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一點中國的當代文學

才智咖 人氣:2.44W

在某種意義上說,五四新文學的主流,我稱它為雄辯的文學,就是它有很多話要說,它要傾訴,而且它要辯駁,它有一個假想的對手,這個對手就是封建的、落後的、完全沒有現代化契機的舊中國與當時認定的無甚可取的舊文化。

也談一點中國的當代文學

魯迅雄辯的激情甚至於使他在從事了一段小說與散文詩的創作以後,主要以寫雜文為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從頭至尾都在滔滔不絕地與封建中國、與封建禮教進行辯論,進行控訴。這樣一個雄辯的文學和它處在革命的前夜和革命當中這樣一個語境有很大的關係。

談到雄辯的文學,也許我們會想到來源於19世紀中期的現實主義思潮,它強調整體性、本質性和批判性。但是在我的腦子裡出現的雄辯文學又不僅僅限於現實主義,比如說法國的浪漫主義作家雨果,俄羅斯的直到蘇聯解體以後才能把他的坐像雕塑和展現在莫斯科的大街上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樣一種憤怒,那樣一種說不完的批判的話語、控訴的話語、責備的話語、懺悔的話語都充滿了他們的作品。

在中國談到雄辯的文學,我不知道為什麼會聯想到屈原的《離騷》和司馬遷的《史記》。這種雄辯的文學也是挑戰的文學、悲情的文學、浪漫的與強大的文學,有著政治上的叛逆性、思潮上的啟蒙性,道德上的譴責性、人格的理想性與文學使命上的崇高性。在革命的前夜(順便說一下,前夜一詞是俄羅斯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長篇小說的題目)以及革命當中,比如說冰心的《到青龍橋去》與《英士去國》,比如說老舍的《駱駝祥子》也都含有這樣一種摧毀舊中國、舊社會的一種雄辯性。

作家是很容易、很願意傾向於革命和變革的,但是革命以後、變革以後會怎麼樣,除了魯迅以外,幾乎沒有人談到這個問題,就是在蘇聯也沒有人談這個問題。魯迅是最清醒的,他說過革命真起來了,就不一定有革命文學了。因為反動的軍閥是靠大炮轟走的,靠文學是轟不走的。他還警告過,革命的作家不要以為革命勝利以後人民群眾會拿著麵包和黃油來恭恭敬敬地招待你。魯迅先生早就感到這個問題,革命的文學和革命的實際不見得完全一致。另外,前革命,就是革命以前的文學的怒吼進入到革命成功、革命已經掌握了權力以後的那個語言環境裡後,也不見得完全適應。

所以這種雄辯的、輝煌與痛苦的文學在革命以後,它的雄辯性變得可疑了。當然還有大量的繼承著這樣一種革命的理念和氣勢的作品出現,但是這個畢竟已經是在批判、已經是在辯駁被打敗了的階級、被打敗了的舊的社會。革命以後的雄辯的文學,有時候想起來讓人覺得有一點有趣的,就是革命以後有一段時間經常有全社會的雄辯來責備文學、來批評文學、來要求作家進行反省。有時候雄辯的文學可能變成被雄辯的文學。

早在延安時期就曾經有過這樣的討論,比如說還能不能用魯迅的筆法來寫作,是不是還是雜文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尤其是在若干的政治運動以後,也有過關於如果魯迅活著會怎麼樣的討論。這樣的問題令人不無困惑。

改革開放以後,文學的雄辯性主要存在於80年代初期,但是這些雄辯的文字未必經得住時間的考驗。雄辯性帶來了動員性、精英性、浪漫性與煽情性。雄辯的作家不但是敘述者,抒情者而且是旗手、是火炬手、是精神領袖。雄辯性的式微,就是雄辯性越來越減少了,引起了失望乃至於痛心疾首的情緒。有人對現代的文學感到失望,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沒有魯迅,中國只有一個魯迅。我個人不能完全接受這種觀點,因為我認為中國只有一個魯迅,也只有一個曹雪芹,也只有一個杜甫,英國也只有一個莎士比亞,不可能有兩個莎士比亞。另外魯迅有魯迅的語境。在魯迅時代,一切雄辯客觀上通向革命。而革命後的語境,要不同了,要微妙得多也複雜得多。

讓我們來探討一下,這當然不是兩相矛盾的,在中國的文學當中,雄辯性的同時還存在著文學的親和性,就是說它是良師益友式的文學,而不是一個精神領袖式的,不是一個抗議者更不是審判者的文學,而更多的是精神伴侶式的文學,是營養性的、建設性的與補充性的文學。這樣的文學我覺得它包含著下面的一些命題。

第一是對於此岸,就是對於人間的肯定和愛戀。比如說《卿雲歌》:

卿雲爛兮。乣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還有《擊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力於我哉!

它們充滿著對於人間的愛戀與肯定。

第二是對於世界萬物的平衡、和諧與運轉的讚頌。古往今來的許多作家歌頌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歌頌一年四季節令的運轉,“爆竹聲中一歲除”。歌頌永珍的《江南可採蓮》。“江南可採蓮,蓮葉荷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北。”它充滿了形象與動感。

第三是這種親和表達的是中國文化關於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天人合一的理念當中,它又協調或者說保持了中國的士人、讀書人或者說一個知識分子入世與出世的互補與互相轉化的可能,包括中國的山水畫、山水詩在這方面的作用。

第四,全世界都一樣,就是文學當中對於愛情、親情、對於母愛種種情感的謳歌。中國的文學作品裡,包括當代的文學作品裡都有大量這方面的內容。

第五,在親和文學當中,表達一種豁達、豪邁、瀟灑和超脫。我們可以回憶王維、李白、蘇東坡、辛棄疾等等。這裡邊文人一生會有很多的遺憾,會有很多的痛苦,但是他發揮了文學在這方面的自我安慰的作用。文學不僅僅是一個新增劑,是一個煽風點火的能量,它本身也能有一種精神上的自我安慰、自我的調劑。

TAGS: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