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職院校C語言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才智咖 人氣:5.6K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 內容改革 案例+互動 交替 任務驅動

探析高職院校C語言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論文摘 要:《C程式設計》是高職院校類各專業的職業能力課程,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改革教學內容,選取實用有趣的案例,採用啟發式、討論式和工學交替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並充分發揮科學評價的激勵性,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能力與應用能力。
  
  《C語言程式設計》是高職院校計算機類各專業的職業能力課程,也是其他理工類專業,如機電專業的必修課。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程式設計的一般方法和技巧,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除錯程式的動手能力和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是計算機二級考試所要求的統一考試的課程之一。然而,由於高職學生基礎較差、學習自覺性差。因此,如何教好這門課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C語言課程教學現狀
  1.忽略了強調本課程的重要性。雖然不同專業在後續課程的學習和今後的工作中不一定會用到C語言來程式設計,但程式設計技術在各種軟體中都會用到,例如網頁製作後臺程式、Flash高階動畫、機電控制程式等等,各軟體的程式設計都具有相似的演算法和技巧。
  2.忽略了高職的職業性和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差的特點,傳統教學偏理論,為鞏固所講語法,例項講解和實驗也都是驗證一些經典的問題,與實際應用脫節,學生認識不到它的實用性,從而沒有積極性,不愛聽課,遇到難題容易放棄,上機實踐作業也基本上是抄襲。
  3.忽略了高職院校不同專業的特點和需求,側重點沒有專業針對性。
  針對以上現狀,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並通過實踐,效果顯著。
  二、教學內容改革探討
  在C語言的教學過程中,除強調課程的重要性外,應儘可能減少語法細節的講述,以例項為主,即案例驅動式教學,在案例中掌握程式設計解題思路和必要的語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減少學生的畏難情緒,讓學生在動手練習的過程中自然掌握具體的語法細節。因此,筆者認為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針對不同專業的重點有所側重,內容有所刪減,並選用不同的案例進行教學。
  1.忽略在《計算機基礎》課中有所介紹的進位制轉換及補碼錶示的內容。
  2.結合專業特點講解位運算,對機電專業和計算機類專業重點講解,並可結合實際控制字進行講解,而對於其他專業則可省略。
  3.簡化輸入函式scanf()和輸出函式printf()的格式控制符講解,在課堂上僅講解%d,%f,%c三種格式,其他格式可以讓學生自學。
  4.一筆帶過過於複雜的表示式分析,因為為了便於閱讀和程式的維護,一般在編寫程式時,會用括號來限制表示式各運算子的運算的次序,所以對運算子的優先順序也不必要求強行記憶。而對於自增自減運算表示式,只介紹基本的例題即可。
  三、教學模式改革
  《C語言程式設計》是一門職業能力課程,本人認為採用基於工作過程的“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及職業崗位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學”即課堂案例的教學與“工”即實踐環節的分階段交替進行,能及時地把所學知識消化應用,並把從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帶入課堂裡去學,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知識點在學與做的過程中得以理解和掌握。
  1.“學”環節的改革。傳統的理論教學方法強調語法的教學,已經不適應高職教育了,本人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革探索:
  (1)採用生動、有趣、實用的案例教學法,即從生動、有趣、實用的案例入手,讓學生從枯燥的語言語習中解放出來,從案例中學習、理解和掌握語法。
  (2)採用啟發式、互動式、討論式教學,即在上述案例教學過程中,又以引導、啟發學生充分發揮其主動性,進行現場討論、現場程式設計。教師先給出案例的事實和問題,引導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知識進行分析討論、提出各自的見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出相應的演算法,最後在互動的.過程中共同來完成程式的編寫,而不是一開始就給出程式清單。這種讓學生參與討論完成每一步的教學方法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程式設計能力,並能充分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3)利用多媒體+黑板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可以包含圖形圖片、文字、動態、影片剪輯和音效等等,能更形象直觀地表達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比如在講解記憶體模型、“漢諾塔”遞迴時用多媒體就可以很直觀形象,而對於一些前後銜接的內容講解和一些思維討論過程應用黑板更靈活。
  2.“工”之實踐環節的探討。針對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特點,對於《C語言程式設計》這門職業基礎課程,實驗實訓是提高學生編寫、除錯、優化程式能力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學會編寫和除錯程式,真正體會到程式的“優化”和學習的興趣,真正體會到課程的實用性。在組織實驗實訓時,就要真正考慮和實施“工學交替”,給予真實的任務,實現任務驅動的上機實踐。
  (1)實踐任務的設計:以實際生產控制任務為線索設計基於工作過程的“任務驅動”的實驗實訓,合理設計分解實驗內容和綜合性實訓內容。
  (2)實踐環節的組織:分組協作完成複雜實驗實訓,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
  (3)實踐環節要求:要求學生上機前做好預習和準備工作,下機後寫出實驗實訓的。
  四、科學的教學評價
  通過合理的教學評價,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便及時調整和改善教學設計。對於《C語言程式設計》課程,要以能力考核為重點,本人採用面向過程評價,即教師根據學生在“學”的討論過程中的表現和在“工”階段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給予評價,輔以學生上機時的相互協作能力進行互評,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和相互協作。
  如何通過這門課的教學來提高高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程式設計的能力,讓其具備更強的就業能力,我們還在不斷探討和實踐過程中,而在教學過程中選用典型有趣而又實用的案例、多樣互動的教學形式、工學交替的實踐環節和合理的教學評價方法無疑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郭翠英.C語言課程設計案例精編[M].中國水電出版社,2009.
  [2]陳仲民.關於C語言教學方法和程式設計的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