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統計課程改革與全民素質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1.78W

論文摘要:加強統計課程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實現全民素質的教育目標,最終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高水平技能型的統計人才,是統計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積極探索基於素質教育的統計課教學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對當前統計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探析統計課程改革與全民素質教育論文

論文關鍵詞:課程改革 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統計學》是一門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課程,其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學生看來是抽象的概念,理解起來確實比較困難。當前,統計物件日益複雜化和經濟活動多樣化,我國統計準則又不斷改革的環境下,對統計課的課程改革提出了新一輪的挑戰。

一、統計課程改革應基於全面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

統計課程改革應基於全面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從社會實踐來看,用人單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不僅要具備紮實的理論功底,還要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分析判斷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較強的責任感、團隊協作精神、與人溝通能力等。培養高素質的合格人才是統計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這對統計課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教學模式,大多將學生按本科生教育模式來培養,使用的教材基本是本科教材的簡寫版,講課也是先理論再實務順序講課,沒有按照實際工作流程順序來重整教材,理論性太強,內容枯燥。這種模式下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和適應能力都不能達到職業教育要求的高技能人才要求。

從統計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僅限於課本,並且在學習過程中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自主學習的動力和探索性、研究性學習的習慣;另一方面無論是統計課的教學理念、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方法上都側重於理論知識的傳授和考查,缺乏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引導,缺乏對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意識、手段和考評機制,導致統計教學結果與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標的脫離。因此積極探索基於素質教育的統計課教學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對當前統計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統計教學與全面素質教育脫節的原因

(一)統計教學理念滯後於社會發展。

首先,就統計教學的方式來看,當前的統計教學基本上侷限於課程講授,老師講,學生聽,教學內容侷限於書本,教學方法侷限於灌輸。統計課程從性質上來看與其他相關課程(如會計)有較大的區別,它是一種逆向思維,它要解決的是“怎麼樣”(統計資訊與其他資訊是否公允)以及“為什麼”(以充分有效的統計證據支援所作的統計結論)。而現行的統計教學方式對學生統計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不利的。

其次,就統計教學過程來看,目前在整個統計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所缺乏的東西很多,其中缺乏必要的案例是很重要的方面。

最後,就教學內容來看,教育中統計學的課程教學老師必須考慮教學大綱、學時(學分)的要求,因為教學內容大多以教材為主,而教材又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很難及時隨著有關統計法規、準則等的變化而相應的修改。因此在教育階段很難保證學生所學到的知識與實際工作的需要能完全銜接。

(二)教學內容不利於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

現代統計的內容和方法在不斷地更新和發展。統計由傳統的財務統計不斷擴充套件到經營統計、管理統計、經濟效率統計,內容不斷豐富;目前統計教學內容對統計理論和原則方法的介紹比較充分,對統計實務介紹比較欠缺。教材內容上看,也是理論性過強,案例資料較少,有的案例資料或時間滯後於當前的經濟環境,讓學生感到操作性不強。

(三)師資隊伍嚴重脫離實踐。

現階段,從事統計教學的教師大部分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實際工作經驗,操作技能薄弱,所以,講起課來脫離實際,無法滿足高職教育要求。這是長期以來統計課普遍令學生感到乏味的一個重要原因,對此,應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實踐性教學師資力量的建設。在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同時。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定期組織安排教師參加實踐教學和畢業實習,深入統計第一線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四)缺乏科學有效的學習效果評價機制。

學習效果評價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不斷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統計課的傳統學習效果評定方式基本上是以期末書面考試成績為主,加上極小比例的平時成績綜合得出的。首先這種“一卷定優劣”的評定方式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更不注重對自身團隊協作意識的培養、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其他綜合能力和素質提高。其次這種教學效果的測評存在後滯性,即便發現了教學過程中存在不足,也難以通過對資訊及時反饋實現對教學過程的有效控制。再次,忽視了學生自我檢查和自我評價的引導,不利於學生自我調控學習過程,強化學習動機,增強學習能力,從而保證統計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改變單一的事後總結性評價模式,已成為阻礙統計教學改革的重大問題。

三、統計教學與全面素質教育改革新思路

統計教學要與素質教育很好地融合,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一)統計教學要加強實踐教學。

