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大豆常見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才智咖 人氣:4.62K
黑大豆常見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論文關鍵詞 黑大豆;病蟲害;發生特點;原因;無公害;綜合防治

  論文摘要
分析了黑大豆病蟲害發生特點和原因,從防治、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方面介紹了黑大豆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技術,以期為大豆病蟲的無公害防治提供參考。
  
  
  
  1發生特點及原因
  
  高郵市黑大豆品種主要是丹波黑大豆和烏皮青仁豆,其病害相對較輕,蟲害比一般大豆品種要重。大豆病毒病由種子帶毒形成病苗,一般在單葉期顯症,呈花葉、縱卷、扭曲畸形或倒三角形。1~2複葉葉片均呈皺縮、淡濃綠相間、卷葉、黃葉,有的`沿主脈出現疤斑,或葉脈壞死,在某些品種可形成枯頂。病株都表現出矮化。病株結的種子上常產生放射狀或雲紋狀斑駁,顏色同臍色,褐臍豆上形成褐斑,稱為褐斑粒或花臉豆。通過近幾年發現,病毒病零星發生。
  大豆卷葉螟在我市1年發生2~3代,有世代重疊現象,以老熟幼蟲在枯枝卷葉內化蛹越冬。以8~10月發生量最大,11月前後以老熟幼蟲在枯枝卷葉內化蛹越冬。大豆卷葉螟以幼蟲卷葉、綴葉、食害葉片危害豆類作物,影響作物的光合作用,嚴重時全株有50%的葉片受害,影響結莢的飽滿度,降低大豆品質。由於2005~2006年均為暖冬氣候,導致冬後基數量大,大豆卷葉螟偏重發生,尤其是2005年,嚴重田塊卷葉率達到80%以上,甚至有部分田塊出現了絕收。
  斜紋夜蛾在我市1年發生4代左右,有世代重疊現象,多在7~8月大發生,一般以老熟幼蟲或蛹在田基邊雜草中越冬。初孵幼蟲具有群集危害習性,3齡以後則開始分散,初齡幼蟲齧食葉片下表皮及葉肉,僅留上表皮呈透明斑;4齡以後進入暴食,咬食葉片,僅留主脈;老齡幼蟲有晝伏性和假死性,白天多潛伏在土縫處,傍晚爬出取食,遇驚就會落地蜷縮作假死狀。由於我市斜紋夜蛾2004年大發生,2005~2006年輕度發生,而2007年中等偏重發生,所以我市部分蟲源可能是從江南等地區遷入。大豆蚜蟲在我市1年發生20多代,以卵在枝條上芽側或縫隙中越冬。6月下旬至7月中旬進入危害盛期,7月下旬出現淡黃色小型大豆蚜,蚜量開始減少。主要吸食大豆嫩枝葉的汁液,造成大豆莖葉捲縮,根系發育不良,分枝結莢減少。此外,還可病毒病。近幾年均輕度發生,危害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