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程改革

才智咖 人氣:1.39W

 摘要: 心理學是師範生的必修課之一, 也是提高師範生從業技能的重要課程之一。但目前, 高師公共心理學教學存在很多問題。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有必要對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以確保師範院校的教學質量, 為基礎教育培養出合格的專業教師。

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程改革

關鍵詞: 高師; 公共心理學; 教學改革

心理學是高等師範院校師範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課,它是體現教師教育專業性的一門重要課程。因為師範生未來從事的教師職業是專業化的職業,要求教師不但有專業知識,更要有專業的教學技能等。

心理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為師範生專業化發展提供實踐訓練並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且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培養者和人生髮展的引路人。那些只有專業學科知識,而不懂學生學習與發展心理的教師,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只能成為“教書匠”,最終也將被淘汰。

所以,高等師範院校應高度重視公共心理學課程的教學。但是,目前為基礎教育培養專業教師的高等師範教育在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卻上存在很多問題,學生不僅自身無法從心理學課程的學習中獲益,更不會主動將心理學知識與教學實際相聯絡,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針對目前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程存在的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革。

 一、全面改革教材體系。

師範類院校的公共心理學教材體系,基本沿用普通心理學的體系,主要闡述心理學的基礎理論和心理產生的生理機制。這些內容可以為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但對師範生來講難度較大,而且與他們要從事的教育工作關係不大。另外,師範生將來面對的是中國小生,他們應該瞭解中國小生的心理髮展特點,而普通心理學是以正常成年人為研究物件,這就與師範院校的培養目標不相符合了。因此,高師心理學教材應全面改革教材體系,刪減實踐意義不大的內容,如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內容,壓縮普通心理學基本理論、生理基礎等內容,以擺脫普通心理學體系的限制;適當增加應用性、實踐性強的內容,如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心理等內容。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能使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促進自身發展,成為健康發展的專業人才。

 二、改革教學內容。

針對目前心理學教材存在的理論知識無法實際應用的問題,同時也為了提高師範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必須進行課程內容的改革。

首先,增設可操作性知識,如心理實驗、心理測量等內容。在心理學教材中引入一定的心理實驗的內容,使心理學知識更直觀、形象,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更符合學生學習的習慣。通過心理實驗內容的學習,可促進學生有效地理解、記憶,輕鬆地掌握理論知識。如在學習認知過程內容時,以往過於注重心理現象規律的介紹,導致學生只記住了規律的文字描述,卻不會用這些知識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心理現象。引入心理實驗後,學生先學習理論知識,再通過操作實驗加強理解,實驗結束後還要及時討論總結這些心理現象、心理規律在教學實際中應如何利用。這樣就能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他們主動從心理學的視角思考問題的習慣。

其次,增設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心理健康知識是高師生必須具備的。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國中國小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可以幫助高師生在將來的教育教學實際中解決中國小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要促進中國小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教師首先就要有健康的心理。近些年很多相關調查都顯示出中國小教師中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數逐年增長,而教師的心理健康又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鑑於此,應對高師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內容的教學,使其在進入工作崗位後能儘快適應,並且在以後的工作中能適當、有效地調節自己的消極心理狀態,同時,還能有效對抗由於職業倦怠給教師帶來的巨大損耗。

 三、改革教學方法。

以往的公共心理學課程之所以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學方法單一。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上課時便難以投入其中,以致於學生最後只記住了一些心理學概念和心理現象的名稱。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習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成為一件愉快的事。因此,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應讓高師生切身感受到學習的愉快,為其以後的教學提供可以模仿的行為正規化。也就是說,除了沿用傳統的講授法外,還應結合多種方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1.心理實驗。心理學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實驗教學的比重。對認知過程的各章內容的學習,應在理論學習後利用心理學教學軟體讓學生在實驗室進行實驗,如記憶廣度、注意的分配、錯覺等實驗。這樣可以讓抽象的概念等更加具體化、形象化,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個性心理的內容,則可結合心理測量,如進行氣質、性格、能力等的測量。這樣既可以達到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也可以達到了解和掌握高師生心理健康水平狀況,及時進行預防和矯治的目的。

2.案例法。首先,由教師蒐集整理教育教學中的典型案例和學生關心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然後讓學生從心理學視角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最後由師生共同討論,總結如何解釋隱含在案例中的心理現象,如何利用所學的心理學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利用心理學知識解決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對教學進行反思的意識和能力。

3.教育見習。通過在實習基地的教育見習,不僅是讓學生真實體驗教學實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觀察每個教師的教學技巧。如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言語和肢體語言對教學有什麼影響,如何利用非言語資訊影響學生等。利用課後評價對教師的教學技巧進行總結,既可以促進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掌握,又有利於學生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學會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4.模擬教學法。這是根據角色扮演的方法,圍繞中國小生常見的問題,如怎樣吸引學生注意力、如何解決學生厭學情緒等,設計問題情境。然後,讓學生分別扮演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將其解決問題的過程完整再現。最後,教師組織學生對其解決方法進行討論總結。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使高師生在實際操作中學會靈活運用心理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