高職培養的是應用型高技能人才,而且統計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我們可以採取直接實踐和間接實踐兩種形式。直接實踐是讓學生親身投入到統計實踐工作之中,讓學生接觸真實的統計工作,鍛鍊動手能力。學校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自己去找實踐工作場所,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逐步建立各種型別的統計實習基地,為更多的學生有機會進行統計實習提供方便;間接實踐是指學生通過校內建立的統計模擬實驗場所將所學的統計理論及方法運用於實踐。學校在直接實習有困難的情況下,應建立多功能的現代化統計模擬實驗室,為學生提供“實戰演習”的基地,使學生通過統計模擬實習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學習、實踐和創新能力。

(二)逐步建立開放式的統計教學環境。

應將封閉式的教學環境逐步向開放式轉變。首先,應通過充分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直觀,同時建立統計模擬實驗室並配備相應的統計軟體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其次,結合各校的實際情況,應逐步完善統計教學的網路環境,一方面利用校內網路平臺將統計教學的'內容以及相關知識的擴充套件與學生共享,並建立師生互動機制;另一方面利用網際網路資源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分組協作,進行研究性學習。再次,應儘量安排小班授課並劃分學習小組,通過課堂分組討論等方式加強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充分發揮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

(三)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學校都有自己的資訊化平臺,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首先,鼓勵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設施的功能。其次,使用新的教學手段,例如,製作或購買統計教學軟體、在課堂上運用網際網路上的優秀資源等,以便形象地演示統計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加生動、直觀。再次,教師可以建立自己網站,為學生增加交流的渠道。比如,利用網站,提前讓學生準備下節課要討論的案例資料,為學生提供線上答疑,開設熱點問題的案例討論區,大家隨時發“帖子”進行討論等。

(四)實施啟發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老師的主講應限於介紹主題、基本觀念及分析資訊的方法。同時應要求學生做較多的書寫和口語表達上的溝通,將思考問題、表達意見的權利交給學生。啟發性教學原則就是要承認存在個體差異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師積極參與實踐,不斷提高實施研究性教學的水平和能力。

對統計課程教學的師資來說,無論對於新、老教師都要進行經常化的理論更新和實踐鍛鍊。我們應當承認的教師,出於主客觀的原因,普遍都有長時間或短時間脫離實際工作的弱點,對於出了校門進校門的老師,這一問題還相當嚴重。要克服這一弊端,應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制定新的工作量計算辦法。除規定完成課堂教學量之外,應規定實務操作的最低時間線,並將此作為考核工作量、評定職稱的基本條件。第二,建立教學實習基地,使教師儘可能多地接觸實際工作。第三,儘量讓教師參加全國或地方的統計社團活動,增加同實際工作多年的專家進行交流的機會。同時也可採取請進來的方式,聘請資深學者或實際工作者指導工作,從中得到寶貴的經驗和知識。第四,建立定期輪訓制度,實行強制性培訓。

(六)構建多元化的教學內容體系。

統計教學內容體系既要包括統計基本理論和知識,同時又要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將學科與社會生產、生活問題的解決相聯絡,為學生提供運用統計知識的機會。通過案例或知識連結的形式將富有時代特徵的關於經濟體制改革,企業經營機制轉換和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等內容補充到統計教學環節中。同時應注重統計教學大綱的編寫和修訂,將統計教學內容進一步完善,使得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全面。此外在案例討論過程中,應通過例項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教育,使學生形成穩定的個性心理品質。

綜上所述,在統計專業課教學中貫徹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並以此為指導思想,科學設計教學環節,完善統計教學內容和環境,積極探索統計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機制,才能真正做到素質教育與統計教學過程的融合,從而提高統計教學改革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餘玉苗.統計學案例教學法、實踐教學法及其組合.財會月刊,2007,(30).

[2]齊興利,郭雲輝.統計實驗室建設與實踐教學改革初探.南京統計學院學報,2007,(02).

[3]袁振國.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84.

[4]李金華.對當前統計工作的若干思考.統計與經濟研究,2003(3).

[5]田崗.統計教學改革初探.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5(6).

[6]張雪梅.淺談創新型人才培養.改革與探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育教學研究論文集,地質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