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國小生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

才智咖 人氣:9.45K
談國小生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
        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是教師對教材進行再創造的藝術。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必須用素質教育的理念,創造性地組織活動,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創新的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樂於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顯得十分重要。 
        一、給學生營造創新的氛圍 
        教學環境與學生學習有著必然的聯絡,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的思維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而緊張的課堂氣氛難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會高漲,從而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因此,教師創設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是學生主動創新的前提。 
        首先,教師創設和諧愉悅的課堂環境,使學生敢於創新。 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就是為每一個學生創設形形色色的舞臺,營造一種師生之間和諧、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數學課堂氛圍,促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肯想、敢想的情感。教師要特別呵護、啟發、引導學生獨特的創新想法,不輕易否定,切實保護學生“想”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其次,教師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機會創新。在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有足夠的自學時間,享有廣闊的聯想空間。如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時,我提出:“如果在長6米、寬4米的房間裡鋪地毯,商店有寬1米、2米、4米三種型號的地毯出售,該選擇哪種型號?”學生有的說“買1米的地毯拿起來方便”;有的說“買4米的鋪起來美觀大方,沒有介面”;還有的說“選擇2米的,這樣又方便又省錢,床底下可以不用鋪”。學生在課堂上質疑問難,將逐步形成會問、善問的思維品質。 
        二、給學生選擇的自由 
        學生是一個個富有個性的人,他們之間存在著差異,有不同的興趣、想法和做法。教師應觀察他們之間的個體差異,不能強求一致的標準或答案,應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盡力發揮。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作彈性的要求,允許學生自由選擇學習的內容、方法和手段,給學生說話的自由、思考的自由、操作的自由。學生的選擇是自己需要的、自己所喜歡的,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

        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創新需要靈感,但思維的流暢、求新求異也不是純靈感的產物,創新更需要思考的時間。教師在設計活動或提問時,不能提出問題後馬上就要求學生回答,因為沒有時間思考問題,所以有的學生還沒有想出問題的答案或想得不全面。時間長了,學生對問題失去了興趣,就沒有了思考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能夠全面地、系統地、理性地思考問題,誘發潛在的創新思維,以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        四、給學生參與的機會 
        例如,我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後,按常規組織學生進行練習。有這麼一道題:在下面括號裡填上適當的數。()、()、10、()、()。我先讓學生們寫在書上,然後交流。不一會兒工夫,學生們都舉起了手:(8)、(9)、10、(11)、(12)。“還有別的方法嗎?”平時喜歡動腦筋的生1站起來:“老師,這道題還可以這樣做:(12)、(11)、10、(9)、(8)。”“真聰明,這個小朋友還想到了倒著來填。”我表揚了這個學生。這時,一位平時不太舉手的生2高高地舉起了他的小手:“老師,我還有別的方法……”“你還有別的方法?”我帶著懷疑的眼神打斷了他的話。“是的,你們聽我把話說完!”生2大聲地爭辯。於是,我說:“好!你把你的填法說給大家聽聽。”“(6)、(8)、10、(12)、(14),因為這些都是雙數。”“哦,原來他想到了填雙數,真棒!”我帶頭為他鼓掌,頓時,教室裡掌聲如雷。受到這個學生的啟發,生3也舉起了小手:“老師,我也想出了另一種填法,(0)、(5)、10、(15)、(20),因為這些都是5個5個地數的。”我馬上請別的學生來評價:“哦,他是用數數的方法填的,你們說這種想法對不對?”教室裡又是一片掌聲。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多動腦想想,多動手做一做,多給機會讓學生進行交流。膽大外向的學生,往往急於發表不同的看法,而膽小內向的學生卻只在心中做這件事。當內向的學生有勇氣舉起手的時候,教師要給予他們參與的機會,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敢於回答問題,甚至提出與多數人不同的方法。好的課堂環境是靠教師認真營造和設計的,教師一個小小的鼓勵與安慰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一輩子,使他們終身受益。 
        五、給學生探索的空間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無法代替學生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幾十個有差異的學生的探究活動。《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探索與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索,成為學習的主人。
        可見,教師創設一個問題情境,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使學生深入其境,真正作為一個主體從事探究,才能啟用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得以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