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體育新課程改革方案的探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2.1W

摘要 學校體育教學的新課程改革是為了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通過對教育理念、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的探索和研究。在新課程推進的過程中,作為教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其的可操作性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進行也探討和論證,既有肯定也有疑問,並且也說出了自己對新課程改革中出現的問題的一些解決的辦法,我們應該群策群力來不斷完善它,為更好地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提供了指導作用,使得學生身體、心理和諧發展,從而做到“健康第一”。

對體育新課程改革方案的探析論文

關鍵詞 體育 健康 新課程 改革 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快樂

體育要確立健康第一的宗旨,學校體育是培養學生體育的興趣,學會鍛鍊身體的方法,從而以達到健康為目的的課程。素質教育是以促進人的身心和諧發展,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為目的的,而健康的獲得離不開身心的基礎。把“健康第一”作為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不僅強化了素質教育在學校體育中的地位,也是對素質教育的重要補充。

新課程確立以健康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牢固樹立“健康第一”和終生體育的思想,以學生個性發展為本,注重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差異相統一。在教學與鍛鍊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1. 建立新理念、改變舊觀念

1.1 身心健康和諧統一

心理衛生學研究指出,人的身心健康是緊密相連的,健康的心理寓於健康的身體之中,心理健康有益於人的身體健康,它們是相互關聯的。因此,體育教學在發展學生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關心學生身心健康應貫穿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例如在跨欄跑練習時,除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過欄技術、欄間跑技術和跨欄的節奏感的同時,還可以用劉翔奧運奪金這一感人事蹟,來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鼓勵學生克服困難,能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去。並根據學生的心理,創設生動的組織形式,來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讓他們真正體驗到運動的樂趣。

1.2 發展全體、兼顧個體

“健康第一”要求學校體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這就對教師提出了高要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健康水平和身體情況,有針對的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使全體學生在體育中不僅體驗到運動的樂趣,更要使他們得到健康。應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即發展學生體能和運動技能,增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使學生確立終生體育觀念。

學校體育應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性差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通過對學生體育需要的引導,體育興趣的培養,積極發展學生個性的獨立性、創造性,體育教學應視學生具體情況予以個別對待、因材施教,以培養學生體育活動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可以不斷調整教學過程使其最大限度地有助於學生擺脫陳規舊習。允許學生相互交談、議論、提示和鼓勵,遊戲和競賽中在規定的範圍內可以叫喊等。在教學任務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可以給學生充分夫人空間,鼓勵學生在練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特長,提倡學生要有創造精神,勇於質疑,以表現自我和潛能發揮,來展現和發展自己的個性。

1.3 學生主體、主動體驗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學,而是應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是學生健康發展的需要,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優化教學環境,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體驗成功樂趣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教學任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主地認同學習內容,體驗學習的過程,領悟學習的知識技能。有些教學過程教師可以放開一點,可以讓學生自主組織形式和自行安排內容,準備活動、放鬆活動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安排內容,並自行組織練習。允許各種進度的學習,可以讓學生選擇不同的難度,如不同人數的籃球賽、足球賽等,使學生會判斷,會選擇。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理解、探究與創新,並通過在活動中體驗反思。以實踐活動促進學生體驗,使學生的學習從強迫性轉化為自主性,進而培養活動形式的靈活性、創造性,全方位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2 不斷優化教學模式,注重整合和創新

2.1 優化整合教學模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單單有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是不能與現在的教學相適應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原來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地推陳出新,並加以整合和優化,現今的教學模式很多,如:“快樂體育”、“成功體育”教學模式;“啟發式”、“情景式”教學模式;“分層遞進”、“合作式”教學模式等。為此,體育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如何正確合理地運用這些模式,使教學的效果達到最好,是體育教師們應該較好地掌握的。筆者認為,要想較好地掌握和合理的運用這些模式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對模式作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要分析其優缺點,根據教材的特點,其運用的價值有多少,是否值得運用和借鑑;其次,要對模式的內容進行選擇和整合,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的需要從這些教學模式中選擇出適合教材內容的操作性強的、實用的、價值高的、效果好的,還可從各種教學模式中選擇出各自的精華部分再進行整合,進行創新,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創造出符合教學所需要的教學模式,並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加以靈活運用,不斷修正,逐步完善,做到選擇模式、優化模式、整合模式、創造模式。

2.2 改革創新教學方法

任何教學都是一門藝術,體育也不例外。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手段的運用,既要有針對性和科學性,又要有藝術性,這樣才能融益智、健身、添趣於一體,從而啟迪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體育教學應以活潑、自由為主,將封閉式的傳統體育教學,發展成為開放的現代教學形式,在此基礎上加強創造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原本單調的教學內容具有新意,喚起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求知慾望,使他們在學練時做到入趣、入情、入境,獲得生動的主動體驗。例如教學生跳遠,目標發展學生的跳躍能力。可以先不講解跳遠的有關動作要領和要求,可以根據學生的相象自由發揮,讓他們自己思考,怎樣的.跳躍動作是比較合理的,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提示,要求學生對各自的跳遠動作進行評價,教師再進行講解幾種不同的跳遠技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一種比較適合自己的跳遠技術,這樣就可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跳遠的興趣,也有利於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快樂中自覺地進行身體鍛鍊,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

