大體走向及特點。最後再沿山路而上,觀察沿途的植被型別、氣溫變化、山泉分佈及水質的好壞,蒐集典型的岩石標本,觀察並對比形成泰山南坡的三大臺階:中天門斷裂、雲步橋斷裂與泰前斷裂,它們平行分佈,呈階梯式降落。這些稀奇、精巧而又富含地學內容的大自然景觀引人入勝、令人陶醉和驚歎,學生觀察的興趣也很濃厚,這比課堂上單純講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有效組織課堂教學,再現學生的觀察能力

(一)巧妙運用地理圖片,進行比較觀察

有比較才有鑑別,才能找出區域間的差異,從而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質屬性。外出觀察回來,首先讓學生對野外觀察的資料進行整理,再讓學生與江西廬山的自然地理景觀圖片進行對比觀察:為什麼泰山和廬山的海拔高度相差不到100米,其氣候特徵、植被型別、地表形態、土壤顏色等卻相差很大?學生通過觀察後知道:廬山位於我國溫暖、溼潤的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和泰山相比,具有冬暖夏涼、水源充足、降水豐富的特點,植被是典型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土壤是紅壤、黃壤和水稻土,泰山的土壤主要是棕壤。然後再給學生講廬山是一個斷塊山體,平地拔起,外陡頂平,與泰山斷塊傾斜抬升、山勢高峻的風格截然不同。

然後再給出與泰山大體處於同一緯度帶的歐洲西海岸和北美洲的東海岸的一些地理景觀圖片,讓學生觀察思考:為什麼緯度大體相同,但植被型別和氣候型別卻不同?原因何在?學生通過對比觀察後,結合以前所學的知識得出:泰山的植被是以松林為主,盛產蘋果、梨、棗等溫帶水果,氣候是暖溫帶季風氣候,而與泰山緯度大體相近的西海岸大部分在地中海地區,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以下沉氣流為主,氣候炎熱乾燥,冬季受西風帶的控制,盛行溫帶海洋氣團,降水較多,植被是常綠硬葉林帶為主,盛產柑桔、檸檬等亞熱帶水果。在北美洲東海岸這一緯度帶上,是亞熱帶溼潤氣候,同是大陸東岸,為什麼氣候型別不一樣?讓學生再觀察《世界地圖》,分析對比亞歐大陸和北美洲大陸的面積,得出:由於北美洲陸地面積小,瀕臨的大西洋的面積也小,二者之間的海陸熱力差異不如亞歐大陸與太平洋之間的海陸熱力差異顯著,所以在北美洲東海岸這一緯度上與泰山所處的氣候相比具有冬季溫差小,一年中降水也比較均勻的特點。

通過這樣的對比觀察,學生不僅對家鄉的地理概況有了更深的瞭解,而且對其他地區的自然環境知識也加深了了解,同時也讓學生理解了不同區域內各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

(二)形象概括觀察事物,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通過實地觀察,加上對比分析,學生手中有了許多現成的材料和豐富而深刻的資訊,但這些感性知識都留在記憶中,如何把這個智慧倉庫裡的東西搬出來?一位哲學家說過:“手是外部的腦髓”,因此,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能力,藉助手指尖上的智慧,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例如,可以組織勞技、美術、文學、攝影等興趣小組,讓勞技小組動手製作泰山山體、等高線模型;美術小組動手畫一幅泰山風景畫;文學小組動筆描述泰山的自然風光;攝影愛好者組織一次攝影作品展;等等,以達到對觀察的事物進行形象概括,實現地理景觀的圖文轉換的目的。在動手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把外出實踐觀察到的零散的東西通過聯想記憶,輕鬆自如地連貫起來,並整理歸類,潛心思考,慎重類比,加上充分的想象和靈感,以及深入細緻的描繪,一個個新穎的作品都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逼真的模型、優美的文章及豐富多彩的地理攝影圖片,讓師生們讚歎不已。

通過野外實地考察,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好奇心和強烈願望,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還使學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等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參考文獻:

[1]王樹聲:《中學地理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3]陳澄:《地理課堂教學設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4]白文新,袁書琪:《地理教學論》,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