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業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才智咖 人氣:2.77W

摘要:本文介紹了《公共事業管理》課程的性質、任務、改革思路、教學改革。教學改革具體包括:分析工作崗位,確定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踐環節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實施教學改革後,達到了培養目標的要求,滿足了社會需要。

《公共事業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關鍵詞:公共事業管理;改革案例;教學法;實踐性教學;課程教學

1、引言

《公共事業管理》作為公共事務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若採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將會忽略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學生畢業後不能適應未來崗位的需要,嚴重偏離了公共事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基於上述原因,有必要對《公共事業管理》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與實踐。《公共事業管理》應大量採用案例教學法、課堂小組討論和情景模擬教學法,加強實踐環節教學。

2、《公共事業管理》課程的性質和任務

《公共事業管理》是公共事務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是學生在修完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等課程的基礎上而開設的一門課程。本課程的任務是從理論上闡述公共事業管理的特徵、內容和主體;同時,根據公共事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對中國的公共事業管理、教育事業管理、科技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文化事業管理、基礎設施管理、公共住房管理、社會保障管理、環境管理等含義、特徵、內容、存在的問題和經驗進行講解和分析。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公共事業管理的體制、過程和發展趨勢,理解公共事業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公共事業管理的基本特點、基本規律和原則,能較好且較熟練地運用公共事業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提高公共事業管理效益。

3、《公共事業管理》課程改革思路

《公共事業管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從這門課程的培養目標可以看出:學生在掌握公共事業管理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熟練地運用公共事業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術提高公共事業管理效益。在實施課程教學改革前,《公共事業管理》這門課程的教學主要側重於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以識記方面的考核為主,很少涉及綜合能力方面的考核。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及創造性受到制約,也不利於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為此,我們積極探索《公共事業管理》這門課程的教學方法,加強實踐環節教學,重視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

4、《公共事業管理》課程教學改革

4.1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確定。先對學生畢業後從事公共事務管理工作這一崗位進行分析,確定該崗位工作能力目標,然後根據崗位工作能力目標確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最後根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確定本課程的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教材。針對我校該專業的特點,在課程教學改革中,始終側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建議選取中國的公共事業管理、教育事業管理、科技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文化事業管理、基礎設施管理、公共住房管理、社會保障管理、環境管理等教學內容,突出實踐教學環節。

4.2改革教學方法。根據《公共事業管理》課程的性質、任務和目標,在教學方法除了傳統的.課堂講授外,主要採用啟發引導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情景模擬教學法等。案例教學法是以案例、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討論和知識的靈活運用為中心,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參與性。根據《公共事業管理》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我們選用如下幾個有典型性、針對性和時代性案例進行探討。每個案例的設計採取如下步驟:(1)對教師而言:課前收集案例,佈置案例讓學生準備;課堂中傾聽或評價案例分析,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學生討論案例,老師點評、小結等;課後教師對課堂效果進行總結。(2)對學生而言:課前接受案例,閱讀並做準備;課堂中就佈置的案例提問,參與課堂討論,認真聽取其他同學的討論;課後學生整理筆記,寫好心得體會。以探討怎麼看分配不公為例來說明我們是如何組織案例教學的:教師課前調查和收集案例,佈置探討怎麼看分配不公案例,案例分析之一:收入差距的新視角;案例分析之二:中國的收入差距是如何拉大的;案例分析之三:縮小收入差距在於勞動力流動;案例分析之四:收入差距不是問題,貧困才是問題。讓學生課前閱讀案例,並思考以下問題:我國的收入差距是如何拉大的?分配不公"不公"在哪裡?如何縮小其差距?課堂中教師要學生單獨或全體回家佈置的思考題,教師傾聽或評價案例分析,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學生討論案例,最後點評並進行總結;課後學生需要整理有關分配不公的筆記,教師自己思考原定的教學目標對案例進行評價並更新案例。總之,通過案例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較好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除採用案例教學法之外,我們還採用了情景模擬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

4.3加強實踐環節教學。實施課程教學改革後,首先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在課程中的比例,這既體現公共事業管理課程的實踐性特徵,還要有利於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其次,教師加強對實踐教學環節的準備,注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的意識,事後總結經驗教訓。實踐教學包括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公共事業管理》這門課程的校內實踐為案例教學,包括探討怎麼看教育不公平、探討"大學生就業難"等案例教學實踐內容,在改革教學方法中對案例教學有詳細的論述。《公共事業管理》這門課程的校外實踐為社會實踐,專案名稱為公共事業改革與發展專題調研實踐,要求學生撰寫調研報告。總之,在實施課程教學改革後,摒棄了改革前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的講解過多,實踐課時比例偏少的弊病。學生學完這門課程後,既掌握了相關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較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為後續課程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5、結語

《公共事業管理》是一門具有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特徵的課程。在實施教學改革時,根據崗位的能力要求,確定課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然後根據培養目標確定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實踐環節教學。實施教學改革後,達到了培養目標的要求,滿足了社會需要。

參考文獻:

[1]倪承海.公共事業管理課程實踐性教學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分析[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5(9):63-65.

[2]崔慧廣,何旭昭.公共事業管理類課程案例教學中教師角色有效性評析[J].宜春學院學報,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