3. 多方位組合、多角度評價

在教學評價方面,傳統的體育教學採用以競技體育為主的單一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一些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對體育喪失了興趣。《體育與健康》新課程強調的是從多方位和多角度來進行評價的,也就是評價的多元化,應多激勵學生,評價的功能應以激勵學生為主,應以學生的進步為標準來實施評價。對一個學生實施評價時,不僅重視學生的體能和技能的進步,更應重視學生的體育態度和體育意識、體育興趣的培養。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和“健康第一”的宗旨。正確地評價學生應該是客觀的、全面的,評價方法應該是科學的、多樣的,做到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定量和定性、教師和學生、學生之間自評和互評、過程和結果等的評價相結合。評價應從原來的“達標”發展到向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多方位多角度評價轉化,使體育教學評價真正轉移到“發展學生智力,調節學生心態,健全學生體質,培養合格人才”這一最重要的目標上來。從而真正體現體育的“健康”職能。

4.對新課改在實施過程中的幾點思考

4.1 選項學習的可行性

打破班級的界限,實行選項分組學習無疑有利與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有利與提高某些運動專案的水平提高,有利與學生終身體育觀的形成。當然在城市裡和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由於條件好,學校的硬體設施和師資力量都很到位,學生選項上課有較好的場地設施和比較充裕的教師配備,上課的效果肯定也很不錯,學生也能真正學好體育,運動技能也能很好的提高。可是在農村學校由於場地設施和師資條件的限制,開展選項學習就有較大的難度,學生學習的效率就不高,教師往往是顧著這組就顧不了那組,學生運動技能的提高就會有影響。筆者認為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從培養學生體育骨幹著手,從學生中挑選出各類體育的尖子。在分組學習時,可以起到教師的作用,做好教師的小助手。這樣教師就不會顧此失彼,學生也可以很好的學習各選項。同時也可以選用有一定體育特長的文化課教師來進行兼職、客串體育教師做某些選項的指導教師。農村學校可以根據學校的自身的特點和當地開展比較多的體育活動來進行定項,不需要一成不變的照搬教條,應因地制宜的開展體育新課改的程序。

4.2 如何進行體育評價

現在的體育課程標準強調建立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在評價方式上,既注重終結性評價,也注重過程性評價;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自評和互評。在評價的內容上,既包括對學生體能和技能的評價,更注重對學生的態度、心理和行為的評價,努力使評價內容與課程目標相一致。現行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時的實際操作會有一定的難度,由於教師的個體差異會導致評價結果的異樣性,評價學生的體能還有一定的標準,可評價學生的技能時就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難有統一的尺度,評價的結果多為教師的主觀判斷力。學習水平段的劃分和學生掌握學習水平也全憑體育教師的主觀的判斷,沒有一定的標準來衡量,教師的技能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難度。解決這個問題有待更好的研究和論證。

4.3 學生體質能否得到真正提高

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發現學生的體質有下降的趨勢,直到20世紀末,發現中國青少年學生的身高現在普遍低於日本人!新課程改革的目的就為了有效的改變現在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選項學習以後,學生的運動量是否夠。我們現在的新課改是從培養學生體育興趣出發的,也就是快樂的學習體育。日本的體育講究的也是快樂體育,可日本將“快樂”定義為克服困難、戰勝自我所獲得的成功體驗。而我們的快樂思想卻不是這樣的,我們是在嘻嘻哈哈中上好體育課。我們的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是否只是一味的快樂,而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現在學生的意志品質普遍較差,經過學生問卷調查得出的結論是:大部分的學生喜歡選一些趣味較濃,運動量不是很大的運動專案,較苦較累的專案選的人寥寥無幾,其中田徑專案幾乎無人選。在我們所謂的快樂教育中,學生的體質是否會真正得到提高,需不需要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這也是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

5 結束語

體育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體育興趣,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它的出發點無疑是正確的,它要求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基礎上,更重視體育對培養人的多方面的作用上。如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自我鍛鍊的能力等等。學校體育肩負著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和健全人格的主要重要職責。在深化教學改革和推進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體育教學要本著以人為本,特長髮展的要求,通過課程改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真正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圍繞“健康第一”的宗旨,教育出“健康”的,高素質的人。在新課程改革的程序中,我們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來不斷完善它。使新課程的實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季 瀏 胡增犖 《體育教育展望》,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2.日本文部省 中學體育學習指導綱要,1999年