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方法下的基礎會計論文

才智咖 人氣:1.38W

基礎會計學是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也是以後學習專業課的基礎,那麼,基礎會計有哪些好的教學方法呢?

教學方法下的基礎會計論文

一、基礎會計的基礎知識

首先,會計工作的開始:填制會計憑證,是會計核算體系中的基本環節。其次,登記會計賬簿的依據:真實、完整和合法的會計憑證,是為保證會計賬簿所提供資訊的真實性,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企業的財產進行清查。然後,進一步的將會計賬簿做成會計報表。

掌握會計理論知識後,接下來開始按照會計賬務處理流程的順序逐步學習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財產清查和編制會計報表,這些資料很多與圖表有關係,講解時,如果只按採取黑板粉筆傳統常規教學方法,就課本內容來說要求老師課上表達的板書太多,傳統的粉筆教學不能夠滿足要求,在利用計算機軟體進行課件編輯後,效果就會顯現出來,所以這一階段,以多媒體教學為主,常規教育為輔。

(一)從原始憑證到填制記賬憑證。原始憑證是編制記賬憑證的依據,形式有如收據、發貨票、借款單、車票、收料單等。記賬憑證需要根據稽核無誤的原始憑證進行填制。這一過程需要學習第一章會計物件要素具體分類的專案;第二章會計科目和會計賬戶的內容;第三章複式記賬、借貸記賬法學習的相關內容;第四章借貸記賬法的運用是對前三章內容深刻領會的過程。

(二)根據稽核無誤的記賬憑證或原始憑證登記會計賬簿。每張會計憑證有其侷限性因此需將分散在會計憑證中的大量核算資料加以整理,得到最好的結果。

(三)為了保證其準確性可靠性根據會計賬簿記錄定期或不定期地與財產物資進行檢查?,面對錯誤及時糾正。

(四)為充分利用會計資訊會計賬簿記錄定期編制會計報表。從而更好地為其服務。

二、基礎會計的教學示例

(一)基礎會計的理論。把握基礎會計教學中理論與實際工作方法,實際不完全同於理論,會計的學習和教學做到理論聯絡實際,將理論很好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下面給出一個案例,以便大家更好地明白。

(二)基礎會計的示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以從銀行提取現金一萬元現金,這筆經濟業務為例,詳細闡述基礎會計的相關理論。

1、原始憑證的不同:實際工作中,此筆業務的原始憑證為現金支票的存根。教學中採用的手段是用語言文字表述:原始憑證現金支票的內容,即從銀行提取現金一萬元。

2、記賬憑證的不同:實際工作中這筆經濟業務需通過填制付款憑證來記錄;教學中採用的手段是用會計分錄替代記賬憑證,借出庫存現金一萬,貸出銀行存款一萬。

3、會計賬簿的不同:實際工作中需要登記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等賬簿,下面以現金日記賬為例說明;教學中採用的手段是用“T”型賬。

三、基礎會計的教學方法

基礎會計學是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也是以後學習專業課的基礎,所以在教學中對這門可應較為重視,由於這門可理論性較強,知識點較為零散,而且偏向於實踐,這些都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何幫助學習較好的掌握這門可的主要內容,是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思考的問題。經過多年的教學,以及總結了前輩老師的教學經驗,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有效地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呢?特給出幾種建議。

(一)生活入手。

俗話說生活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引導學生應該從身邊小事出發?,與學生密切話題來講。生活是我們在教學和學習中最忠實的老師,他教會給我的是最樸實的道理和最綿長的回憶。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合理的把這些生活點滴放到教學過程中,並在教學內容上結合到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夠更好的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學以致用的思想觀念。這也是豐富課堂內容較好的方式方法。

(二)授課靈活,化抽象為具體。

理論知識總是避免不了抽象,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能簡單的把抽象的概念直述一邊,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根本就沒有辦法理解那些較生澀的理論知識。

如果把理論知識在課堂上靈活的講授,把抽象的理論較具體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思考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應多想有經驗的老教師、老專家請教理論知識的具體化問題,只有在實踐過程中逐步的提高自身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實踐工作的理解,才能較好的把抽象的理論具體的講授給學生,已達到傳道的目的。

(三)趣味教學。

課本的內容往往難以理解,這時,教師如果念課本,學生上課就會跑神。枯燥的.課堂教學往往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在教學過程中最應該為老師所掌握的教學傾向。

如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個教師應該去著重思考的問題,就基礎會計教學來說,老師應該在掌握了基礎會計的內在知識點的情況下,注意優化自己的教學語言,可以使用一些較為風趣、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把較為枯燥的專業知識敘講出來。這樣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也能夠較深刻的理解生澀的理論知識。

(四)總結規律,靈活致用。

基礎會計學雖然在內容上較為繁雜,但也不是沒有規律可尋,在逐步細緻分析的後,可以從較為容易確定的賬戶開始,然後進行會計分錄編制,這種方法在實踐過程中比較容易能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經過分錄編輯的教學後,應該讓學生學會使用已有的模板,以此來提高編制分錄的速度。

這是因為在基礎會計的學習中,能夠遇到各種各樣的經濟業務,但由於不少經濟業務所引起的資金變化、所運用的賬戶及其對應關係是固定的,由此我們可以較固定的編制會計分錄格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這種固定的模版格式可以大大提高速度。

(五)和諧的師生關係尤為重要。

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和學生的關係。教學時能夠積極的和學生探討問題,不能以老師的身份過多的干預學生的自我思維方式,而是應該引導學生逐步的去理解所學的知識。在課堂下應和學生做朋友,這時學生會信任你擁護你,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

(六)走出課堂,不斷實踐。

課本上的東西不容易掌握,這時就需要我們走出去,在實踐中學習。這樣我們會形成深刻印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從中獲得快樂,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有重要意義。

總之,在基礎會計教學的過程中,應深入的瞭解基礎會計的知識體系以及和例項的結合,在課堂上能夠結合例項充分的講解基礎會計的相關知識。在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也能夠較通俗的把較理論的知識系統的灌輸到學生的大腦裡。和諧的處理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也能夠從一定方面提高教學的質量。在基礎會計的教學中能夠改變舊思路,才能真正較好基礎會計這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