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豆主要蟲害及其防治

才智咖 人氣:1.41W
淺談大豆主要蟲害及其防治

  論文關鍵詞:大豆蟲害;發生;防治

  論文摘要:
介紹了大豆常見害蟲,如蠐螬、地老虎、食心蟲、草地螟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提出了綜合防治措施。
      
  1蠐螬
  
  蠐螬俗稱蛭蟲,是金龜子的幼蟲,屬鞘翅目金龜甲科。蠐螬棲息在土壤中,咬食作物幼根及莖的地下部分,造成植株斷根、斷莖,枯萎死亡,農田缺苗、斷壟嚴重。
  1.1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6~21mm,橢圓形,黑褐色,有光澤。卵橢圓形,白色。幼蟲體長3cm,頭部黃褐色,胴部乳白色,身體彎曲,多皺褶。蛹淡黃色。
  1.2生活習性
  成蟲2~3年發生1代。以2~3齡的'幼蟲和成蟲在土中越冬。6月中旬鑽到表土層,咬食作物幼根,1頭3齡幼蟲可連續遷移為害多株幼苗。3齡幼蟲約在7月下旬開始入土作繭化蛹。經20d左右蛹期後羽化為成蟲。成蟲越冬入土30~60 cm,在第3年5月中旬開始出土,6月中下旬出現小幼蟲,當年以2~3齡幼蟲越冬。
  1.3防治方法
  田間,平均有蠐螬3頭/m2時,開始防治。
  1.3.1措施。結合中耕除草,將土層內的幼蟲挖出來殺死。
  1.3.2化學防治。①用3%呋喃丹顆粒劑25~30kg/hm2,結合播種施肥施於播種溝內。②用5%甲拌磷顆粒劑30~50kg/hm2,結合播種施於播種溝內。③用總含量不低於30%~35%,且克百威含量不低於劑總含量10%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
  
  2地老虎
  
  地老虎俗名截蟲,屬鱗翅目夜蛾科。以幼蟲為害大豆,將莖基部咬斷,造成作物嚴重缺苗斷壟,甚至毀種。
  2.1形態特徵
  白邊地老虎成蟲體長15~18mm,翅展42~45mm,灰褐色。前翅有明顯的灰白色寬邊,環形紋、腎形紋皆為灰褐色。幼蟲體長43~46mm,腹部背面毛片後面2個比前面2個稍大,臀板黃褐色,體表光滑無顆粒。
  2.2生活習性
  地老虎幼蟲白天潛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1年發生1代,以1齡幼蟲卵殼內越冬。第2年4月幼蟲破殼而出,先取食薺菜、灰菜、刺菜、苣買菜等雜草。待大豆出苗後為害大豆,6月上、中旬是幼蟲危害盛期,6月下旬開始化蛹,7月上中旬為化蛹盛期。
  2.3防治方法
  田間調查,平均有幼蟲0.5頭/m2時,開始防治。
  2.3.1農業防治。深翻滅卵,秋後在有地老虎蟲卵的地塊,實行深翻,卵翻入15cm以下土層中後死亡70%,可大大降低越冬蟲卵基數。
  2.3.2化學防治。①毒餌誘殺。用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0.5 kg、豆餅50kg、水50kg配成毒餌。先將豆餅粉碎、炒香,然後用水溶化敵百蟲,再與豆餅混拌均勻,於傍晚撒在被害田,用量15~20kg/hm2。幼蟲夜出活動取食毒餌後中毒死亡。②用總含量不低於30%~35%,且克百威含量不低於藥劑總含量10%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
  
  3大豆食心蟲
  
  大豆食心蟲俗名小紅蟲,屬鱗翅目小卷葉蛾科。以幼蟲蛀入豆莢食害豆粒,輕者蟲食率2%~5%,重者達7%~10%以上,嚴重影響大豆品質和產量。
  3.1形態特徵
  成蟲是暗褐色小蛾,體長5~6mm,翅展12~14mm,前翅雜生灰、黃、褐色,前緣有外斜的10餘條黑紫色短斜紋。卵為橢圓形,稍扁平,黃褐色。初孵化的幼蟲淡黃色,頭部黑色;入莢後的2齡幼蟲體色乳白;4齡幼蟲逐漸變為鮮紅色;脫莢入土後的幼蟲由紅變黃。蛹為長紡錘形,赤褐色,體長5~7mm。繭有越冬繭和羽化繭之分。
  3.2生活習性
  大豆食心蟲1年1代,以老熟幼蟲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7月中下旬幼蟲化蛹羽化,遷飛到大豆田,上午潛伏不動,下午3~4時後在大豆田邊可見成蛾相互追逐,呈蛾團現象。卵多產在豆莢上,1莢上產1粒,8月上中旬幼蟲孵化後爬行於豆莢上,在豆莢側緣咬穿鑽入莢內,蛀食嫩豆,直至大豆成熟後,老熟幼蟲從莢內蛀小孔出來,鑽入土層中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