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高師院校公共心理學教學改革與建設

才智咖 人氣:2.22W
試析高師院校公共心理學教學改革與建設


  論文摘要:公共心理學是我國高等院校教師專業教育的基礎課程,是突出其教育特色的重要標誌,並直接影響著高師生以後的職業教育能力專業化發展。不過長期以來,高師公共心理學教學不盡人意。因此,應明確高師公共心理學的課程目標,優化課程體系和內容,多元化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注重培訓,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革教學評價和考核系統。而且,可以採取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方式,開出系列心理學方向選修課作為公共心理學的延伸和補充,進一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教育專業能力。

  論文關鍵詞:高師院校;公共心理學;教學改革與建設
   
  心理學是建立在生理學、哲學等相關基礎學科之上的一門公共課程,是教育學、中學各科教材教法等後繼課程和實踐環節的基礎課程。其課程目標是通過心理學學習,使學生掌握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確的心理學觀念,掌握解決心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這不僅是高師學生職前準備之必需,而且對提高大學生科學文化素養,優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大有裨益。所以,我們必須明確公共心理學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視公共心理學的教學改革,提高其教學效果。

  一、公共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人們對公共心理學課程的改革作了有益的嘗試,但改革的成效卻不大,心理學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現象仍然嚴重,根本無法發揮該門課程的應有作用。這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上的問題。大多數公共心理學教材仍然是普通心理學體系,有的是教育心理學體系,有的是兒童心理學體系,有的以普通心理學為基礎,再加上學習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等分支心理學的綜合體系。後一種教材編排看似內容豐富而全面,但給人總的感受是體系龐雜,邏輯混亂,易使學生所學的心理學知識支離破碎。綜觀高師公共心理學教材,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的傾向,偏重從專業角度對理論知識進行闡述,這些內容可以為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奠定基礎,但對師範生來講難度較大,脫離學生和師範教育實際,缺乏應用性的問題,而且大多內容陳舊枯燥,激不起學習動機,不能解決新形勢下教育中出現的一些新問題,難以指導今後的中國小教育實踐,也不利於高師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2.教學方法上的問題。公共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手段陳舊、方法簡單,仍然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注重知識的灌輸。教師以課程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教案為標準,扮演權威代言人的角色。即使重視或使用案例傳授教學,課堂上也主要是採用互動交流的方式,學生們的參與程度和積極性並不是很高。另外,現在課堂教師也採用新的教學模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但經常導致學生的認知超載,並沒從真正意義上達到學習效果。師生關係仍然是教師向學生的單向傳遞,學生的經驗、情緒、態度、需要和興趣等主觀因素被忽略,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乏學習熱情。
  3.教師素養方面的問題。公共心理學的授課教師大多是理論型,從高校到高校,缺乏中國小教育實踐經驗,因而他們的講授可能更偏重於概念、理論的闡述,涉及到實際應用的教學則相對較少。公共心理學課程內容繁雜,涉及到心理學的各個領域,很少有教師對這些領域都能駕輕就熟,教學中往往自己擅長的部分多加發揮,不擅長的部分則一帶而過,從而影響到學生所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全面性。
  4.教學評價體系和考核上的問題。心理學課程考核追求標準化、客觀化,方式過分單一,以學生掌握心理學知識數量的多少作為好壞的標準,一般主要是以書面來考察學生對心理學課程的主要概念、理論的理解,這樣就直接導致學生課堂上只是聽講、記筆記,考前背筆記,而沒有真正領悟心理學知識,更談不上學會運用這些知識。

  二、公共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和建設的途徑

  1.明確高師公共心理學的課程目標。在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程的科學改革中,我們首先要明確教學的目標,即高師公共心理學一方面應為高師生的個人成長提供心理指導,培養教育其作為一名資格教師應該必備的心理素質,為將來的教師專業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另一方面通過教學使其瞭解掌握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心理現象和青少年學生教育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以指導他們將來的教育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